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走一趟满是历史感的黄土高原之旅(二)

小萍

<p>  行走山西:会被劫波度尽的遗存震撼得无语,五千年风雨,八千里云路。</p><p> 令人一夜之间变老,在一夜之间年轻。</p><p> 行走山西:一路都在修补对历史的空白感,一路都为自豪与失落的体验而难以入眠。</p><p><br></p><p> 榆次老城的城皇庙、市楼: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p> <p>  依稀之间,二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仿佛在眼前流转……</p> <p>  常家庄园:三晋豪宅之冠,其石芸轩书院,据说是中国最大的家族书院。里面的静园,是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以儒家严谨秩序,佛家空灵境界,集北国的大气厚重之风格与江南钟灵毓秀之精粹。</p><p>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其内清代街道达650米长,我们在里面看了4个多小时,连个静园都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如此规模庞大的䢖筑,仅仅属于一个家族。</p><p> “院在园中,园在自然”,如海市蜃楼般充满迷幻的色彩。</p> <p>  平遥古城</p> <p>  双林寺:即使这里的明代彩塑已被栏杆保护起来,然而它们威风凛凛的法相、惟妙惟肖的心相散发出的光辉,仍然无法被铁栏杆遮挡。</p> <p>  每一个雕塑生动细腻的表情,仿佛每尊雕塑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百年的灵魂。</p> <p>  乔家大院</p> <p>  精美的古戏楼</p> <p>  介休的后土庙:因为琉璃品种多,色调全,被誉为“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屋顶装饰有非常罕见的“孔雀蓝”琉璃,而现在的琉璃工艺已经烧制不出明代时期的孔雀蓝颜色了。</p> <p>  袄神楼:以其独特的䢖筑形式,与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山西三大名楼。</p><p> 祅神即拜火教,是已经消失的古代宗教。能在山西腹地看到祅教遗存,十分珍贵。</p> <p>  介休张壁古堡:悬崖峭壁上的古堡,除了无法解释的地道,古堡内至今保留着万历年间的空王古祠,最特殊的就是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形象逼真,流光溢彩,栩栩如生。</p> <p>  </p> <p>  绵山:太岳山最为雄伟的一支山体,常年云雾弥漫,仿若仙境。</p> <p>  云峰寺抱腹岩,200余间殿宇、馆舍抱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p> <p>  王家大院,无论规模、等级,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王家大院都可称得上是北方民居建筑之集大成者,显示出“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民居特色。</p> <p>  砖与瓦的震撼!</p> <p> 蒲县东岳庙:唐、宋、明、清历代建筑精华极尽展示……</p> <p>  依稀间,前世今生仿佛就在眼前流转,270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传承下去的,是晋中水土养育出的民族古韵。</p><p> 对逝去的或将逝去的古老的迷恋,使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寻觅沧桑”之旅中——到山西去品味沧桑,感受沧桑,我们因此会变得年轻,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过滤的景观,沧桑下的那种质朴和底藴,有着沁人心肺的力量。</p> <p>  </p> <p>  隰县小西天(千佛庵):明代古寺,雄踞凤凰山山顶,恰似琼阁悬浮半空,飘然有“小西天”的意境。</p> <p>  大雄宝殿内整座殿堂悬塑1千多尊佛像,富丽堂皇,泥塑依托横梁层次分明地向下、向外延伸,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西天胜地,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梁绝唱。</p><p> </p><p><br></p><p><br></p><p> (由于大殿内严禁拍摄,殿内图片均为网络上下载)</p><p><br></p> <p>  李家山村</p> <p>  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堡县黄河西岸山巅,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它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秦晋交通之要冲,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真乃“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之险地,它又坐落在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p><p> 城内有一条明洪武年间兴建的“商业街”,曾经商贾云集,市声嘈杂,一番盛景。 如今,古城内片片残垣断壁,静示着逝去了的昔日繁盛,处处荒院空寂,诉说着千年前古城的人声鼎沸。</p><p> </p> <p>  现在的吴堡经已是一座“空”城,只剩下一个老人仍在坚守着。