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办单位:二道区委政法委、二道区法学会、二道区教育局、二道区司法局、二道区卫健局、二道区心理志愿者协会</p> <p>本期内容:疫情过后心理疏导</p><p>主 编:王 莹 周 楠 刘鹏龙 闫 婷</p><p>责任编辑:宋振飞</p><p>审 阅:王立国</p> <p>编者按:</p><p> 春天到了,武汉的早樱已经绽放了笑颜,我们在抗击“阴霾”的路上已经看到了那道充满无限耀眼的光芒。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火红的太阳升起时刻,还请记得樱花树下的约定,共同缅怀逝去的时光,坚定有力地走向明天。————我们胜利了!</p> 疫情过后常见心理 问题 <p> 强迫行为:具体表现在强迫性洗手、过度清洁等方面。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传播,疫情期间对洗手、消毒、通风都异常重视,在疫情结束后,仍然可能由于紧张导致这些过度清洁行为持续或强化。</p><p> 紧张、焦虑:这部分情绪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留了对疫情的紧张与焦虑,担心疫情卷土重来,担心仍有疑似患者、感染患者因潜伏期长等原因未得到及时救助;另外则是对未来工作、学习的焦虑和压力,经过漫长的居家时期,注意力持续在疫情上而不能很好地转移到工作学习中,原有节奏受到影响,在休假期间积累了过多的工作,或学习内容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为了补偿疫情损失可能增加工作时长等。</p><p> 成瘾行为:为了缓解不良情绪、促进睡眠、打发居家隔离时间,都会带来物质滥用的风险,酒量、烟瘾逐步加深,安眠镇静药量增大,手机游戏频频发出时间警告,这些都提示着成瘾行为的发生。</p><p> 社交退缩:长期“宅”在家中无法适应外界节奏,或因害怕感染而无法出门复工,回避与人交往。</p><p> 躯体症状:以上情绪反应可能都会由躯体症状表达,尤其中老年人居多,比如胸闷、胃口不好、失眠、恶心、呕吐、头晕等。</p><p> 精神疾病复发:疫情期间因购买药物不便导致断药、减药,或是因疫情因素引起精神疾病复发。</p> 对不同人群的应对策略建议 <p> <b> 不同的群体面临的危机会有所差异,预防技巧重点亦不尽相同。</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重 点 人 群</b></p><p> 隔离人员在不熟悉的环境里被封闭14天,只能惶恐不安地等待症状的暴发或者核酸检测结果,体验着与亲友分开、不确定的“审判感”,这类人群在疫情过后更需要安全感的重建。安全岛练习是躺在床上幻想自己有一个安全的岛屿,上面所有物品都是能够确定的绝对让自己安全、放松、愉快的物品或者玩偶(不要有真实的人),想象中将自己放进去获取安全的感觉。亦可通过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方式让自己更有安全感和力量,比如照顾孩子、当志愿者参与疫情后期协助工作等。</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 般 人 群</b></p><p> 普通人尽管未曾被感染,且疫情过去,但仍会心有余悸,有焦虑情绪,也许可以找人倾诉或做一些愉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请制作急救事件清单,列出自己信赖的亲人朋友、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活动;或者在网上检索一份现成的“愉快事件清单”,勾选你的愉快事件,当自己感到不安、难过、悲伤、紧张时,给清单上的人打电话或进行那些愉快的活动以获得帮助。</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不同危机人群的应对策略有不同的侧重点,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制作每日活动安排清单(提前1天列好第2天的活动安排,为控制感打分)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回归日常生活。学习各种放松练习,或者通过哭泣、倾诉、运动、音乐等方式宣泄情绪。最后还可以寻求社会心理援助资源,通过拨打各地心理热线、寻求心理咨询、精神科问诊的方式调节心理状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