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青沐晨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的3月12日是2020年的植树节,也是我父亲去世四十周年的祭日,我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以忆做笔,特写这篇文章重温父女情深。流逝的岁月中唯一不变的是儿女们对父亲深深地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是父亲大学毕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自传因为多次搬家的缘故早已经丢失在外,是我大哥去年三月份在网上卖古书信的网站上偶然发现的,并花高价买回来的,毕竟是父亲亲笔写的自傳孤品,不能让它流落在外 (纸质是淡黄色的六裁纸共21页)就在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的时候找回它实属不易,也算是给我们兄妹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念想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傳的落款虽然没有标注日期,按照自传上的日期推算应该是一九五一年左右, 这本自传详细记录了父亲前半生 (家庭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和父亲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上大学期间的人和事) 一直到参加工作,西安解放后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父亲的自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一九二一年出生,祖籍陕西省咸阳市,祖父是个商人,家里没有田地,父亲家在咸阳南大街有一院子的老房屋,也可以算是一二十年代老建筑里的 “三合院” 吧 !(房屋分为上下两层) 东,南,西,都是房子,门朝北开 (共有六扇可伸缩的门板连接) 房屋大概有十多间吧,三面房屋中间有个长方形的天井 (大约四五米长,一米多宽) 房屋的门窗都是木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父亲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爱好广泛,在上大学期间喜欢下象棋,打排球,踢足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是一九四五年拍的 (父亲的一家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排中间是我婆(祖母) 我婆抱着的是我大哥,后排左一是我的父亲,左二是我的母亲,左三是:姑姑,后排右一是:伯父,右二是:我的大妈,其余的是伯父和姑姑的孩子们。从父亲自传上来看,我的祖父在三十年代就已经过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九五四年到五五年之间我们全家和我婆(祖母)在西安革命公园,拍的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我妈怀里抱着的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1955年左右,于西安大雁塔附近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四五年父亲大学毕业后,在西安高中教数学,解放后在陕西省女中教数学,一九五三年在陕西省女中时曾作为女子排球队领队,参加西安市第一届运动会。父亲还曾经是西北足球队的守门员,曾随足球队到北京参加过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四年调入陕西师范学院,(一九六零年该校与西安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 父亲在陕西师大数学系任讲师,教高等数学 (微积分和立体解析几何)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六六年父亲调动工作在陕西省宝鸡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文革后期调入宝鸡师范学院 (是现今:宝鸡文理学院的前身) 去世前曾任宝鸡师范学院 :付教授,付院长,兼数学系系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是五十年代父母亲留下的唯一的一张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是父亲五十年代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爸 我记得从我记事起我家就住在师大北院的哪栋楼房(陕西省西安市师范学院家属院)当时你和我妈都得上班(我妈还在医学院上班,每个礼拜就回来一天)我家先后雇过两任保姆,照顾我们兄妹几个的饮食起居,洗衣服打扫卫生,听我哥他们说:头一个大个子阿姨是个江苏人,每天喊我哥他们回家吃饭,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苏口音嗓门很大,姓啥我没有记住(那个年代的保姆都很尽责)第二个阿姨姓赵是河南人,我还略有印象,中等个子,短头发,长了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孔,和我们相处的像家人一样,我妈很放心地把家交给她管,她和我妈相处得很好,我三岁多时上了幼儿园,赵姨也就辞工不干了。我上学后我和我妈还去她家串过门(她家就住在革命公园附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姨走后我们家就搬到了平房住,是靠南边的第一排,前面是学生宿舍楼,往东边走没多远就是师大幼儿园,咱家的西边就是校医室,爸你可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吧!喜欢干农活(我记得咱们家铁锨,锄头,耙子什么都有)闲暇时你就在我们家房前种了各种花草(有月季花,牡丹花,芍药花,丁香花菊花,葵花等等)每年到了春,夏,秋季节都有花开,在屋后面种了好几种果树(有:梨树,苹果树,还搭了一个葡萄架)到了秋天还能品尝到自家种的水果和葡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是我六七岁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三岁多时被爸妈送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园,幼儿园是全托(每周日只能回家一天)我们幼儿园有教课老师,还有管生活琐事的阿姨,老师,阿姨都尽心尽责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教我们每天学知识,画图画,给我们讲故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幼儿园的饭菜还是很好吃的,每天午觉起来还有水果和点心吃,觉得每天都很开心,我在幼儿园度过了三年多的快乐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爸,我知道你和我妈都是秦腔戏迷,经常周六下午在幼儿园接了我,在外面吃了饭就领我去看秦腔,我记得你们爱看的曲目有:《窦娥冤》《三滴血》等等,我从小对听戏没有兴趣,戏还没看到一半我就睡着了,爸妈在我小时候经常带我看戏,在你