我们跟随当地司机师傅的指引,经过多条岔道,在古城偏僻的角落,在一间四孔窑洞的干净院落里,找到了这位古城最后的守护者——王象贤老人,他是在古城内成长起来且是目前唯一留守的老人。现在他已患病在身,无法行动了,我们听不懂他的当地方言,但是从他的语气、眼神中,却看到了他对古城的情怀和对坚守古城显得力不从心的无奈。当地政府十分关心他,出资让他的女儿天天上山来照顾他,我们慕名买了几本他编写的书籍《吴堡古城春秋》,留下了我们的一点心意,留下了我们对他的敬意,并祝愿他早日康复!</p> <p>  吴堡古城,俨然其有与流经这里的黄河一般的气质,安祥、宁静、与世无争。</p> <p> “山门无锁白云封”,佳县白云山,位于黄河之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气势宏伟,远近闻名,是一组由54座宫、殿、楼、祠组成的宏大建筑群,200多位神仙在此就位,儒、释、道三教交汇,没有高下之分,香客们各拜所需,神仙各司其职,这是白云山一个传奇。</p><p> 400余年一直是陕、晋、蒙、宁、甘等地人们前往朝圣之地。</p> <p>  当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之时,也曾二度登临白云山,并在东渡黄河之前,兴之所至地在真武大殿前抽了一支上上好签“日出扶桑”。</p> <p>  白云山道观中经已焕然一新的老戏台,精雕细刻,仙气缭绕。</p><p> 1947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看了一出晋剧《反徐州》:</p><p>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我想,台上的诸葛亮唱到此处,台下的毛泽东一定是掐着香烟,笑眯着眼,合着拍节吟唱着,因为他刚刚拖垮了蒋介石的“西北王”胡宗南的十二万大军。</p><p>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二战时的英军统帅蒙哥利问毛泽东靠什么打赢了三大战役,老人家脱口而出:“文房四宝”——这可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 <p>  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无定河中游,历史悠久,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绵延曲折的明长城穿境而过,将陕北黄土高原和广袤的毛乌素沙漠隔开,便成就了这座塞上古城的独有风韵,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是著名的沙漠古城。</p><p> 榆林是一座小城,但它仍旧是气势不凡的,古长城修筑在这里,镇北台依旧高高耸立,守卫在沙漠与丘陵的分界线上,与壮美的红石峡两两相望。</p><p> 榆林虽然是一座小城,但今天的榆林县城经已成为繁华时尚的都市,只有站在红石峡峡谷中,让朔风拂面,才感觉到自己真正走进了苍凉而浓郁的陕北风情。</p> <p>  榆林古城号称“小北京”,明代曾是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驻地。</p><p> 南大街:古香遗韵里的古旧门楼,木板房的铺面,小巷内的居民四合院,我漫步在晨曦中的街巷,悠看一幅幅平凡安逸的陕北民生风情画。</p> <p>  榆林红石峡,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p><p> 夕阳下的红石峡如晚霞般绚丽,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p> <p>  神木二郎山:</p> <p>  智通寺</p> <p>  晋祠</p> <p>  穿越千年来看你——山西博物院:闻所闻而来,聆遗响千秋高山流水</p><p> 见所见而去,醒繁华一梦厚土无声</p> <p>  在山西旅行,有如行走在历史的沉积层,行者所追求的或许只是找到一条能带自己回到“心脏”的道路。</p><p> 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今天看来不过是历史长河传出的一声轻咳,又像一条悄然流淌的暗河,总会在某处时间之尘的堆积处变得难以寻觅,正所谓:“一杯黄土掩风流”。</p><p>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尽头回望,拂去边塞的薄霜,透过古城的苍凉,战火硝烟已然散尽,幻成五台山的香烟袅袅,暮鼓晨钟,演变成云冈石窟伎乐天的御风而行,十三朝古都的城墙依旧巍巍屹立,一曲高亢奔放的信天游响彻天地之间,是这片黄土地神秘沧桑的永世绝唱!</p><p>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 山西之行,让我知道什么是历史的厚重,当我们游荡在古韵之中的时候,自己一不小心就被他的气质所浸染而变得深沉。</p><p> “蓦然回首”是寻觅者的心灵感应,那沧桑、那肃穆、那崇高、那绵延无尽的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親切,那样的弥足珍贵。在那里让我们去探究、去凭吊、去畅想、去构架自己内心的金字塔。黄河、黃土高原,再见了,愿岁月安好!</p><p><br></p><p> 注:篇中文字多摘自有关书籍,正是这些激昂动情的文字,吸引着我、牵引着我走上去往山西黄土高原、黄河两岸的旅程。今天回望、回想,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戏过后,黄土地略显落寞过往的辉煌,或隐于地下或残存地上,不过,谁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它书写了历史的长卷,铬刻着华夏的长度,诉说着中国的厚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