作者 贾振中 原创长篇历史小说第一部《洪水横流》第二部《烟波荡漾》禁止盗版<div>【题记】《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div> 第四十三回 情中更有情中手<div> 漆内还藏漆里金<br><br> 吴知县看完乱党传单,摇头叹息,又觉得事态重大,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思去,且待明日把贾杏农请来当面向他请教。<br> 第二天,用罢早膳,吴知县升堂办案,着公差传唤小炉匠,让衙役去西大狱提赵丁。不一刻,小炉匠传到,跪在堂下。<br> 吴知县问:“小炉匠张,你的钱装在一个什么样的袋子里?颜色如何?”<br> 小炉匠张说:“小人的装钱袋子是用粗棉布缝制的,原是清灰色,袋口穿的抽绳是一根麻索。小的每日打铁,双手肮脏,布袋沾染,颜色已辩不清。”<br> 吴知县问:“你的袋子里装有多少麻钱?”<br> 小炉匠张说:“小人每日清数,已有三百整。”<br> 吴知县让清风拿出钱袋,钱袋被锅底灰染的黑不溜秋的,问道:“小炉匠,你看这钱袋可是你的?”<br> 小炉匠张说:“这个钱袋正是小人的,千真万确。”<br> 吴知县让小炉匠跪在一边,烈酒把赵丁带上,赵丁双膝下跪。<br> 知县问:“赵丁,这钱袋子可是你偷盗小炉匠的?”<br> 赵丁答:“是小的前日黑喽偷盗锢漏锅的钱袋。”<br> 吴知县问:“在何处偷来?详细供述,不得有半点假话?”<br> 赵丁说:“在岭上丑姑姑庙内,小的趁锢漏锅师徒二人睡着了,用绳索从房顶窟窿下去,用他裤带上的钥匙打开风箱上的抽屉,取了钱袋,揣在怀里,再顺绳索爬上房顶由原路返回。”<br> 吴知县问:“绳索何在?”<br> 烈酒把赵丁爬墙用的“黄绳”呈上,知县问:“赵丁,这绳子可是你爬墙偷盗用的?”<br> 赵丁说:“正是小人的绳子。”<br> 吴知县问完,书吏拿过口供笔录,让小炉匠和赵丁画押。小炉匠满把抓住笔,如打铁抡锤一般,沉甸甸在纸上敲打了一下,黑墨四溅,画了朵燃烧的火焰。赵丁是画押的行家,二指捏住笔管,斜斜地画了个带把的鸡蛋。<br> 吴知县让小炉匠领了钱袋,当堂数清,三百个麻钱,上面手抓的锅底灰依然存在,不曾少了一星半点。<br> 小炉匠千恩万谢,磕了三个头,捧着钱袋子去了。出了官府,在大街上回头对着衙门口长长地喊了一嗓子:“咿呀——锢漏锅吽——阿锢漏锅——”<br> 小炉匠退出大堂,吴知县把惊堂木狠狠一拍,大声喝道:“贼人赵丁,汾阴洞和尚张天贵可是你所杀?”<br> 两边衙役齐声:“威——武——”。<br> 宽阔的大堂,高大森严,如城隍殿,衙役一声“威武”,四面墙壁嗡嗡回响,赵丁吓得浑身哆嗦,伏地磕头如鸡吃米。<br></div> “青天大老爷,小的偷鸡摸狗,除了赌博耍钱,确确实实不敢杀人。”<br> “汾阴洞大殿香炉失窃,定是你偷盗,被和尚发现,杀人灭口。如实招来,免你死罪。”吴知县连唬带诈。<br> “大人,小的前日黑喽偷了小炉匠的钱,就回家睡觉,一直睡到呀里格晌午,起来到饭店吃饭,被公人捉住,没有去过汾阴洞,更不知道什么香炉。如小人有半句假话,今后赌博丢色子永不赢钱,走路被牛毛绊倒摔死,天打五雷轰。”赵丁指天发誓。<br> 吴知县见赵丁说话滴水不漏,无半句破绽,情真意切,特别是他敢说赌博不赢钱,犯了赌博鬼的忌讳,料定汾阴洞杀人事件非他所为,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有用的消息。<br> “贼是顽皮,不打如何肯招!左右大刑伺候。”<br> “威——武——”<br> 左右衙役把杠子、木枷、铁链拿上,扔在赵丁面前,摔的哗哩哗啦响。