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聊天下事(15)

快乐分享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彼得堡市 彼得保罗要塞</p><p><br></p><p> 说到圣彼得堡市,人们都爱拿它与中国的上海比。还真是,圣彼得堡有点儿像上海。您看哪,中国最大城市是首都北京,上海排老二,俄罗斯最大城市是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也排老二;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航运中心,圣彼得堡在俄也是靠经济文化航运的发达而领先;上海虽在中国城市排老二,但市龄并不长,圣彼得堡也一样,市龄甚至不如一些俄罗斯中等城市;上海是黄浦江穿城而过流入东海,圣彼得堡是涅瓦河流经城市汇入波罗的海。圣彼得堡和上海相似的地方还不少,但差别也多啊,其中有一点,与上海绝对不一样:圣彼得堡起源于一个小岛上的防御要塞并由此发展成首都,上海可不是始建于要塞炮台!——绕这么大圈子,就是要聊这个不一样的城市起始地——彼得保罗要塞。</p> <p>  彼得保罗要塞</p> <p>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边,是一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墙内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炮楼、各种纪念碑等。简言之,彼得要塞就是一座古建筑群。它之所以有名,因为它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并从这儿发展成圣彼得堡市的。</p> <p>  傍晚的涅瓦河及彼得保罗要塞</p> <p>  我们知道,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牛的君王了:思想开放,大力改革,对瑞典打赢了20年的“北方战争”,带领俄罗斯欧洲化。当彼得少年继任沙皇时,首都还在莫斯科,但他并不喜欢那儿,因为那儿没有他喜欢的船和海。长大亲政后,他深感俄国虽大,但缺少出海口。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海港是北冰洋上的摩尔曼斯克,但那到了北极圈了,特冷,结冰期还长,一年通航不了半年,若要水路去欧洲主要国家,就得走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得几千海里,这对于一心向外扩张的沙俄帝国来说极为不爽。彼得一世就想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有自己的海港。于是,他先是两次带兵向南远征亚速海,攻占了黑海东北角的亚速城。这是俄国第一次向海上发展。然后,又于1700年发动了“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在波罗的海之滨取得了立足点,获得了通向欧洲的新门户。彼得决定在这儿造个新城,把首都从莫斯科搬过来。于是,1703年5月16日,彼得大帝就下令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设要塞,这样既可监视涅瓦河上往来船只,又可防御北方来犯之敌。后来又几经扩建,就建成了一座六棱体的古堡要塞,从这里发展成圣彼得堡市,把首都也搬过来了。</p> <p>  歌颂彼得大帝开拓海疆的大型雕塑</p> <p>  今人在岛上及水里做上兔子的雕塑,算是兔子岛的标记吧!</p> <p>  要塞里可看的景点不少,不过选几处有意思的看看也就行了。</p><p> 首先要看的应该是要塞主入口彼得大门。这大门上的浮雕刻画了俄国对瑞典的胜利,拱门上有一个铅铸的双头鹰雕塑,它也是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带着皇冠,手拿帝王权球和权杖,看着凶猛威严;一左一右两个头紧盯前方,就像俄罗斯,一头看着亚洲,一头看着欧洲。</p> <p>  彼得大门</p> <p>  彼得大门上挂的俄罗斯国徽雕塑</p> <p> 要塞中心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要塞名称也因此而来。这座大教堂1703年就开建了,原先是木质的,后来改为石砌的了。教堂外表线条简洁,一座高大尖顶的钟楼冲天屹立,在圣彼得堡城里大老远儿就能看见它金光闪闪的顶尖。一直到上世纪中期,要塞的尖顶都是全城最高的建筑,有123米。顶端是这个城市的守护天使雕塑,同时它又是个风向标。这个平地凸起直插云端的尖顶也多次给市政当局带来麻烦,比如闪电雷击引起火灾什么的,一旦遭损再要修理,还得有艺高胆大的能工巧匠呢!</p> <p>  彼得保罗大教堂</p> <p>  大教堂的内部装修也很特别,处处精雕细画蕴含故事。而游客总爱围观的,倒是教堂里安放历代沙皇的陵墓石棺。以前,俄罗斯沙皇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阿尔汉格斯克教堂里安葬的,建成彼得保罗要塞后,这座教堂就成了沙皇的陵墓,彼得大帝之后的君王死后大多葬在这里。这里保存有33块墓碑,下葬地点都用大理石做了石棺,每个棺盖上还铸有镀金青铜的十字架。