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沿着村前右侧那条弯弯曲曲的泥沙小路,一路上坡往村子的西南方向行走二三公里,就到了家乡的水库一一泥窝塘。</p><p class="ql-block"> 泥窝塘水库位于七宝山下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海拔位置在500米上下,四周高山围绕,人烟稀少,水库修建之前,这里是一片人人畏惧的冷浸田,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冷浸水从多处泉眼里冒出来,泥沙翻滚,从田埂上用脚往田里轻轻踩去就会振动一大片,如果不小心,一脚踩下去拔都很难拔出来,是一块典型的烂泥坑地带。</p><p class="ql-block"> 据老辈们讲,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家乡经常遭受旱灾,村前村后的几百亩"望天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辛辛苦苦播种下去的庄稼,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有的田块甚至绝收,所以,村民们下定决心,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苦干大干,用三年多时间在这条山沟里用泥土筑起了一座大坝,把七宝山及其周边山岭的泉水和沟里涌出来的地下水截住,贮藏在山沟里,便成了水库,取名就叫泥窝塘水库。到了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大兴水利,修渠砌坝,垒石造田,又在老坝址的下方700米处筑建了一个新坝,使库容增大了两三倍,新坝建成后,在大坝的左右两侧各修了一条灌溉渠道,将水引到了三四公里外的谢家,波市,冷水坑,上洞和中洞等生产队,原来仅灌溉龙江和陈家几百亩稻田扩大到了上千亩稻田,老坝也淹没于新坝的绿水之中。所以,它是一个由六十年代修建的老坝和一个由七十年代修建的新坝合二为一的小二型水库,水库主坝高度约31,3米,坝顶宽度约4米,坝底长约53,7米,蓄水在20万立方米左右。五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家乡和附近几个村组农业生产的命脉所在。它用天然的乳汁滋润着家乡一片片土地,浇灌着家乡一茬茬庄稼,它还是穿越家乡村前两条小溪的母亲,哺育着家乡父老乡亲,家乡的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图是二0一二年“除险加固"后的泥窝塘水库大坝)</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的方便,我游览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地方修建的大小不一的山塘水库,领略过不同水库的浩翰,壮美与灵动,但我始终觉得还是家乡泥窝塘水库让我感觉更亲切,更壮观。因为它留有我们挖山挑土的身影,流有我们打石夯,拖石碾的汗水,还有我们在水库里游泳,划竹排,库尾上围田捕鱼的气息和情景。它是我记忆中最美,最静的水库,它犹如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蓝色宝石,优美,灵动,安静,它春天里悠悠烟水,轻雾笼纱,夏天时,波光潋滟,水趣盎然,到了秋天,风平浪静,碧波荡漾,冬季来了,它又是那么溪流淙淙,清澈见底。它的俊,秀,美留在了我的心中,它的寸寸泥土都有我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座水库是一座丰碑,是一部创业史,是热血和汗水的结晶。泥窝塘水库地处高山峡谷,山高路陡,地理条件十分恶劣,通往那里全是窄小的山坡路,不要说有公路直达,就连一条简陋的机耕道也修不上去,机械设备无法运送上去,筑坝用的水泥,石灰,河沙,砾石等材料都是家乡人民肩挑背扛上去的。我真的忘不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家乡人民不怕苦,不怕累,忍着饥饿,穿着裤衩,赤膊上阵,采用人海战术,蚂蚁搬家的方式,用一把把锄头,挖平了两个山头和无数个大小山包,用一担担竹箕,挑出了这座横卧在两山之间的土堆。水库关闸蓄水时,黙黙地站在这座巨大的土堆旁,我想来想去,估来估去,也实在无法算出它究竟填埋了多少担泥土,脚下的泥土里究竟又留下了多少个夯印,还有躺卧在土堆上面的那尊老石滚,來来回回碾压了多少层泥土,套在石滚轴上的麻绳拖断了多少根,又换了多少根。我永远忘不了,工地上,男男女女,人来人往,纵横交错,挖土的银锄飞舞,挥汗如雨,挑土的你追我赶,脚步如飞,打石夯,拉石滚的场面更是热火朝天,十多二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如同拉船的纤夫,将麻绳挎在肩膀上,拖的拖,拉的拉,一步一声嗨哟,嗨呀地拖着石滚来回滚动,喊声洪亮,震荡山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图是七宝山主峰,山下白点处就是泥窝塘水库)</span></p> <p> 修建泥窝塘水库新坝时,正是农业学大寨,与天斗与地斗,粮食产量要跨《纲要》的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的七十年代。农民温饱还远未解决,多数家庭还处于"大米杂粮,半饥半饱"状况,为了多快好省修建新坝,乡亲们都是吃了早饭后,男的背一包水泥或挑一担砾石,女的挑一担石灰或一担河沙上工地的,上去后中午不回家,没有午饭吃,人们口干了,就趴在水圳边喝口溪水,肚子饿了,吃个随身带去的红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都乐哈哈地干得热火朝天。</p><p> 每当工地休息时,坐在随手丢在地上的锄头把和挑土的扁担上,吸着旱烟,擦着汗水,看着大坝被一天天挑来的泥土,经过石滚一层一层碾压后渐渐升高,劳动的喜悦荡漾在脸上,感到很满足,很自豪,也很骄傲,心想,眼前这座宏伟的大坝就是我们这些人用汗水和泥巴凝固成的呀!憧憬着未来,有水了,就有了希望,村里那几百亩望天田就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了,想到那时粮食满仓的美好前景,再苦再累值得啊!