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题记:</p><p>新乡信阳行,骨干研修中。</p><p>聆听大师言,深思专家语。</p><p>对话明师间,能解心中惑。</p><p>同仁为榜样,写说皆高妙。</p><p>此行不虚度,燃起心中火。</p><p><br></p><p>归来续修行,导师引高山。</p><p>阅读习作聚,讲座汇报展。</p><p>汲取智慧时,成长循序间。</p><p>研修渐入佳,理论共思辨。</p><p>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p> 今天是植树节,“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就在现在,就在今晚8点,中原名师刘娟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准时开讲!今天的“种树人” 赵艳芳,为我们主讲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策略》。愿娟娟工作室的伙伴们种下的梦想,在未来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p><p> 首先,赵老师总结了娟娟工作室研修以来的丰硕成果:10个月的持续研修,13个夜晚的讲座展示,700多分钟的讲座聆听, 13篇美篇推送,这一组组数字,见证着娟娟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与引领,见证着大家的努力与付出。是呀,参与研修的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都在学习,都在不断成长。他们鲜活的案例教学设计,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13个讲座,内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阅读与习作齐飞,思辨共实践一色!风格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豪放若大江东去,婉约若小桥流水,细腻似风拂杨柳,总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p> 接着,赵老师从古诗词的重要性、统编教材的变化与挑战,三个学段古诗词教学要求及策略等方面,和大家做了交流。重点结合自己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和大家探讨不同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的不同侧重点,灵活实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r> 赵老师先抛出的几个问题引起大家深思:比如:如何使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课程目标,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充把握选文的特点及重点,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果?如何掌握正确有效的古诗文教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爱上古诗词?如何规划好关于古诗文的拓展阅读?……基于此思考,赵老师结合课标,分三个不同学段详细讲解了古诗词教学策略。<br> 每一个学段,赵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分析讲起,最后得出本学段教学重点。<br> <font color="#ed2308">第一学段:</font> 赵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总结 第一学段比较常用的教学策略是:<div>画一画: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教学《咏鹅》、《画鸡》》《梅花》等诗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画一画。<div><br></div><div>演一演:如教学《小儿垂钓》时,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钓鱼小儿,请另一个同学做路人,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小儿垂钓》中孩童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孩童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div>猜一猜: 结合古诗内容设置谜语、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赵老师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时候,出示了三首仿写诗,让学生猜一猜诗中节日。学生当时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值得借鉴。</div><div> <br></div></div></div> 由此,我们得出:第一学段教与学重点:趣味<br> 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每句古诗文的主题,每句古诗文的意思,每个注释,不必要求学生都明白领悟,“不求甚解”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素养的提高,孩子们自会理解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br>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学段:</span></p> <br> 教学策略为:联系注释感悟诗意、展开想象感悟诗、.多元诵读中感悟、活用诗句感悟“诗心”。 赵老师结合教学实践重点交流了多元诵读中体味和活用诗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儿童都很喜欢。<br>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首先读准,字正腔圆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其次读流畅,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最后悟情,读出诗情和画意,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br> 赵老师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时候,准备了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赵教师还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br> 赵老师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课视频,充分重视了读的指导、读的形式多样。变读为唱,活泼灵动。<div><br></div> 赵老师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对古诗的对仗工整有初步感知。总结环节,赵老师赞美西湖:"波光粼粼晴西子,浓抹妩媚恰当时。烟雾蒙蒙雨山水,淡妆清新亦人迷"。拓展环节,赵老师带领孩子们写诗。赵老师带孩子们走近汝河,诗书汝河。"汝河秀清水,清水戏游鱼。游鱼藏绿柳,绿柳歌喜燕。""汝河碧波宝石绿,岸堤繁花霞艳丽。若把汝河画比拟,锦绣绿水皆相宜。"虽然不比诗词大家,却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渗透了习作意识。在赵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也跃跃欲试。一首首稚嫩的小诗流淌于孩子们的笔尖。 第二学段教与学关重点:感悟<br> 中年级段接触的古诗词渐渐增多,理解难度加大。古诗词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萌生出来的,用词凝练,需要学生大量的想象补白;字音、字义与现在有了很大变化,学生难以理解;诗词结构形式变化多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这些,都需要中年级段的学生用心去感悟、体会。这中间,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独特感受!<br> <font color="#ed2308">第三学段:</font> 教学策略:诵读中体味赏析、比较中体味赏析、积累中体味赏析、合作中体味赏析。 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多样,形式丰富,理解能力加强。赵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重在引领学生赏析体味。可以是比较中体味赏析也可以积累中体味赏析,还可以合作中体味赏析。<br> 比较中体味赏析赵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把握同体裁的作品比较赏析:以体裁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小学阶段学的诗词,分为诗和词。可以把词放在一起比较学习。同诗人作品比较赏析: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整合同主题的作品比较赏析: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br> 赵老师的《古诗词中的儿童生活》微课视频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先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自己还知道哪些古诗词里也有对儿童的描写。随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词:《牧童》、《村居》,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相似古诗词。还有《古诗词中的明月》,有《静夜思》《出塞》《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的学习,体味月亮千里寄相思的意象所在,再拓展延伸可借月状景,书写辽阔,可抒发恬静淡泊的心情,可感慨人生的哲理。共涉及到9首诗的诵读感悟学习。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还有合作中体味。 赵老师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大力倡导开展古诗词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歌舞小组的同学们用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舞蹈向我们展示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动态美。学生表现古诗词的形式可谓多姿多彩。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古诗词熏陶! 当然,每个学段教学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使用,是融会贯通的,根据古诗词内容特点风格特点可以灵活选用。<div> 就像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说:<br>1.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作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br>2.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br>3.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讲解不能取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div> 疫情未退学未开,研修讲座不停歇。<br> 长盼花开瘟疫散,汝余聚学再相携。<br> 盼望疫情消退,亲爱的骨干教师伙伴们再次相聚,在娟娟老师的带领下,携手前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