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夜不了情

耕者

</strong></h3></br><h3><strong>炎夏时节,远游新疆。 </strong><br></br></h3></br><h3><strong>多年来,早已对新疆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走进新疆,踏上这片辽阔而神秘的土地,还是平生第一次。<br></br></strong></h3></br><h3><strong>新疆朋友的安排热情周到。一个星期的行程,怎么也跑不完辽阔的大新疆。朋友建议,集中看北疆。于是,一路饱览了北疆丰姿多彩的风情风貌,其间,也来到了著名的伊犁河谷。<br></br></strong></h3></br><h3><strong>在一片风景奇异的高山草原深处,与伊犁的朋友共进晚餐。其间,主人如数家珍,介绍了伊犁的风情风景和人文历史,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当听到主人介绍此地是著名歌曲《草原之夜》的原创地时,不禁一惊,颇感意外。一直以为这首优美动听,传唱不衰的名歌,是内蒙的草原歌曲,怎么是在新疆原创的呢?席间一位朋友恰好是当时的亲历者,熟知缘由。经他绘声绘色的介绍,方知这首名歌诞生的往事。<br></br></strong></h3></br><h3><strong>那是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到新疆伊犁,拍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周年,屯垦戍边事迹的纪录片。导演张加毅认为该片格调弘大豪迈,应该配一首柔美的插曲,以形成艺术效果的映衬,并亲自写下了八行歌词,交给当时年仅21岁的作曲家田歌。田歌心领神会,灵感涌流,仅仅用了四十多分钟,即谱成曲调,随即召集大家试唱试听。舒缓婉转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平实而又深情隽永的歌词,一下子把大家听傻了。<br></br></strong></h3></br><h3><strong>影片上映后,这首《草原之夜》的插曲,立即风靡全国,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广为传唱。八十年代此曲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音乐经典,被称为东方小夜曲。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音乐院校,都将这首歌编入教材。一首看似偶然天成的急就篇,竟一下跃居民族乃至世界的音乐经典,其中,隐含和体现出的诸多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令人感叹,给人启发。<br></br></strong></h3></br><h3><strong>听闻介绍,我激奋不已。在我的提议下,大家欣然响应,走出餐室,来到当年田歌创作名歌《草原之夜》的戈壁草原。我们的目光,越过眼前一大片黑黝黝直插云端的白杨林,仰望草原夜空的朗月,放眼朦胧起伏的无边戈壁草原,心潮澎湃---因为,这首歌曲与我,有着近半个世纪的特殊情缘。<br></br></strong></h3></br><h3> <h3><strong>我笫一次接触到这首歌,大约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一个酷热的夏夜。</strong><br></br></h3></br><h3><strong>当时,我小学毕业后已失学下乡三年多了。三年多来,我从一个成绩优异的风华少年,被拒之校门之外,回到从未生活过的陌生故乡--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不仅承受了那个年龄难以承受的繁重的劳作,而且遭受过无数非人的欺凌与侮辱。那是匍伏在泥泞和荆棘丛中的艰难爬行,除了牲畜般的苟活,已经泯灭了所有曾经有过的人生抱负与追求。眼前的人生,是一片令人绝望的灰暗与迷茫。<br></br></strong></h3></br><h3><strong>那年,村里来了几名下放插队的上海知青。他们被集中安置在村东破败的小学校内居住。于是,我就在这终日劳苦和难耐的精神窒息之际,一有空暇,便急不可耐地赶到小学校,与几位知青围坐闲聊,听知青们讲外面的世界,讲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几位比我年长的知青,并不歧视嫌弃我,反而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对我十分友好亲切。村东小学校,成了我灰暗少年时代温馨的港湾,精神的圣殿和求知的课堂。 <br></br></strong></h3></br><h3><strong>又是一个与平常相似的仲夏之夜。