</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图是修坝用的石夯,石碾)</span></p> <p class="ql-block"> 新坝建成后的泥窝塘水库,更是一座雄伟壮观,有气质的小型水库,是家乡年轻哥儿们最难忘,最眷念,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身影和足迹,那里,记录着我们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横卧在那里的大坝就是我们造福人民,福泽子孙的历史丰碑。每次走进那里,它都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让我们感悟到水的兴奋,水的博大,水的悠柔,水的神韵。会使我们在心里更加崇拜和敬仰家乡水库的威武和壮观。</p><p class="ql-block"> 水库里游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来一个仰天游,在蔚蓝的苍宇下,肚朝天,背负水地在水上自由自在地游走,像一片树叶那样飘浮在水面上,闭上眼晴,倾听水的声音,感悟大自然。又好比躺在软绵绵的弹簧床上,可以悠闲自在地欣赏蓝蓝的天空与飘动的白云,如果感觉身体下沉了,双脚用力蹲几下,就又会飘飘扬扬了。</p><p class="ql-block"> 扑通一声,扎一个猛子,在水里憋气几十秒,突然冒出来,呼哧呼哧大口喘气,就好像一个落水者快不行了,吓一吓那些一起来水库玩耍,但不会游泳,胆小,怕溺水的同伴,就会感觉有一种自我勇敢和能者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拉上几个泳伴,顺着水坝的内坡,用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俯冲下去,水面激起层层波浪,阵阵浪花飞舞,好一幅鳞光跃动,水花飞溅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举起高高的双手或抱着后脑勺直立在水中,用双脚在水里踩水,左踩一下,右踩一下,犹如骑着自行车,踩着踏板一上一下从大坝的东岸蹲到大坝的西岸。</p><p class="ql-block"> 砍一些笔直粗壮的楠竹,用野滕扎成竹排,或一两个人一个排,或三五几个一个排在水里划排比赛,则是一件非常危险且又十分刺激的玩水游戏,看谁划得快,划得稳,不落水,直行不转弯,那真是比胆量,比技术,比力量,勇者为王,胜者为傲。</p><p class="ql-block"> 用划水的竹篙和竹扁击打水面,用手掌作瓢向对方泼水打水仗,那种无拘无束的惊叫声,嬉笑声,呼喊声震撼大山,激起浪浪水花,露出张张笑脸,真是山水人合,水笑人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图是水库大坝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山也青,水也柔。泥窝塘水库新坝建成后,村里每年都会买些鱼苗投放到水库里,头几年,因库内腐乱的杂草树叶给鱼类生长带来了充足养料,鱼长得又快又大又肥,那时,每年的春天和夏季,都会连着下几天大雨或暴雨,水库上方的七宝山及连着的大片山岭沟壑的雨水全会流入到水库里,水面会越涨越高,"春天时",库尾周边的一些稻田会随着水面升高而进水,那些吃草的鱼会沿着田埂缺口游到稻田里吃草觅食。“夏天呢",很多的鱼喜欢戏水,它们会逆水而上,游到连着水面的夹沟,水圳,草丛中寻食嬉戏。每年,我们会选准这两个季节的最佳时间,约上几个伙伴,带上自已改装的三节手电筒和小鱼网,挎个竹篓,在晚上七,八点钟出发,到了那里将手电关没,脱掉鞋袜,轻手轻脚地用泥巴堵死田埂上的缺口,或用网类的东西拦住水圳,水沟的出口处,再打开手电捉鱼,鱼见到电光显得很呆滞,很容易将其捉住,每次收获还真是满满的。有时财气好,在来去的路旁看见有野兔在田埂上吃豆叶子,我们也会用电筒光照射它,当强烈的电光与野兔眼里的蓝光相对时,野兔会蹲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我们去捉拿。</p><p class="ql-block"> 鱼提回家后,我们会挑选几条肥大的鱼,一起动手,洗净,刮鳞,剖肚,去内腑,用茶油炒上几大碗,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上几杯土酒,一顿美食后,天南海北地聊上一会,然后将剩下的鱼分掉,各自回家躺在床上又过完了快乐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40多年了,我对家乡泥窝塘水库总是倍感亲切,见库忆人,思人想库,她是一个远离喧嚣,清淡幽远,能让人的灵魂获得清静与安宁的地方,她培育了故乡人民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品质,培养了故乡人民清纯无暇,洁白高尚的道德情操。几十年里,它的概貌总是储藏在我的脑海之中,每次回到家乡,总想邀几个同伴沿着以前的小路,到水库去看看,去体验当年的那种无私无我,甘于奉献的青春时光,去回味那种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乐趣。只是遗憾,多年的心愿还未实现。曾经和自已一样处在青春年华,一块挑土拖石滚的小伙们,都已年过花甲,白发苍苍,岁月的轮廓都已布满脸庞。可喜的是,他们个个还精神焕发,身体健壮,每次回到家乡,他们都会跑来与我聚到一起喝酒品茶,叙往事,聊当下,一旦聊到当年那段激情岁月,提到在大坝工地那股不服输的锐气,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兴奋,激动,傲慢,有的还会情不自禁地捋捋袖口挥舞两下,历数谁谁谁摔跤第一,谁谁谁扭扁担历害,谁谁谁抱石夯力气最大,又是谁谁谁在水里憋气最久……借着酒气,大吹大擂,欢声笑语,一醉方休。</p><p class="ql-block"> 许多的印象,留在了我的心中,许多的欢乐,记住了我难忘的曾经。昔日的情境,经常在我眼前飘荡,时常进入我的梦乡,家乡的水库,是我念念不忘的地方,即使离开太久,美好的记忆会让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家乡水库里的水总是清清的,甜甜的,滿满的,永远不会干涸,永远滋润着家乡人民的心,浇灌着家乡庄稼的根,永远,永远是家乡万物之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0年三月写于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