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一直在成长

上饶市广丰区城南小学

&nbsp; &nbsp; &nbsp; &nbsp;她是一名青年教师,对事业狂热,对工作敬业,更可贵的是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说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更幸运的人。 &nbsp; &nbsp; &nbsp; 2020年2月29日,她接到省级下达的线上教育教学任务----录制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程。用她的话说,能给全省二年级孩子上课在梦里都不曾想过,这份荣幸让她毫不犹豫接受了这项重要的使命,即使当时疫情还未稳定,但已做好奔赴一线的准备。 &nbsp; &nbsp; &nbsp; &nbsp;可是待她充分了解录课情况后,压力倍增。19号播出,必须提前一个星期要录好,待市里审核后再发到省里审核,所以13号录课。后因审核越来越严格,工作量也特别大,因此提前到11号录课,以备出现问题能及时修改。<br>&nbsp; &nbsp; &nbsp; &nbsp;只有短短的十天,她必须做到:教案设计精巧,符合课标;课件规范无错,熟记于心;课堂模拟互动,自然生成。每一项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出不得半点差错。市教研室张咏萍主任无意中的一句话“这样的课不好上,可以无限看回放,错误都会被放大,所以一定要严谨”。她听后后背发凉,因为她深知,她代表的不是自己,是城南小学,是广丰区的教师形象啊。 <p>&nbsp; &nbsp; &nbsp; &nbsp;正当她处于焦虑不安时,赵震校长发来信息:“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这句简单的话却是一针安定剂,对,她的身后有南小这个强大的团队,害怕什么?与此同时,刘斐校长已经建好线上“集体备课群”,由教研室林慎兴老师、叶洪峰老师把关,刘校长亲自指点,姜瑜、张日协助备课,余琼、刘盈盈协助课件制作。她倍感幸运,有这么一群并肩作战的盟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p> &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备课阶段才发现,《语文园地四》分了四个课时,第一二课时安排给了另一个老师,而她分配到两个课时的内容仅仅是写6个学过的生字,3句名言和一篇阅读文章。也就是说平常只需要一节课就能上完的,现在必须分两节课,每节课30分钟,要上到60分钟。这是“少米之炊”啊,头痛! &nbsp; &nbsp; &nbsp; &nbsp; 经过群内线上讨论后决定接上节课的写话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讲评,再讲《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第四课时采用“1+1”模式开展阅读。但她觉得还是不放心,怕最后省里通不过再改就来不及了,于是惴惴不安地请教省级专家刘荔老师和曲青亚老师,没想到方案可行,有了专家的鼓励,可以大胆去做了。 &nbsp; &nbsp; &nbsp; &nbsp; <p>&nbsp; &nbsp; &nbsp; &nbsp;当她看到审核群里每天都有老师把教案发出来审核时,她有点着急。特别是刘斐校长的《枫树上的喜鹊》三课时教案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好评,令她十分佩服,得知她是通宵连夜的工作时,她意识到自己也得快马加鞭了。</p> <p>&nbsp; &nbsp; &nbsp; &nbsp;下午把自己关进书房,9个小时写出两个教案,发到备课组请大家提意见。15页稿纸的详案,大家从教学目标、内容衔接、学情分析等细细讨论一直到晚上11:24,找出了很多错误和有争议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每一点建议都让她竿头日上,对课堂的把握越来越准确。</p> <p>&nbsp; &nbsp; &nbsp; &nbsp;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要做的事绝不会拖到第二天,即使是百遍修改也要做到满意为止。当她改完教案后才发现已经快接近凌晨两点了,而时间对她来说只是个数字的存在。</p> <p>&nbsp; &nbsp; &nbsp; 但是经过修改后,新的一份教案大家还不是很满意,写话范例没有针对性;写字教学重点不明确,表述不规范;名言的解说太死板,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拓展阅读,必须要找到一篇和《手影戏》类似的故事,既充满想象又讲童年生活趣事。为此,她翻遍了家里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还请教同事,虽然大家都提供了很多篇目,但都不合适。后来一个意外的聊天,说起《小真的长头发》这个故事,她豁然开朗,这本书是她们班共读过的啊,故事十分有趣,想象力爆棚,小朋友特别喜欢啊,蓦然回首,答案就在那,不偏不倚,她开心极了,安下心来!</p> <p>&nbsp; &nbsp; &nbsp; &nbsp;5号,省级专家组评审教案后,刘荔老师表扬了她设计细致、层次清晰,能创设情境指导书写,关注课外阅读,并提出了两点建议,她兴奋不已。她感叹这些辛劳的专家团不仅专业强而且平易近人,多么幸运啊,能这样零距离请教学习,她越发用功起来。</p> <p>&nbsp; &nbsp; &nbsp; &nbsp;时间已经过去一半,课件得马上做出来,还得配合着讲课,所以得赶紧搜集好所有需要的素材,打包发给课件组,这样才能节省时间。仅仅两个课时需要用到100多个相关素材,包括学生的习作、生字书写、卡片制作,以及故事视频、配乐、图片等,为了寻找生动有趣的手影戏图片,她挑了一个小时,最终才选定三张,这些能自己完成的事还算简单,涉及到学生的素材,只能请学校老师们帮忙了。