彼得大帝的石棺,因为上面有他的半身像,很容易辨认,而俄罗斯历史上第二牛的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就葬于彼得的斜后方。</p> <p>  彼得保罗大教堂内景</p> <p>  俄罗斯历代沙皇的石棺</p> <p>  彼得一世的石棺</p> <p>  俄罗斯游客还经常围着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的陵墓,这是因为尼古拉二世全家是十月革命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处死的,而一家人的遗骸直到苏联解体才在乌拉尔山下的叶卡捷琳娜市郊被发现。1998年7月,遗骸运回彼得堡,得以与历代沙皇一起安葬在这座教堂。</p> <p>  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的陵墓</p> <p>  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像</p> <p> 尼古拉二世全家</p> <p>  需要提醒一下,在俄罗斯进入教堂,根据东正教教规,男士不要戴帽,女士却要戴上头巾或帽子。如果女士当时没东西往头上带,那您最好别进去。</p> <p>  出了教堂门,能够看到造币局,当年可能是制造各种钱币吧,现在已经不用它了,但还在这制作俄罗斯的金币、纪念币等特殊钱币。要塞南侧,有几处与军事相关的建筑,如今已经改为博物馆了,有兴趣了解圣彼得堡历史的,可以去看看。</p> <p>  教堂外广场上摆了长凳供游客休息,建筑物为造币局</p> <p>  在要塞内,还有一个著名的铜像,是彼得大帝端坐在那儿,表情严肃刻板,两眼瞪着前方,双手压在椅子扶手上。看上去他是个大个子,但是头却小的与身体不成比例,显出一种怪诞的严厉。这是1992年一位旅美俄罗斯艺术家送给圣彼得堡的铜像,据说是按照彼得大帝的石膏面膜创作的。这个铜像与几个世纪以来流行的彼得大帝的形象全然不同,俄罗斯人初次见到都表示怀疑,但是当铜像放的时间长了,人们就越来越接受了它,甚至说这可能才是彼得的真实相貌和身材,也便纷纷与他合影留念了。</p> <p>  彼得大帝铜像</p> <p>  彼得大帝建要塞的初衷是为了防御,但建成之后就基本没在军事上派上用场,倒成了俄罗斯的巴士底狱。宽厚的城墙下修了许多阴暗潮湿的牢房,专门用来关押政治要犯。最早的囚犯是彼得一世的儿子阿列克谢,因为反对父亲实行的改革被关了起来。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后也被关在这儿,遇害时年仅21岁。1905年,作家高尔基也因编写革命传单被关在要塞中。俄罗斯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如拉吉舍父、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都曾被囚禁于此。今天,要塞虽已是轻松旅游之地了,但只要沿着昔日的监狱走廊进去,透过监视孔看一下牢房,仍可想象当年的仁人志士在狱中惨遭折磨的情景。</p> <p>  要塞城墙下面的囚室</p> <p>  苏联作家高尔基</p> <p>  从空中看,要塞基本上是个六边形,还有6座棱堡和其他军事设施,3座棱堡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海峡。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把朝涅瓦河的围墙和棱堡都用花岗石做面,使外貌更加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从18世纪起,每天中午12点,纳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向空中打一发空包弹,算是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因此,游客如果正午恰好在要塞游览,导游准会请您去炮台看看发炮的场面。</p> <p>  要塞的棱堡</p> <p>  每天中午12点发射的报时炮</p> <p>  最后再讲一段故事吧。十月革命时,彼得保罗要塞也是一级指挥部所在地,按计划,当起义队伍完成对冬宫的包围后,要塞就按指挥部命令在旗杆上升起红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看见红灯就发射一发空包弹,随之,起义队伍就攻占冬宫。但事到临头要塞里怎么也找不到红灯(这起义准备工作也太稀松了),眼看时间已经耽误,情急之下要塞用中午报时的号炮开了一炮,“阿芙乐尔”巡洋舰是听到要塞的信号炮才开炮的。后来由于冬宫还有抵抗,要塞奉命用实弹向冬宫炮击。但这炮打的有讲究:在两小时的时间内,才发射了35发炮弹,结果只有两发命中了冬宫的墙面,其余炮弹飞过屋顶,并未造成什么毁伤。要塞与冬宫只隔一条并不宽的涅瓦河,击中冬宫这样的大楼没什么难度,没有命中弹显然不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按照军事革命委员会的要求,尽量减少牺牲和城市的损失。</p><p><br></p> <p> 涅瓦河也就这么宽,炮打冬宫就是隔着这条河</p> <p>  白夜焰火下的彼得保罗要塞</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快乐分享(部分图片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