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杜老爷子——一个如同太阳般的男子

乐章

<p>各位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们:</p><p>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向父亲(杜润江)生前所有的亲朋好友、邻居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在这冠状病毒肆虐的日子里前来吊唁并送我父亲最后一程。</p><p>杨柳伤怀,草木含悲,今天子孙们怀着深深的爱戴和怀念之情用文字的方式悼念我的父亲,虽然父亲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对父老乡亲 深切留念,已经离开我们好几天了,但我心里十万个不愿意承认父亲已离我们而去,父亲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生历程,记忆犹新;他谦虚善良,勤俭自勉,和谒可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p><p> 这几天整理父亲遗物时,有一张古色古香大床,和母亲的嫁妆两个红柜仔,还有很多母亲的衣物,这都是父亲不舍得丢掉的,或者用这遗物来怀念母亲吧!我决定保留下来,当作思念父母亲最好纪念品,您的思想,您的教诲,您对子女的影响会被我们牢牢记在心里,并承传下去,我们一定会铭记您生前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p><p>您安息吧!您永远是我们的好父亲,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健康快乐!</p><p><br></p><p> 儿子儿媳</p> <p>一个如同太阳般的男子——回忆我的外公&nbsp; </p><p>&nbsp; &nbsp; &nbsp; &nbsp;&nbsp;一大早,姐姐来电话,外公昨晚走了,要马上回去。&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p> 我一边开车,脑海中浮现关于外公的许多记忆画面,记忆中外公的形象很高大,腰板挺直,说话有板有眼,声音响亮,外公是一个如同太阳般的男子。</p><p>&nbsp; &nbsp; &nbsp; &nbsp;&nbsp;关于外公的记忆画面有许多是与外婆连在一起的。记忆中的外公家是一个矮小的砖房子,房子前面有一个“小黑房”,里面是发豆芽的地方。小时候,每次去外公家,外婆都会端出一些泡好的豆子让我帮忙挑,要挑出那些胚芽坏掉的,或者裂开的豆子,因为它们发不出豆芽还会占用别的豆子的空间。小黑房里有很多瓦缸,把泡发好和挑捡过的豆子一层层地撤在瓦缸里,每层之间用莞草草席隔开,再把瓦缸放进小黑房里,调好闹钟,定时浇水,就可以发出可爱的豆芽。外公做豆芽讲良心,从来不会添加任何的催发剂,全凭豆子自己生长,所以有时天气好,发的豆芽胖,天气不好,发的豆芽瘦。发豆芽真是苦差事,我听外婆说夜里还要多次起来浇水,如果不及时浇水,豆子就可能会坏掉。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豆芽其实也卖不上几个钱,豆芽几乎是市场上最便宜的菜,往往是几毛钱一斤。&nbsp; &nbsp; &nbsp; </p><p> &nbsp;&nbsp;外公年轻时的营生,还有卖对联。每年寒假,我们家和大舅家几个大点的孩子就被叫去帮外公卖对联。印象中外公常常要先考考我们读对联,他说很多老人家不认识字,要把对联读给他们听,看他们是否喜欢。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公最小的女儿——当老师的小姨也经常在寒假里帮外公卖对联,她还会一边卖对联一边抽空教我们背一些古诗,我觉得我和表妹后来学习那么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启蒙。&nbsp; </p><p> &nbsp; &nbsp;&nbsp;其实,外公家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是他的园子,外公每次见我们来,都会说,去摘石榴吃吧!外公家连着大舅父和小舅舅家,他们的园子里种着两棵很高的石榴树,每到暑假,我们都要去摘,我们和表妹表弟用尽各种方法去摘石榴的场景历历在目。除了石榴,还有菠萝,我第一次见到菠萝长在地里的样子就是在外公的园子里,外婆还在园子里养过很多鸡和鸭。那是个热闹的园子。&nbsp;</p><p> &nbsp; &nbsp; &nbsp;&nbsp;外公与外婆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两男五女。老妈是外公的长女,老妈出来帮我带二宝,但每周末铁打的一定会回去看望外公。外公临走之前的几个小时,老妈紧紧守候着外公,握着外公的手。