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奋力前行——莒南县四年级网络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涓涓细流

<p>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春暖花开,杨柳依依。因为疫情,我们老师虽然没能走进学校,但我们的学习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县教研室周主任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一场网上的教研活动如约而至。感谢你们的付出,才有这教学相长的盛宴。</p> <p>说到乡村,你会想到什么?潺潺的流水,各色的野花,葱郁的树木,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第一单元就带我们走进淳朴的乡村,走进和谐的画卷。</p> <p>林蓓蓓老师温柔的声音,细腻的讲解,让我们对整个单元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p> <p>部编版教材双线组织教学,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得益彰。部编版教材对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实到位,从单元页点出要素,到每课课后题落实要素,再到交流平台提炼方法,最后实践运用,由点到面,各司其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链条。梯度解析更让我们看到部编教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课程标准具象化,让老师更能落实好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p> <p>宋晓琳做精读引领课的教材解读,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既有想法有做法还做了精细的设计解读,堪称完美。</p> <p>我们教师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宋老师先是步步引领,再到归纳方法,最后运用到实践学习中。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渔夫捕鱼”方法,这让孩子终身受益。</p> <p>阅读是学生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如何在课内引导学生阅读,然后拓展到课外,做到课内课外有效衔接。彭秀红从略读课如何整合,整合点的选取做了详细的说明,为我们略读整合课的教学做了指引。</p> <p>彭老师关于习作课的教学,讲解到位,让我们如沐春风。学生从例文引入,再到思路的确定,方法的指导,例文的修改,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有事可写,有情可抒。</p> <p>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板泉团队的教师带我们走进第二组课文,带着质疑开始了本组教材的研讨。</p> <p>“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四上提问策略单元的引导,学生已经学会提出疑问。而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三位备课老师结合本组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在质疑,解答,再质疑的过程中,梳理解疑的方法,完成教学。</p> <p>第三组教材就是围绕"现代诗"这一专题编写的。</p><p><br></p><p>现代诗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p><p><br></p><p>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p><p><br></p><p>蕴涵着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p><p><br></p><p>学习了解现代诗的特点,</p><p><br></p><p>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p><p><br></p><p>看远方……</p> <p>筵宾备课团队带我们畅游诗海,他们引导学生与诗歌相遇,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诗歌的语言精美,意境深远。同时精心打造了教学流程,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依可循。</p> <p>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综合性学习,走进诗歌,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每一天的阳光,学会怜惜每一朵花儿蕴。</p> <p>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人类的朋友。道口团队带我们走进第四单元。</p> <p>走进老舍,走进丰子恺。感受他们对动物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古怪的猫,勇敢的母鸡,高傲的鹅的喜爱之情。</p> <p>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道口团队的老师重点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方法的指导,有了方法,才有了学习的路径,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谢你们的分享。</p> <p>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我们跟随三位老师走进第八单元童话单元,走进一个个梦幻的世界。</p> <p>文红粉老师对教材的分析,详实透彻,结合童话的特点,给与我们高屋建瓴的引导。</p> <p>高老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非常精细,而设计意图的讲解,更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中的体现,就是让孩子们爱上童话,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p> <p>常老师图文并茂的给我们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完成由读到写的过程,读写结合,激发了孩子们读童话,编童话的热情。</p> <p>有学习就会有收获,四年级的老师们做的笔记多么认真啊!我们有理由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老师。莒南四小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明天会更好!</p> <p>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高屋建瓴的引导,凝聚老师智慧的研讨,会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我们语文会走向哪里,走多远,实现哪些目标……我相信我们一定是向着明亮那方,奋力前行。</p>

老师

教材

我们

走进

学生

童话

单元

教学

引导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