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的日子(三)

老浦

<p>  这几天的太阳积极而有力。早晨九点多起来,拉开窗帘,阳光就像已经排队等了很久似的,不讲秩序一股脑儿的涌了进来,金晃晃亮闪闪的,霸占了大半个房间。慵懒的起床气瞬时一扫而尽,取而代之的是短暂的懊恼,春光明媚光景有限,如何能因自己的懈怠而错失朝阳呢?</p><p><br></p><p> </p><p> 围城的篱笆有了些许松动。除武汉外,全国的疫情态势快成祥和一片的局面了。今日,苏州新冠病人终于清零,苏州的公园开放了,面馆也在"领导"们首食致词后打开大门迎八方来宾,也真是难为面馆老板们,为了做点生意,硬是将面馆大堂整成个古代殿试场所,一人一桌相距一米开外;小区里散步,人们对口罩有了那么一点不待见了,有人松松垮垮的将它挂在耳边,有人将它拉下罩住嘴巴成了真正的口罩,我呢,无人时挂着一个耳朵上成了独罩。春天的气息里满是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微醺味,自由的呼吸是多么诱人多么欣喜。</p> <p>完美整成殿试场的面馆</p> <p>  昨日驱车去上海,尽管花桥检查站疫控人员如临大敌似的密集着,入城手续也很繁琐,但驰骋在久未谋面的高速公路上,竟然有些激动。车流涌动,车尾颠颤着往前急速奔驰,像是着急的想要接上因疫情而断片的日子。车流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正常有序,代表着往前推进持续着的生活,还代表着我们依然活着,在冷不防就会被疫情撞了一下腰的非常时期,这一点非常重要</p> <p>花桥收费站成进城检疫站</p> <p>  然而在这春日的拥抱和期许里,总有些像偷来似的心怀忐忑和罪恶感。同一片蓝天下的武汉,还在和疫情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900 万人生命被禁锢在樊笼里,只进不出,相比我们的自锢,那才是真正的围城。他们不是鸟,所以没法飞出来;他们也不如兽,因为他们不能喊叫,不能抒发心头的悲愤和呐喊。我们"城外人"所能知晓那里真实情况的窗口,是一位年届65岁的女作家每日的纪实,琐言碎语,家长里短,周身物事,疫情实态,只是其个人眼光里的一些日常纪录,却也常要"被感叹号"。有一种声音,就会有另一种回音,对这日记的非责声不绝于耳。有人说她是祥林嫂,絮絮叨叨的总说些丧气话,于当前大局不合时宜。古代哲人告诉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要相信眼睛而不是耳朵,这一点如今很难做到,我们所知晓的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网上,甄别事件的真实性便显得相当艰难。但我想,真实应该不是只有一只嘴巴一种声音在遮天蔽日,它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汇集而成的众口铄词。如同交响乐,虽器乐杂多,但我们依然能辨别出哪个位置哪个角落哪种乐器在发声,由此而成的共鸣,这才是交响乐,这才是真实。</p><p><br></p><p> 我曾经渺茫的去遐想,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的人最终会进化(或者说是退化)成咋样,以我们的情形看来,首先是嘴巴成为另一个形式的鼻孔了,只能哼哼出气不知言语为何物了。 此时,思绪搭上了一首解放前周璇所唱的天堂歌,"上海呀本来呀是个天堂,只有快乐没有悲伤。。住了大洋坊,白天搓麻将,晚间跳舞场;冬天水汀暖,夏日冷气凉。财神爷竟跟他们通了商,洋钱钞票总也用不光…………"选择性的唱唱说说中,天堂构筑成功,躬逢盛世适逢其时,实应"感恩"。</p> <p>  疫情是灾难,也是镜子,各路人马的生活状态在镜子里不自觉的映照成像。生活不受影响继续悠哉悠哉的大有人在,如公职人员高管之流,他们可以不上班在家拿工资,大把的净资产使之哪怕在张居正时代胡椒苏木折俸,也足以支撑他们有滋有味坐吃等喝好几年;还有在房地产上涨通道时精准置下不少田地的包租公婆之流,智慧和运气也让他们高枕无忧。好日子不是所有人都能过的,在疫情里突遭熔断的也大有人在,上一天工有一天收入的低端劳动力如农民工和家政大军们;还有被高歌猛进的经济皂泡吹得撑满负债高杠杆运营的家庭,不在体制内无山可靠,急速刹车致使本就紧绷的日子摇摇欲坠。不幸还有些被西方的享乐思想浸蚀成"月光"的新新人类们,终于体会到一把老祖宗"未穷先穷不会穷,未富先富不会富"谚语里的真理性,身教重于言传,事实胜于雄辩,大妈们终于在花花子女面前长吁了一口气。</p> <p>  闭关久了,会不自觉的顺应变化,习惯于被锢时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我自己,原本就不爱出门,出去一次要办齐很多预谋要办的事,线路在脑海里也尽其优化,节能省时,只为能多呆在自由的小天地里折腾。但生活的丰富性也体现在事务的繁复性上,光是为了寻觅优质食材就要耗去很多时间。而疫情中衍生出来的各种团购和代购,竟使本有些懊恼的繁琐杂事一并付与了别人,本来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也许只够紧绷着吃喝拉撒,如今却能在下午时光里,还给我自己了。也就是说,无形中延长了生命。</p><p><br></p><p> 我想,有我这样感觉的一定不在少数。社会分工的变革如同天下之盛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比如在有外围的物流和代办的支撑下,我们的居家内容丰富了,看朋友圈里,时不时的发现原本熟悉的朋友展示出不为人知的技能,准西点师和红白大厨抓抓一大把,发圈的语言较之前也多了些诗情和意境,人的多能在闲情中如春风吹出的花骨朵,竞相绽放。事物的两面性在疫情的悲哀里也毫不吝啬的给予了收获,收获自在,收获思考,收获仰望星空。</p><p><br></p><p> 回想当初的突如其来,竟像梦境般的不可思议。岁月的静好被病毒插了片,瞬间切换到"战时状态",仓惶诚恐。如今,境随事迁, 城市的活水开始泛滥,除却疫情确实是在好转外,还有人们对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有个自我设定,正如悲伤不能持续很久,对不舒服事件会不自觉的选择屏蔽或直接遗忘,生活终是要继续。</p> <p>  2020极其诡秘极富戏剧性。当我们拼经全力使疫情的高山平复到正常陆地的当口,环望四周,却发现我们竟成了世界疫情地图上的洼地。疫情的狼烟烽火四起,人口最多的亚洲,古老的欧洲,神秘的南美洲,伶仃的大洋洲甚至南极洲等,均沦落在新冠无形的魔爪下,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如板块运动般此起彼伏,沧海桑田,令人唏嘘。地球村一体化本来显得虚无不可抓摸,未知疫情倒像是显影液般使之水落石出真身显现。用网络语言来说,当雪崩到来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自此,围城的历史使命即将告一段落,“围城“兴许要切换成“堵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