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际遇》这篇随笔中写到这么一段无可奈何的话:“孩子,我早就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了,你的遇见就是你的际遇,我的遇见也是我的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古到今,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事和完美的人。但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却孜孜不倦,这是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人们都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社会永远繁荣,环境永远优美,人们永远健康。都希望自己家庭和顺,女儿成才,吉祥如意。但现实中往往难天随人愿,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对完美的不舍追求和生命的本身不完美就形成了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这种矛盾就形成了一种残缺的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优美绝伦的胴体上,那双残缺的胳膊才是人们永远的遐想 ,这种无穷无尽的遐想才定性了断臂维纳斯的神秘而永恒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生活自身不完美,但对完美的追求永远是无罪的。我以前就是个傻傻的顽固的完美主义者,总幻想教师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皆为名师。总幻想学生遵纪守规,好学上进,皆为优生。师与生,教与学,本是水和鱼的关系,好水养好鱼,好鱼需好水。水与鱼是最好的缘,师与生是最美的相遇。就像孔子遇见颜回,鬼谷子遇见孙膑,菩提祖师遇见悟空,师与生的遇见是人生当中最善的缘。老师希望遇见最优秀的学生,学生渴望遇见最好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在现实当中,师与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有个分化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秋季开学,家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选择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对全年级毎一个教师都认真地分析研究,专业素质谁强谁弱,敬业精神谁优谁劣,身体状况谁好谁坏。不仅如此,还要调查分析每一个教师的家庭成员,谁家有无老人拖累,谁家有无小孩影响,谁是否结婚请婚假,谁是否生小孩请产假,如数家珍,让人哭笑不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哭笑之余,扪心静思,十分理解家长。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学校只是三千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不再是谁家有几多收成几万收入几套房子几辆好车,而是孩子考入了哪所大学在哪工作。家长急家长苦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若天下学校质量和教师质量都均衡,就不会有家长的条分缕析挑三拣四。但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到底是谁把教师分成了三六九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实中,不外乎是以下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家长,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各种资料,进行人肉搜索,把每一届每一位教师的前世今生习性特点掌握得一清二楚。但稍加思考,家长的信息和资料从何而来?其实都来自同校同事,平日里一起工作,最了解同事的也是同事,最有发言权的也是同事,最喜欢甄别分析的也是同事。同校老师的话是最客观真实的,是最有权威性的,是家长最深信不疑的。再加思考,同事的话错了吗?显然没错。那么,到底是谁把教师分成了三六九等?其实不是家长,也不是同事,而是教师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是大学毕业,同是科班出身,同是享受国家俸禄,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啊!原来,这是一个分化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教师,若视职业为事业,爱岗敬业,德才兼备,学生喜欢,同事遵重,家长认可,则为名师。若视职业为负担,推日下山,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则名庸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百姓对名师和庸师有更形象更结实的称呼,把名师叫“攒劲老师”,把庸师叫“日鬼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攒劲”与“日鬼”,色如冰碳,爱憎凸现,泾渭分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对教师的分类实属无奈,同事对同事的分类是耳闻目睹,自己对自己的分类则是自身长期积修的一种最终分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生活自身不完美,但对完美的追求永远是无罪的。水与鱼是最好的缘,师与生是最美的相遇。就像孔子遇见颜回,鬼谷子遇见孙膑,菩提祖师遇见悟空,卫飞能遇见甘蝇,纪昌又能遇见卫飞,师与生的遇见是人生当中最善最美的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事们,您既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家长,您既然能在同事中分出优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过没有,您该如何分化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说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但却有许多美丽的邂逅,鲜花和春天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周文王与姜子牙是一个美丽的邂逅,伯牙与钟子期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儿女与父母也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学生与教师更是一个美丽的邂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遇上你是我的缘,遇上我也是你的缘,请各自珍爱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