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宅家亲子共成长

平桥镇中学团委

&nbsp; &nbsp; &nbsp; 电影中,一个动不动就不耐烦的儿子,一个凡事都想要控制的妈妈,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男主不满控制,不断争吵反抗,把小番茄悄悄扔掉,故意违背母亲意愿等。现实生活中,父母希望孩子什么都按照他的意愿和规划来,但孩子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强烈的反感和叛逆。但父母却也不希望我们干涉他们,比如当前疫情下,年轻人不断劝说父母辈的人要重视防护戴口罩,却引发争吵不断。正如电影中男主最后幡然醒悟,并反思到:“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这六天的旅行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p>&nbsp; &nbsp; &nbsp; 今年的贺岁档电影《囧妈》刷爆了全网。影片中主人公伊万和母亲阴差阳错地坐上了一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在六天六夜的封闭式相处中,这对母子从最初争吵不断到最后互相理解,结局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泪目。如果没有这趟上错的火车,也许这对母子永远都无法理解对方。</p><p>&nbsp; &nbsp; &nbsp; 多么相似,2020年春节这次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也把每一个家庭隔离成一个又一个封闭式的车厢。足不出户的日子,我们实现了与家人真正的朝夕相处。这对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个难得的亲子关系修复或者更进一步的契机。</p> &nbsp; &nbsp; &nbsp; 真正的爱是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尊重对方与自己的不同,并且接纳他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控制对方,强迫他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疫情让我们拥有更多时间去理解对方,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相互接纳和尊重。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步:理解对方</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理解对方,理解对方内心的感受和真正的渴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时候,以为父母是超人,长大后才发现,他们不强大,甚至有很多瑕疵。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父母。爱的方法也许有对有错,但是,父母爱孩子的心,以及孩子爱父母的心,都是真实的爱。虽然父母不完美,却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p> &nbsp; &nbsp; &nbsp; 青春期的孩子们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增强,更渴望确定感,更愿意探讨“我是谁”“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如果死了会怎样”等类似的问题。面对疫情的种种,很多孩子可能会有焦虑、恐慌、无力、愧疚等情绪。在此期间,如果父母可以利用疫情的种种和孩子们尽可能地探讨这类问题,就能帮助他们日后更好地获得自我的确定感,以及人生的方向,同时增进亲子关系。反之,如果父母只是觉得孩子杞人忧天,将孩子的“一腔热血”和“愧疚”当成笑话,只会让孩子更加迷茫,对自我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理解自己,而自动拉开和父母的距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然,如果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早已确立,明白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能更平和地区分开自己的价值观和父母的价值观,尊重对方的不接纳。然后,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坚定自我。毕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能够独立地思考、判断,可以选择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父母无法感受到孩子烦躁、焦虑的情绪,就更看不到孩子本身积极的状态。如果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念叨行为背后的忧虑,只是觉得父母要掌控自己,要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自己,可能会在家庭内部产生更多的压抑,或者干脆自暴自弃——“你觉得我不好,我就不好给你看”。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本能,父母要做的是关心孩子的情绪情感,帮助孩子一起处理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同时让孩子参与行为层面规则的制订。而对于孩子来讲,当他洞察了父母内心的焦虑与担忧,就更能够理解对方的行为,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自我的调整上,不过分压抑自己,也不会用放弃自己的方式来反抗父母;同时,遵守一些行为层面的规则,也可预防自我控制力的缺失,进行自我约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过,孩子只有在经历中才能收获掌控感和自信。父母如果足够看到孩子对掌控感的渴求,创立机会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庭甚至社会事务,将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掌控感,提升孩子应对事情的能力。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步:认识更全面的自己</b></p><p>&nbsp; &nbsp; &nbsp; 当我们足够理解对方,我们就可以反思自己,我自己是怎样的?自己内心深层的渴望是什么?如此,我们将会更多地认识自己,更确定自己未来要调整的方向。</p><p>&nbsp; &nbsp; &nbsp; 首先,当我们关注到对方身上的某个表现,可以先去感受下自己的感受,是欣赏的还是看不惯的?然后思考一下,对方身上让你欣赏的地方,是不是也是你所具备的或者渴望的?对方身上让你看不惯的地方,是不是也恰恰是你常常会流露出来而自己不太喜欢的?</p> &nbsp; &nbsp; &nbsp; 其次,在和彼此的相处中,我们也可以察觉自己到底怎么了,到底想要什么。对于父母来讲,当足够理解孩子,更能心平气和地反思自己:“是我没办法容忍不确定性,而太过焦虑,还是我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太大而太过烦躁?抑或是我觉得自己的地位、面子受到挑战了?”对于孩子来讲,当足够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焦虑时,是不是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反思自己:“我为什么那么生气?为什么那么不甘?是我认同了父母的说法,认为自己真的很差劲吗?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如何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步:相互接纳和尊重</b></p><p>&nbsp; &nbsp; &nbsp; 家庭,不是因为血缘而成为家庭,更多是因为爱和责任,只有认识到我们对彼此的爱和责任,相互接纳和尊重,家才会成为让彼此想要依靠、让彼此收获成长的所在,而不是受到伤害的所在。</p><p>&nbsp; &nbsp; &nbsp; 首先要学会双向思考,父母和孩子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一起的,我们有一致的目标,即父母帮助孩子面对所有的困难,使其成长为更棒的人。</p><p>&nbsp; &nbsp; &nbsp; 其次,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对彼此多一点信心,看到对方身上积极的一面:“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活力四射,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带来的归属感。”</p><p>&nbsp; &nbsp; &nbsp; 第三,保持对家人的好奇和热情,愿意去倾听对方、了解对方。不仅只是父母问、孩子答,只要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了解欲望,孩子就可以去了解父母的人生经历。每一个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可,不是吗?</p> &nbsp; &nbsp; &nbsp; 第四,尽可能坦诚。虽然个体很多的想法和生活细节不一定要告知彼此,但是沟通中,要尽可能坦诚,给对方更客观了解自己的机会。<br>&nbsp; &nbsp; &nbsp; 第五,学会共情对方。对于对方的坦诚,要尽可能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而不是对对方的想法和行为进行评价。 &nbsp; &nbsp; &nbsp; 第六,尊重彼此边界。边界包括物理上的存在,比如个人空间、个人物件不可以随便侵犯;还有心理上,允许对方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允许对方享受个人的时间,允许对方保留自己心底不愿分享的东西。当然,家庭也应该有家庭规则来约束个人行为,可以由家人协商制订,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意愿。 &nbsp; &nbsp; &nbsp; 第七,及时修复可能的关系破裂,及时调整家人间的相处模式。青春期冲突激烈,家长常常会觉得无力,而孩子也会感到绝望。关系越早修复越好,家长和孩子都要摆出姿态——我愿意去努力修复我们的关系,而不是建立保护层,将自己和对方隔离。当然,希望父母能更为主动。当发现问题存在,家人之间也要尽快调整相处的模式。 <p>&nbsp; &nbsp; &nbsp; 疫情当下,我们更可以抱团取暖,更有机会接纳和尊重彼此,而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付出努力,愿意做出调整。</p><p>&nbsp; &nbsp; &nbsp; 但愿,这个被动延长的假期会让家庭成为真正温暖的港湾。</p><p>&nbsp; &nbsp; &nbsp; 好了,亲爱的同学们与家长朋友们,今天有关宅家里亲子共成长的话题就分享到就到这里,希望对您的生活有一丝的帮助,谢谢!</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感谢三合中学心理健康老师汤静静提供材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