<br> “大人,不要用刑,小人知道一点消息。”赵丁说。<br> “快快讲来。”吴知县说。<br> “汾阴洞和尚张天贵,年幼随父母从河南逃荒到太平县,在汾阳岭乔村沟土崖上挖穴居住,八岁给人放牛,十岁父母双亡。到汾阴洞出家当小和尚,老和尚死后他当了主持。去年腊月,小的赌博输了钱,想到师庄尉家偷点东西。尉家老牌财主,听赌博场中人说,嘉庆年间尉家老爷从扬州回太平,在黄河里翻了船,账簿被水冲走,各地生意凭据全丢失,被伙计掌柜的联合做了手脚,一夜之间都不姓了尉。虽说是外边生意倒了灶,但老家底子厚,院子大,铜盆锡壶不少,随便偷一个就可换钱。”<br> “小的抹黑溜入尉家,在他家神祗楼前偷得一对白铁烛台。出了尉家大院,见一人影,小的躲在暗处观看,认得是汾阴洞主持张天贵,布巾裹着头,肩上背了一个袋子,看上去像是装的米。小的觉得奇怪,这深更半夜的,天寒地冻,一个和尚不在庙里休息,背一布袋米到哪里去?就悄悄跟在他身后。”<br> “张天贵走到北柴,在王家的伙计院门前轻轻咳嗽一声,门拉开一条缝。张天贵闪了进去,门又关上。”<br> “小的从旁边踩着一垛乱砖,翻墙进入院,东房一间屋子亮着灯。小的蹑手蹑脚走到窗台边,手指沾湿口水,在窗户上轻轻戳了一个洞。老和尚脱了鞋袜,坐在炕沿上,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端了一盆热水给和尚洗脚。”<br> 吴知县问:“你可对他人说过这件事情?”<br> 赵丁说:“小的嘴严的很,小时候说脏话骂人被父母拧烂了嘴,贴了半月膏药,长大从不谈论男女私事。这事除小人外,他人一概不知。”<br> 吴知县说:“今日案子到此,赵丁押回牢房。清风、烈酒二位留下,其他公人退堂。”<br> 待其他人退走,吴知县对清风、烈酒说:“此案交给你二位,务必查出杀人凶手,追查姓洪的火工下落。你二位可先去北柴查清与和尚通奸的女人姓氏,看是否还有其他男人与她有来往。”<br> 清风说:“自古赌博出盗贼,奸情出命案,我看此案与奸情有关,说不定是争风吃醋引起。”<br> 烈酒说:“我看也不一定,真武大帝殿黑漆香炉丢失,火工不见踪影。这漆香炉丢的可有点奇怪。”<br> 清风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个南蛮子盗宝的故事,塔儿山上有个三县寺,寺里有一个黑石头香炉,上面写着“内七里,外七里,不内不外整七里”人们不知其意。有一个传说,三县寺老和尚有个宝贝,名叫‘金锅银耳朵’,煮一锅饭,无论来多少香客,你一碗,他一碗,永远吃不完。老和尚死了,锅不知道埋到哪里。人们根据香炉上的字猜想,在寺周围七里到处寻找金锅银耳朵。不知道找了多少年,挖了多少坑。乾隆年间来了个南蛮子,围着香炉转了转,敲了敲,把香炉偷走了,原来这石头香炉就是‘金锅银耳朵’,用金银做成,外面裹了一层黑漆。莫非这汾阴洞的漆香炉也有这个意思?”<br> 吴知县说:“二位说的都有道理,下午就去用心破案,我请书吏写一份寻人启事,四处张贴,查找火工下落。”<br> 清风、烈酒领了命,吃过午饭,决定先到汾阴洞实地查找一下,看能否从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br> 二人越过汾阳岭,从汾阴洞庙后山坡上飞身落入庙内。昨天一干公人在庙内搜查,地上脚印凌乱。来到玄天上帝殿,进门正中高台上一大柜,上坐一尊金身塑像,高一丈,身披黄色披风,面目威严,三缕黑色长须,脚踩龟蛇。柜上一行大字: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br> 传说真武大帝原是一个屠夫,观音菩萨为了劝其归善,于是化身为一个老太婆在河边洗衣服。