们好几年的耳濡目染下,也没有把我影响成秦腔戏迷,长大后我始终也没有喜欢上秦腔,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电影和歌舞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们兄妹五个小时候的合影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年代初我和我四哥由我妈带着在西安医学院居住,我两在西医附小上学,一个礼拜才回来一天,你带着我上面三个哥哥在师大附小,和附中上学,我每次回来看着满院子盛开的各种鲜花,即漂亮又馨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妈让我四哥从医学院去小寨的电影院买电影票(有新近上映的电影)爸刚好你也让我三哥从师大去买电影票,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话,平时也无法联系,两个哥哥恰巧碰见了,我四哥买了三张票,三哥买了四张票就把我们全家人的七张电影票买到了一起,他们两个约定回家谁也不要声张,我记得电影的名字叫做:《三宝磨坊》吃过下午饭,我们不约而同的在电影院相遇,还意外地坐在一起看的电影,父母亲还觉得怎么那么巧,电影票怎么还碰巧买到了一起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六零年西安师范学院和陕西省师范学院合并,我们家又从师大北院搬至陕西师大南院东区平房居住 房前屋后都有是空地,那时大学的家属区也没有什么绿化带,那地闲着也是闲着,我家就和邻居们按照房子的大小把地划分了一下,很多家就在空地上种上了蔬菜,我家也不例外,我爸种了番茄,江豆角,小白菜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家南边三四百米的地方有个牛圈,里面养了七八头奶牛,我和隔壁的真真 (同学) 去弄了一些牛粪,在地边挖个坑把牛粪埋起来沤成肥料,给蔬菜和庄稼施肥,长出来的蔬菜都很茂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国庆节我父亲给地里还种上了小麦 (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定量根本就不够吃,肉,蛋副食也供应不足,我们兄妹五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小麦经历了播种,发芽,抽穗,杨花,成熟。期间也要除草,施肥,浇水,也得大半年时间,到了六月初我家的麦子也差不多成熟了,也到了该收割的时候了,麦子割了,晒干了,去了皮,磨成面,也打不了多少斤粮食,虽然辛辛苦苦大半年,但是多少还能贴补一点家里的粮食亏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亲六十年代初的工作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妈是三原女中毕业(高中文化程度) 曾在咸阳市当小学教师,那时我们兄妹五个年龄尚小,为了便于照顾家庭,随我爸到西安,一九五四年受聘于西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是现今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前身) ,当年医学院院部在招聘刻写员 (我妈写得一手好字) 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打字机。文件,以及讲义,等等都是通过刻蜡版,再油印做出来的,后来医学院有了第一台打字机,我妈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院部的打字员,兼做行政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妈身体一直不好,一边要工作,一边又要操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吃穿用度,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三年,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物资匮乏,粮,油,肉,蛋,副食紧缺,那时我们兄妹五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菜都尽量让我们多吃一点,我妈因长期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罹患重疾,终因医治无效,于一九六四年去世,年仅四十二周岁。 (当年我还未满十二周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六十年代初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妈去世后我就从原来的西医附小,转学到陕西师大附小上学,当时三个哥哥相继工作,我四哥上中学(住校)每天我爸都得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父女两个做一日三餐,他不爱吃早饭,但都得按时给我做早点,我爸比较爱吃面食:擀面,烙锅盔,经常擀面做干拌面,哨子面吃,我天天吃面也就吃烦了,我爸隔三差五地单另给我蒸碗米饭吃,我家粮本上供应的几斤大米多半都让我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时周末我爸也会带着我和我四哥去下馆子,经常去小寨易祥楼泡馍馆吃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我爸的最爱,喝上二两白酒,吃着满碗飘香的羊肉泡馍,就着糖蒜,那个满足的神情溢于言表。(我妈在世时饭前总是给我爸做两个小菜下酒吃)我妈走后我爸再也享受不到那个特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一九六五年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妈去世的早,我爸是又当爹,又当妈,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又是老幺,我爸对我是比较地疼爱,和哥哥们有争执时,我爸总是让哥哥们得让着我,不让我受一点委屈,我爸不但每天要去教书,还得操持我们兄妹五个的一日三餐,洗衣做饭,吃过晚饭父亲要检查我的作业,上课时开小差没有听懂的数学题,父亲就不厌其烦地讲给我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去世后我三个哥哥相继工作,四哥上中学也要住校,父亲又要一下子准备好几套行李,铺的盖的一样也不能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周末几个哥哥都回来了,父亲还要买些肉,蛋,菜做些好吃的给我们改善伙食,生怕几个哥哥正在长身体,营养跟不上。