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一纪念特殊时期的我们 </p> <p> 疫情中的我们无法冲锋陷阵,唯有守护好自己的职业,继续干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也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刚接到上网课的通知,很是担忧,主要是怕微信上课的效果不好,事实也是不容乐观。</p><p><br></p> <p> 正式上网课的第一周,语,数,英挤在同一个群,上语文课时我刚发了一张电子书页,群内马上回复:收到。一下子就是几十个“收到”,再想看电子课本的同学,得爬老高的楼。我只得重新发,每发一次资料得强调一下:收到不用回复。这样才能拦住手快的同学。电子课本传完后,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发在群内。刚一发完,熟悉的"收到"又一次的出现,只得再次强调:收到不用回复(重要的事说三遍),以后大家看到任务直接去完成就好。</p> <p> 几分钟之后,有人发的是一段录音,有人发的是视频,有人发的是语音,同学们是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我这边是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最后发现孩子们的朗读存在很多问题。平时总是觉得没有时间去训练,这下有了大把的时间,我把喜马拉雅这款软件推荐给了他们,让他们跟着知名主播去学朗读,肯定比我这个普通话刚及格的老师读得好。</p><p><br></p> <p> "开始看视频啦!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课文学习,课后练习和课外拓展四个内容认真听完并做下笔记。" "老师我的打不开。""打不开"的字幕一下子又是几十个。回复:打不开的同学继续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过一段时间,"视频看完,老师我现在该做些什么?"视频看完了的同学请完成今天的课堂练习。"老师,做完了,再干什么?"……</p><p><br></p><p><br></p> <p> 上网课时你永远不要奢望对孩子们用统一进度,这一战打下来,为师已经是头昏目眩,可怜我这高度近视的眼睛,早已模糊不清,这般折腾下去,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去重新配眼镜了。</p><p><br></p><p><br></p><p><br></p><p><br></p> <p> 第二天翻看微信时,看到学校张营的一篇网课心得,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借用了,张营。"</p><p>"哈哈,就是有蛮麻烦,我和搭班老师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把群分好。" "我们孩子大,都毕业班的学生了,应该很快。"</p> <p> 当天下午。我向班主任申请要独立门户,在班主任的欣然同意下,我先建了个语文交流群,把二维码发在了大群里,希望家长能扫码进去,明天语文课正式启用。家长们很给力,下午六点多钟家长们都已进群。我这边已经将七个小组的组长选派出来,每组两个组长,一名品学兼优的同学,一名家长督导有力的学生,组模式:老师十2名组长十组员≈10人,组员可自主选择喜欢的组长,但组长在人数满后不能再接纳其他组员,确保每组人数平衡。小群建立后,我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不读书的,不写作业的,不传笔记的……看你们往哪逃?</p> <p> 这方改革下来,再上课时真的轻松了很多,效果也好了一点。上课时间到,没上线的,在线不在学的,昨天作业没交的一律上"光荣榜",感谢张营,感谢我的小可爱们大可爱们的鼎力相助。</p> <p> 这些天来,我们班也出现了一批学习高度自律,积极主动的同学,他们是:张维宵,李宇崴,瞿子璇,瞿思昊,邹璇璇,陈慧,肖可欣等。 还有学习热情高涨的:杜月筠,陈钰慧,朱思铭,朱紫莹,黄梓航,高怀权,龚逢奇,陈立锐等。最后还有家长倾情陪学的吴鑫航,刘振兴,何伏生,黄梓航,刘俊杰,黎祉言,胡睿斌,余子壮,崔维苗等</p> <p> 当然也少不了敷衍了事的,中途逃学的,一直不上线的,我已用光了锦囊妙计,使尽了洪荒之力,只愿少年的你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最后老师把钟院士写给全国中小学生的寄语转发给你们,愿你们从中得到启示以此自勉。</p><p>用知识缝制铠甲,</p><p>不远的将来,</p><p>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p><p>希望你们不惧艰辛、勇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