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郭亮村之所以闻名全国与世界,是因为他们村有一条悬崖挂壁公路,系世界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h3><h3> 郭亮村,属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管辖的一个自然村,位置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的太行山深处。该村祖先为避难逃入此绝境,然后安营扎寨,开荒种地,繁衍后代。现有83户人家,300多口人,原住民姓申。</h3><h3> 该村原来唯一通往外界的,是一条偏远的石阶天梯加攀爬岩壁的道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上个世纪70年代,在村支部书记申明信挑头下,组成十三个人的号称“十三壮士”突击队,带领全村人,自筹资金,土法上马,用了五年时间,在村边几百米高度的悬崖绝壁上,用手工凿出了一条长1250米、宽米4米、高5米的公路。他们叫郭亮洞,后来专家和游客们叫它郭亮村绝壁长廊,现在大家都习惯地称它为“挂壁公路”。</h3> <p> </p><p><br></p><p> 第一部分: 挂壁公路</p><p><br></p> <p> 这就是横空出世,磅礴雄浑,万丈石崖,巍然陡立的太行山!郭亮村就处在拉叭口的汇合处或者说是“人”字型山状的交汇处。过去村民行走的天梯道路,在这张照片最右侧的冲槽处。那曾是郭亮村人的生命梯、苦难梯,如今已成为历史!</p> <h3> 本幅照片方位,上方为北。郭亮村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绝壁峡谷。峡谷底明亮的S型爬坡公路就是挂壁公路的“引路”。</h3> <p> 镜头来到“人”字汇合处,上方受光部分就是挂壁公路的主体。下方阴暗的沿线峭壁是“崖边人家“,即郭亮村村边的几户村民住宅。</p> <h3> 这是挂壁公路引路的尽头,也是挂壁公路上坡的起点。现在郭亮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后,除本村村民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得驶上挂壁公路。距此约十公里外的山坡下设有大型停车场,游客须换乘环保欢光车到此下车,然后步行约1.5公里上至郭亮村参观游览。</h3> <p> 挂壁公路全景。远处看,沿路隔三差五露出一节窟窿,好似碉堡的枪眼。</p> <p> 局部特写</p> <p> 挂壁公路的特点:利用太行山岩石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凿石穿岩时,每隔一段距离打出一个窟窿,一是为了采光通风,二是为了倒出挖掘的石渣。这路走起来看似危险,但得到阳光和通风,比走隧道舒服多了。</p> <p> 郭亮村日出</p> <p><br></p><p> 第二部分:老屋村</p> <p> 郭亮村全景。但最原始的村落是在图片中段拇指形状的地方,其他地方冒出来的房子都是近十年整的。右边即挂壁公路下坡的入口处。</p> <p> 这是著名导演谢晋在此拍摄电视剧《清凉寺钟声》时,为剧情需要而修建的村口门洞—泉乳。随后,多位中外著名导演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了60余部影视剧,郭亮村因此被称为影视基地、华夏第一影视村。谢晋导演称郭亮村为“太行明珠”!</p> <p> 郭亮村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指挥作战。</p> <p> “石磨石碾石头房,石桌石凳石头炕,石夯石磙石驼梁,石桥石路石碑廊”,描述的就是郭亮村。夸张一点说,从村民的住房到日常生活用具,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制成的。</p> <p> 郭亮村是写生创作的好去处!</p> <p> 古朴幽静的村巷</p> <p> 郭亮村人,平时喜欢坐在自家门前石凳上围着石桌吃饭。</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作者简介</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李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深圳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深圳市光明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二届主席),深圳市宝安区摄影家协会顾问。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80年初开始涉足摄影,先后在市、省、国家和国际上获奖作品200余幅,在深圳四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并出版作品集。主要代表作:《捕》1999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19届国展铜奖,该作品2002年通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打赢了一宗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官司,为摄影界赢得了尊严和荣誉;《精准叼起》2015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16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翁中捉鳖》、《太姥山远眺》、《寨英古镇》、《金钟》、《天壶》、《雪乡晨韵》《待发》、《骑警》等8幅作品先后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有关省、市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题摄影作品展优秀奖。《捕》和《骑警》荣获深圳美术馆永久珍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