</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是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二日去世的,当时国家公民还没有身份证,我的父亲长得是国字脸,浓眉大眼,棱角分明,可称得上:英俊潇洒,玉树临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想象不到父亲身份证照片应该是什么样子,好在现在有制作身份证的软件,我就用父亲四十多岁的照片 (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父亲一张正面照片) 给父亲制作了这套三色身份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是父亲去世前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我上小学时, 父亲还给我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及《儿童时代》等刊物,还给我们买一些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模范作文》《红岩》等等一些课外书籍,我四哥喜欢看娃娃书,我记得我四哥用您给他的零花钱,买了老版水浒传就凑够了整整一套,好像是二十本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记得夏天的傍晚,我们都喜欢坐在院子里乘凉,仰头看着夜空的繁星,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声,父亲您经常坐在院子的躺椅上给我们讲故事 (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上大学的一些趣事) 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阴如梭一晃五六十年过去了,可当年我们围坐在你身边,缠着您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却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五六十年代,大多数人都认为陕西的男人不下厨房,不会做饭,而我的父亲是个例外,他不仅知识渊博,性格开朗,做的一手好饭,陕西人的家常便饭,大都会做,不论是蒸馒头,烙锅盔,打搅团,揽臊子,手擀面,油泼面,大肉泡馍。样样拿手,就是包饺子时不会擀饺子皮 (把面和好,擀成一个大面片,把杯子翻过来扣成一个个的饺子皮)包饺子给我们吃。父亲可称得上陕西“居家好男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节假日父亲偶尔也会带我们兄妹几个进城下馆子,还记得父亲最爱吃的是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白云章饺子馆的特色饺子,和西安饭庄的油泼面,而我最爱吃的还是西安饭庄里的各种特色小吃 (茶酥,锅贴和柿子饼) 等。还有陕西特产:黄桂稠酒,别提多好喝了(有一股浓郁的醪糟味) 但它比醪糟的味还要浓郁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小时候不爱吃羊肉总觉得羊肉太膻,我最爱吃的是父亲给我们做的大肉烩饼,父亲烙的死面饼,把肉放在锅里煮一下 (里面放上调料) 煮好后把里面的瘦肉捞出来切成片,把饼掰成小碎块 。 父亲的正宗做法是:用肉汤,把碎饼块稍煮一下 (里面放上粉丝,豆腐,木耳,黄花 ,肉片) 一碗,一碗地烩给我们吃,出锅前撒上蒜苗和香菜,汤香,味美,有嚼劲,令人回味,如今再也吃不到父亲做的可口饭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您虽然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但是您在世时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您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您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人才,很多学校的高中老师都是您的学生,(其中我的中学数学老师:李佳英就是您的学生) 您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培育着一个个小树苗,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您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您的为人正直,博学多才,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您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父亲和我四哥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您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但是您的慈祥的面庞,深邃的目光,总会时时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您的为人正直,幽默,风趣大都遗传给了我们,你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虽然无法回报,我们会将这份父子亲情铭记于心,愿父亲在天国没有病痛,还能和母亲做彼此的老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转瞬即逝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九九二年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从粮油,肉制品,到棉布,各种家电产品全部都不要票证,直接用人民币就可以购买,我们过上了你们想都不敢想,有房有车,吃穿不愁好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们兄妹五个都当了爷爷奶奶,过上了儿孙绕膝安逸的退休生活,闲暇时还经常和家人去国内外旅游 我们兄妹五个及孙辈都传承了您和母亲的血脉,是你们生命的延续。虽然你们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能够替代父母亲享受幸福美满的好生活,我相信父母亲在天堂一定能看到和感受得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兄妹五个亲自为逝去的父母双亲点一盏祈祷的蜡烛,愿你们在天堂不再孤冷,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清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点一支蜡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燃一叠黄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焚烧对逝者的挂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一束菊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燃一段心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捎去儿孙们祈祷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寄托儿女无尽的哀思与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逝去的父母双亲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字编辑:青沐晨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资料:兄长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动画图片:源自微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