</p> <p><br></p><p>&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选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写话作品,她想到了二年级夏智珍老师,虽然夏老师不是备课组成员,但夏老师二话没说,指导好全班练习,52份作品经过夏老师的初步筛选,剩余20篇一份份拍摄转发给她,最终入选3篇。写话需要小作者自己朗读,夏老师又一次次和家长沟通,拍了十几遍之后,最终才满意效果。巧思妙想的互动形式还受到了省教研室徐承芸老师的欣赏,她欣喜至极。</p> <p>&nbsp; &nbsp; &nbsp; &nbsp;因为课堂需要两名孩子录视频,找到两名孩子的家长阮霞和姜瑜,让孩子提前看课文,家长启发回答问题。可是视频发过来,角度没拍好,再录;普通话不够标准,再录;视线太黑了,继续录......一遍遍地拍摄,孩子们累了,都不愿意拍了,家长一遍遍引导,最终将最真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大家都说这两个孩子的回答很生动,互动感很强,让网课也不会有距离。</p> <p>&nbsp; &nbsp; &nbsp; &nbsp; 与此同时,余琼老师连夜加班赶做课件,刘盈盈老师做技术指导,经过整整一天一夜,课件初稿终于制作好了。而剩下的工作需要她一张一张地调整、补充、修改。哪里需要动画演示,哪些需要重点标记,要边讲边出示的,一点点去设置。特别是写话讲评,一个页面就得花上半个小时,工作琐碎得让她神经紧绷,虽然她做课件还有点功底,但并不专业,好在有超强技术团队,什么视频格式转换,生字动画演示,音频截取......都不成问题,只要有需要,群里一呼百应。正是这样鼎力相助,再困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p> <p>&nbsp; &nbsp; &nbsp; &nbsp;时间转眼就到了8号,两个课件总算完成,马不停蹄开始制作教具。之后她又开始切换成上课模式,一边练习一边调整教案和课件,为了每句话都达到规范严谨,所以她把要说的话每个字斟酌多遍,再打印出来一遍遍练习。</p> <p>&nbsp; &nbsp; &nbsp; &nbsp;那段日子虽然天天呆在家里,却没有时间陪伴一对年幼双胞胎儿子,她爱人也坚守在岗位,无法回家照看,孩子们经常趴在电脑桌前,可怜巴巴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工作才完啊?”“想陪一下。”于是她想了个好办法,给儿子讲课,不仅自己能练习,还能陪孩子,当询问他们“妈妈讲得怎么样?”时,总是能听到他们的赞美“妈妈真棒!要上电视了!”她努力的工作态度,何尝不是给这对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呢?</p> <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除此,她还是三(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每天必须提前备好三年级语文课,和学生一起听网课,然后布置作业。下午学生陆续提交作业,她却无暇顾及,重要的时间都给了这项重要工作,只有趁活动筋骨或者吃饭的时间批改,甚至有时候到午夜12点多才能改完,虽然有63份,但她绝不会拖到第二天,家长们知道她是敬业的。</p><p><br></p> <p>&nbsp; &nbsp; &nbsp; &nbsp;因为每天都在不停工作,睡眠严重不足,9号那天她准备晚上早点睡,第二天可以再练习一天,可是临时通知,录课提前到10号早上,这让她措手不及,还没有完全有把握一次性过关啊。可是任务就是使命,下午她立马从上饶赶回广丰做准备。</p> <p>&nbsp; &nbsp; &nbsp; &nbsp;当天晚上备课群集体上线,所有人再将课件、教案逐字逐句进行检查,字词、标点已经没有错误了,但她们仍然细致到字母g的字体变化,要换成拼音的;“蚂蚁”的“蚁”字少了半边,必须加上;因为《手影戏》的课文是我切图拼接的,所以接缝处留白太多,段落没有对齐,还把一个声调切掉了,得立马重做。大家都用火眼金睛来找茬,为的是对课堂负责,对学生负责。于是她一遍又一遍调整,直到大家再找不出问题为止。时间已经是晚上11点了,夜深人静最适合练习了,就这样一直到12点,躺在床上猛然想起还有十几份作业没有批改,于是坚持改完后,才安心躺下,在默背教案中睡去......</p> <p>&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二天,张咏萍主任、严小青主任、林慎兴、叶洪峰老师、赵震校长、刘斐校长都赶到录制现场,他们亲切指导,认真把关,让第一次录课的她淡定从容,顺利完成任务。</p> &nbsp; &nbsp; &nbsp; &nbsp;但是接下来的省级审核更让她日夜无眠,重录、补录、修改都是很正常的事。果不其然,因为第4课时的“哼”后鼻音没有读准,而且生字不能去拼音认读。听取徐老师的建议后,当天下午赶回广丰,一个下午终于把这3分钟补录好,安心踏上归程。当天夜里10:29,第三课时顺利通过了审核,而且受到了徐老师的特别表扬,让她开心得从床上跳起来,这份鼓舞是一股莫大的力量,让她觉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p>  这一次特别的经历,她得到了省教研室徐承芸老师、刘荔老师、曲青亚老师、张咏萍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在她们身上她学到了术业有专攻,做学问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变得更专业。</p><p>&nbsp; &nbsp; &nbsp; 而临危出战的南小团队让她倍加感动,也正是这样团结互助的力量一直牵引着她向前,再向前。</p><p>&nbsp; &nbsp; &nbsp; &nbsp;她说这短短的十几天,每一份聊天记录都弥足珍贵,每一份鼓励都值得珍藏,这是她成长和蜕变的见证。</p><p>&nbsp; &nbsp; &nbsp; &nbsp;人生的机遇从来都不是靠中奖得来的,所有的幸运都和努力有关,更没有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相信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与勤勉,会让她更加“幸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