在烈日酷暑下劳作了一天的我们,因酷热无法入睡,便散散地围坐在小学门前的草坪上乘凉。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草地上阵阵热气,混杂着青草的气息,蒸腾而起。四周山野蛙鸣虫吟,头上密匝匝的繁星缀满夜空。蜂拥而至的蚊群,轰鸣着围攻骚扰着每个人。于是,大家或响亮地拍打,或挥舞着各自的折扇、纸片、树枝,驱赶着袭扰的蚊虫,也在驱赶阵阵袭来的疲倦与沉沉睡意。就在这令人昏昏欲睡,似醒非醒的暑热中,繁星满天的夜空下,大家围坐无语,默然遐想...... <br></br></strong></h3></br><h3><strong>忽然,一名男知青用低沉浑厚的声音,轻轻地哼唱起一声乐曲,两位女知青也跟着轻轻和唱。听不清歌词,但那舒缓深情又略带忧伤的优美旋律,犹如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风,一只轻抚疼痛的温掌,直入心灵,令人周身微颤,毛孔舒张,倦感睡意全无。随着婉转起伏的曲调,哼唱者旁若无人的沉迷,梦幻般的尽情倾诉,竟让我渐渐滋生出一种欲哭欲泪的惆怅、伤感与愉悦……</strong></h3></br><h3> <h3><strong>不知多久,歌声才缓缓地停息,大家寂然无声,禅定般地呆坐,似乎被那如丝如缕,如泣如诉的歌声带走了魂灵。星光下,几名女知青,在悄悄地抹着眼泪……               <br></br></strong></h3></br><h3><strong>许久,我定过神,禁不住轻轻地询问:什么歌呀?这么好听。有人悄声回答:草原之夜!</strong></h3></br><h3><strong>从此,故乡小山村里这个难忘的仲夏之夜,这首草原之夜的优美旋律,便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之中。<br></br></strong></h3></br><h3><strong>那是在我人生刚刚起航,正面临一片昏暗与绝望时,一首神奇美妙的歌曲,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世界上还有如此动人的旋律和歌声。深切地感悟到,人世间,还有如此珍贵并值得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情感,只要“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代表美好和欢乐的“姑娘”, 就会来到你的身旁,来伴你的琴声。它唤醒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点燃了我绝望人生的希望之光。<br></br></strong></h3></br><h3><strong>尽管这是首当时列入禁唱的靡靡之音,但我还是偷偷地向知青学唱了这首歌曲,尽管至今五音不全,但在后来漫长的人生岁月,无论是在锄禾日当午的酷阳下,还是在滴水成冰的山区水库工地;无论是在一灯如豆的土坯房中温习高考,还是在其后几十年各种岗位的勤奋学习与工作;无论是在坎坷磨难的逆境,还是小有所成的事业收获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在心里、在口中、在弦乐上,哼唱或吹奏起这首与我人生相伴相亲相融的神曲,因为,对我而言,那是催人奋进的天边彩虹,是抚慰心灵的百灵良方。<br></br></strong></h3></br><h3><strong>就这样,几十年来,一直深爱着这首歌,一直吟唱着这首歌,一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演绎引申着这首歌的涵义。因为她,我更加热爱生活。而且,也因为她,我热爱所有的草原音乐。直到今天,竟然不期而遇,来到了她的诞生地,又经历了一次奇特而美好的寻根情缘。<br></br></strong></h3></br><h3><strong>此时此刻,站在皓月朗照下的戈壁大草原上,苍穹辽远,繁星点点,晚风轻拂,草香袭人。朋友们也被我的情感经历所感动,要我放歌一曲《草原之夜》。我欣然应允。面对辽远空阔的草原夜空,我放声高歌,自觉气息是那样的饱满流畅,声音是那样的婉转嘹亮,情感是那样的真挚激荡,心境是那样的澄澈愉悦……这是几十年百味人生的尽情宣泄,是几十年情感累积的集中释放,是至爱挚友意外重逢的真情表达……突然惊觉,一股温热的液体,缓缓地漫过清凉的脸颊---是塞外邂逅的惊喜?往事追忆的伤感?抑或人生多彩的感动?</strong></h3></br><h3> <h3><strong>音缭绕,情依依。回程的路上,踏着草原的月色,沐浴着轻拂的晚风,忽然想到,这么多年,千百次地吟唱这首《草原之夜》,只是用心用情地唱,却从未对着歌谱,从艺术技巧上,认真地学习钻研过。此行回去后,一定拜师求教,真正唱好这首我的生命之歌,灵魂之歌,一直唱到永别世界的那一天。</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2016.8. 草于新疆伊犁</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