屠夫见老婆婆年迈力衰还在漂洗,非常同情她,便过去帮老婆婆洗,谁知 他越洗衣服越脏。老婆婆在一旁笑道:“你这一双手沾满血腥,怎能洗净衣服呢?”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他顿时醒悟过来,明白自己杀生太多,罪孽深重,决心悔 罪。这时只见河水突然猛涨,波浪翻涌,一龟一蛇扑向洗衣服的婆婆,屠夫跳下河中与龟蛇搏斗,擒拿了龟蛇上岸。观音见屠夫放下屠刀,一心向善,便度他上天,被玉帝封为“荡魔天尊”。<br> 二人给真武大帝磕了一个头,清风双手合十祷告说:“请天尊显灵,协助清风、烈酒抓获在天尊面前行凶杀人恶徒,追回天尊案前香炉。”<br> 二人起身,左右两边墙壁上绘有人物,一边十八个,乃是天尊御前三十六将官,个个有名有姓,乡村画师模仿吴道子笔法,虽然衣服线条形似,但是元帅面部眼睛,却显得呆板,缺少灵气。<br> 二人顾不得欣赏壁画,出天尊殿,入吕祖宫。一间小殿,宽阔丈余,一座砖台,上有一三尺高泥塑吕洞宾像,一张供桌,上有一陶瓷香炉,前悬一黄色绣花桌裙,底下一行丝线绣字:“某某信士供奉。”<br> 清风端起香炉,把炉中沙子香灰倒扣桌子上,香炉底部有用毛笔写的字“某信士某年供奉”。<br> 清风用手指轻扣,香炉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br> 清风和烈酒把各路神仙殿中的香炉都拿到前院真武大帝殿,数十个香炉在供桌上摆了一溜,有铜的,陶瓷的,铁的。翻看底部皆有布施者姓名。<br> 清风到了张天贵住的房间,一张木柜子,打开有一沓历年信士上布施的账簿。清风拿出,翻阅了几本,各本封面标有殿的名称,内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村信士某某供奉布施的香油灯火钱,修缮银两若干。<br> 一本蓝布包皮的账簿,上写玄天大帝殿,棉麻纸张,清风逐页查看,终于发现这样一行字“嘉庆某年某月某日师庄尉信士某某布施米一担,供桌一张,黑漆铜香炉一只。”<br> “哇——抓住你啦”。清风一拍桌子,叫道:“烈酒,快来看,我找到了”<br> “找到了什么?”烈酒从外面进来问。<br> “你还记得昨天儿童在窗外唱的童谣吗?叮哩叮咣,庙里烧香。谁来放屁,乱打臭气,叮当是谁?叮当是你!”清风说。<br> “这是儿童玩游戏唱的歌谣,流传了几代人了。他与汾阴洞案子有什么关系吗?”烈酒不解。<br> “自古童谣传唱,预兆某事发生,皆有原由。这首童谣好像就是为汾阴洞定做的” <br> 清风说着话,拿着账簿,和烈酒重新回到玄天大帝殿。持殿前和尚念经敲打木鱼的杵,挨个敲打香炉,发出叮里叮咣的声音。<br> “乱打臭气?臭气?丑七?仇七?稠漆?哦,敲打上了漆的香炉,发出叮当的声音,叮当是谁?叮当是你。就是这只师庄尉家布施的黑漆铜香炉,他一定藏有谜。”<br> 清风摇头晃脑,手拿木杵,踱着方步,边走边敲打另一个手中的账簿,口中念念有词,神态像个师爷。<br> 烈酒上前,要夺过清风手中的账簿观看,丝啦一声,账簿外面包裹的封面蓝布,年深日久,已经糟化,经不住用力,撕裂开来,露出一张白色的绵丝绸布,上面似乎有文字。<br> 清风把丝绸布轻轻抽出,展开来看,约一尺见方大小,写满蝇头小楷,开头文字是:“闯王藏宝图与尉家发家史”,山石老人记述。<br> 清风急不可耐地读了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br> 这闯王藏宝图上说了什么?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