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牟惠康</h3> 那一片小菜园,不大,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至今历历在目。 小菜园位于我家老房子右侧的台地上,是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垦的自留地。呈长方形,大约五十平方米,父亲将其等分成三长条,一年四季种植各种蔬菜瓜果。 据母亲说,小菜园当初是荒草地,闲置着。父亲用空闲时间,将下面的碎石挖出,在道路旁砌成围墙,以防鸡鸭牛羊侵扰;再从水圳处挑来泥土,加上草木灰,保证了土壤的肥力。 小菜园的西侧有两棵枇杷树,西北侧是大杨梅树。小时候,摘枇杷、杨梅时,俯视小菜园,三块菜地充满生机,就觉得是块宝地。父亲还在小菜园东南侧的田埂上种上黄花菜,夏秋天时开红色、黄色两种花,使小菜园更有活力。红色的俗称“水辣葱”,早上采摘,以鲜吃为主;黄色的又叫“金针”,傍晚采摘,以晒干为主。 那个年代的农村,在冬天,一般人家会大面积地种植青菜、萝卜、芥菜、白菜之类,能保证在冬、春季节蔬菜不断。而我们家除此之外,小菜园里还能提供许多不一样的,有菠菜、蒿菜、黄芽菜、胡萝卜……,还有许多至今也说不出名字的。 山区的冬天寒冷,菠菜、蒿菜容易遭受霜冻,父亲就用泥龙薄膜做成温室来抗寒,这是我最早见到的人工温室。那时泥龙薄膜价格高且难以买到,父亲做到一年两用,让它冬天为菠菜、蒿菜作“皮袄”,春天为蕃薯种生长当“棉被”。每年用后,父亲还会将薄膜洗净、凉干、卷好,放到谷仓里以防硬化,到来年再用。 大伯和邻居都说父亲种的蒿菜好吃,蒿菜炒年糕、烧汤锅特别香。记得是1976年冬天,父亲多种了不少蒿菜,泥龙薄膜不够用。每逢晴天的傍晚,父亲就带上稻杆在蒿菜地周边烧火。我感到诧异,就问:“您是给蒿菜烤火吗?”父亲说:“不是的,稻杆烧成的烟尘漂浮在大气中,会给蒿菜保温的。” 我懵懵懂懂,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和华北老百姓的实践经验。上个世纪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里盛行吃火锅,我是每逢蒿菜必点上。开始时,女儿还觉得蒿菜口味不好而不愿吃,吃着吃着,也喜欢上了。有一次家宴时,不多言语的父亲看着我点上的蒿菜轻声问我:“你还记得那年我种了一大片蒿菜的事吗?”我说:“记得,有一天大雪后,我们去采冰雪下的蒿菜,回来烤火、吃火锅,好幸福。”父亲好像陷入了回忆,自言自语又好像对我说:“是幸福啊。那年秋天,党和国家粉碎了‘四人帮’,我高兴啊!” 亚热带山区的黄壤土质贫瘠,不利胡萝卜生长,大多个小且短,老百姓都不自种,偶尔去平原集市上采购。父亲常说一句当地的俗语:土地常挖则“长肉”,不作则“长骨”。意思是常耕作,土层会深厚,不耕作,土壤会板结。我们家的自留地尽管位置不好,基础土质更差,但经他的精耕细作,都很“长肉”。他在小菜园也经常培土,又常施草木灰,小菜园土层深厚,具有最佳的上砂土、下砾石结构,种出的胡萝卜不但样子好看,而且口味好。猪脚炖胡萝卜、土鸡烧胡萝卜……滋味犹在。 父亲还会在去温州、温岭大溪等地卖毛竹等农副产品时,购买合适的蔬菜种子在小菜园里种植,黄芽菜就是其中之一,我的好多同龄人都说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 小菜园分成三块,既方便进出和耕作,也有利于辨别种类,大人在交代我们采摘时,只要说明大致位置,我们就能做到准确无误。 每到春末,父亲就会相继种上茄子、四季豆、豇豆、丝瓜之类。到了夏秋季,绿叶菜不好种植,我们家除了大家常吃的冬瓜、南瓜、咸菜外,还常有红茄、四季豆、丝瓜等品种。我特别喜欢丝瓜,七、八岁时就在水圳旁边开挖一片地,种上五、六棵,还言明要与父亲比赛。父亲帮我搭好瓜架,我则经常除草施肥,由于施的肥料多,水圳上的土壤肥沃,伏旱时浇水也方便,有许多年都是我种的丝瓜长势更好。父亲表扬我:“专注,就能将事情做好。” 在小菜园东南侧和东北侧的自留山上是毛竹林,冬可寻笋,春常挖笋,夏找鞭笋,秋吃笋干,几乎可以长年吃到笋。父亲还在房子的左侧栽种了金竹、山毛淡等竹子,使我们从小就尝到了不同笋的滋味。夏秋季雷雨后,父亲会在次日清早去毛竹山上寻找“天雷蕈”,口味着实鲜美。直到前几年看了清代休闲美食家李渔的著作《闲情偶记》,才知道笋、蕈、莼菜是人间的三大鲜美精品,我小时候已尝其二。到这时才认识了乡亲们说的“xun”这个“蕈”字。 在父亲离开以后,有几次春节前,我陪同母亲回乡探望亲友。母亲总会念念不忘地唠叨:“你爸当初能种出那么多的蔬菜,现在的老乡除了能种青菜、萝卜,连大蒜、葱都要到市场去买。” 是啊,父亲的小菜园丰富了我们家那段艰苦年代的幸福生活,带给我童年、少年时代的无尽欢乐,也时常接济亲戚、邻居。那是父亲的勤劳,是父亲的知识,是父亲的阅历,是生活所迫,还是其他什么? 在小菜园里,我从小就知道了间作、轮作、套种等道理和方法。 1978年秋天,父亲恢复了工作,他利用假日打理小菜园还坚持了十多年。 如今,小菜园的围墙依旧,当初的格局依旧。冥冥之中,我觉得父亲将小菜园划分的三块长条,犹如八卦中的三个阳爻。 天行健,自强不息,言讷行敏,正是父亲的魅力。<br><div> 父亲远行近七年,<br> 音容笑貌在眼前。<br> 冬育菠蒿时时采,<br> 夏种瓜豆日日鲜。<br> 顶天立地难又易,<br> 披荆斩棘苦也甜。<br> 耕读传家无价宝,<br> 幸福何须一分田?<br>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春暖花开之际,纪念父亲诞辰九十周年!<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