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族是东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 带。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为尼罗特人的最南支系。使用马赛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主要从事游牧,相信万物有灵。马赛人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br> 马赛人以肉、乳为食,喜饮鲜牛血,每个大家族都饲养几十头牛,专供吸吮鲜血之用。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近年来,定居的马赛儿童开始上学,已出现少数马赛人知识分子。<br> 现今居住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马赛人共约三十五万,他们的祖先是居住于北非的游牧民族,几百年前他们赶着自己的牛群南下寻找水源,其中一支走到肯尼亚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形成了马赛人,他们是尼罗河游牧部落文化的传承者。<br>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批“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马赛人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很大,有的大耳垂肩,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br> 马赛人大部分都缺少两个门牙下齿,这是从小拔掉的,为得是灌药方便。当然,那些前卫的青年们已经开始屏弃许多习俗,如果您看到梳着马尾辫的马赛姑娘,请不要惊讶。此外,马赛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由于长期形成了习惯,即使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别的人是绝对不可以这样做的。<br> 工具书上说,马赛人骁勇善猎(但他们确实善战,他们一度依靠武力统治东非相当大的面积达几个世纪之久),按照逻辑,马赛人生活在草原、丛林中,与野兽为伍,善于捕猎理所当然。但事实上,马赛人不仅不狩猎,甚至只是在庆典的时候才吃肉,而且从来不吃包括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对自然的崇拜使他们远离了狩猎。马赛人的日常需要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马赛人认为牛群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认为耕作使大地变得肮脏。马赛人把牛群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群关在村落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白天由小孩子照看牛犊,大孩子则赶着牛群去较远的牧场。正是由于马赛人不狩猎,不吃野味的习俗,才使这片土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现在的马赛人大都定居了,唯其独特的民风民俗还得以保留。但是,在马赛人保护区的四周,农场主联合起来向他们兜售自己的“现代观念”,促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出售或出租自己的土地。这已经使马赛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原始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也许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提及他们的时候,马赛人已经走出原始部落,融入了现代社会。<br> 成年男子的装束简单而亮丽。 儿童乐园——天然的大草原 近年来游人的出现并不令他们陌生 这么大的孩子就能自理了 房子搭建的很简陋,四周的墙是用干牛粪砌起来的,高度不足2米,门高1.5米。 他们的弹跳力令我惊讶,原地轻松一跳就这么高。 伸手期待着游客的施舍,渴望的眼神令人难忘。 给游客表演钻木取火 进入屋子,漆黑一片,墙上凿了一个连头也探不进来的洞——就算是窗吧,通过这窗投射进一束耀眼的光线撒落在所谓的床上。除了床上有点简单的被褥,紧挨着床有一个很原始的灶台,灶台里还有没熄灭的火,灶台周围散落着大小不一的锅碗瓢盆——这就是家的全部。 孩子们很开心,旁边就是牛栏。<br> 他们和游客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