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鼠疫 人人有责

美友85348950

&nbsp; &nbsp; &nbsp;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nbsp; &nbsp; &nbsp; 鼠疫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鼠类、旱獭),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nbsp; &nbsp; &nbsp;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执行“三不三报”制度。<br>&nbsp; &nbsp; “三不”制度:(1) 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 (2) 不剥食疫源动物(3) 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br>&nbsp; &nbsp; “三报”制度:(1) 报告病死的老鼠、旱獭 (2) 报告疑似鼠疫病人 (3)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nbsp; &nbsp; &nbsp; 鼠疫该如何预防?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br>&nbsp; &nbsp; &nbsp; 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避免接触病鼠及其尸体。<div>&nbsp; &nbsp; &nbsp;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等个人作业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管理好牧羊犬只,栓养好自家猫狗等宠物,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br>&nbsp; &nbsp; &nbsp; 此外,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和学校应引起重视,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耍病死小动物。个人在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应尽早预防用药,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均为6天。</div> <h5><br></h5> <h5><font color="#333333">编辑:刘娜</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