我曾经和老妈谈论过外公,老妈给我讲了很多外公年轻时的事:外公长兄如父,帮他的弟弟还债,帮他的弟弟们盖房子娶老婆;外公勤劳辛苦一辈子,他曾对我妈妈说过,他这一辈子最感激的一个人就是——我外婆的妈妈,外公的岳母大人;外公说,在他那么穷的时候,她都不嫌弃,愿意把我外婆嫁给他。印象中,我外婆是个大美人。老妈说外婆的妈妈是看上外公人好,才愿意把外婆嫁给我外公。&nbsp; &nbsp; &nbsp; </p><p>&nbsp; &nbsp;&nbsp;老妈还告诉我,她是长女,自然要承担帮外公分担家庭任务的责任,老妈说她主要负责跟外公下田干活,而我荷姨就负责带弟弟妹妹,从老妈的言语中,我感觉老妈到现在都很心疼荷姨,她说弟弟妹妹都是荷姨背大的,荷姨自己也遭遇过好几次大的病痛。老妈说她经常逃课去田里干活,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外公就经常领着她到田里干活,有一次,她拔草时看到一条虫子,她吓着在田里哭了很久,哭累了,就壮起胆子把虫子踩死接着干活。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找外公,她说外公布置了任务就去忙自己的活,不会一直守在她旁边。我脑海中经常浮现老妈和外公,父女俩一起干农活的场景,那是我妈妈的童年。</p><p> 这些练就了老妈的能干、坚强、独立。老妈到现在仍然喜欢干农活,喜欢种东西,我家阳台,顶楼天台都有她种的菜。&nbsp; &nbsp; &nbsp; </p><p>&nbsp; 外公影响了老妈,老妈也影响了我。&nbsp; </p><p> &nbsp;&nbsp;回老家时每次去见外公,他都笑呵呵的同我们孙辈甚至重孙辈说话,他能记得每个孙子外孙甚至重孙重外孙的名字。他还能一口叫出我老公,我姐老公的名字。他会说:见到你们几欢喜,希望你们俾心机把孩子养好养大。&nbsp; &nbsp; &nbsp; &nbsp; </p><p> 勤劳俭朴的外公,善良阳光的外公,我们感恩您,感恩您养育了老妈,感恩您留给我们许多温暖阳光的回忆。我们永远记住您,感恩您!&nbsp; &nbsp; &nbsp; </p><p> 外公,这个世界因为有您曾经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美好!&nbsp; &nbsp; &nbsp;&nbsp;</p><p> 外公终年98岁,希望外公能在天堂与外婆相聚,希望天堂没有疼痛,一路走好!</p><p><br></p><p> 海霞2020年3月8</p> <p> 记得他威严的脸记得他暖暖的笑,记得他“擦一把就干”的板寸头。</p><p>记得小时候他陪我下象棋先让我一车一马,记得他给我讲过的很多古人的故事,记得他让我欣赏粤剧里的唱词,记得他教我对联的平仄。</p><p> 记得他时常嘱咐我妈“你即使在旁边看着但也要让她自己做”,记得我儿子出生后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和先生“教育子女要言传身教”。</p><p> 更多的记忆是他不知疲倦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在田间地里,在芽菜棚中,在市场档口,在屋前屋后。</p><p>他向我展示了真正的坚韧,勤劳和担当。</p><p> 英慧</p> <p>  最后一次见爷爷的时候,您还在努力发出声音问我工作是否顺心顺意,叮嘱我照顾好自己,不用来看您,未曾想到这就是我们最后的告别。从小学记事起,那时候爷爷的身体还比较健朗,我每天放学在铺里就会看到爷爷在铺里折纸箱,我来帮忙的时候,您就会说这些是杂碎的事情,您能做,让我去做作业或者帮爸妈忙;当您闲下来时就会严肃地跟我们几兄妹说各种各样的做人的道理,给我说应该向几位兄姐的学习,那时候很多道理我还不明白。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到后来的成家立业,才明白从小的教育您的正直以及明事理一直以来都是我成长方向的指引。从爷爷的走的第一天,到做完法事,我没流一滴眼泪,因为我更坚信您给我带来的回忆以及信念,会在我身边长存。</p><p> </p><p><br></p><p> 广樑</p><p><br></p><p><br></p> <p>纪念杜老先生</p><p> 庚子年春妻子的外公杜老先生仙去了,终年98岁。妻子写了一篇文章说他是一个太阳般的男子。</p><p> 而我也时不时的想起他的容颜和话语,虽然与他交往很少,只在过年过节的家族聚会以及他的生日时见几面说几句话。</p><p> 想当年初来东莞,第一个见到的女孩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善解人意,充满了南国的秀美和大家的风范,与之交往,如饮醇酒,不嫩自已,遂展开热烈追求,八年后终于成为我的妻。</p><p> 当时就在想,是什么样的家族才能生养出这样的女子。一直到成为准女婿参加过大年初二她外公家族的团聚后才有了答案。这个根就在老爷子这儿,在她外婆这儿。老爷子本身就是一尊佛,是家族的定海神针和正气所在。他培养出二子五女,每个家庭日子过得都很红火,勤劳正直,孙辈中更是才子辈出,有北大的,有浙大的,有复旦的,有武大的,。。 而且女孩个个漂亮,男孩个个帅气。基因好,家庭团结,正气十足,喜气十足,家族聚会,欢声笑语,充满正能量。</p><p> 老先生个子不高,身体敦实,面色黝黑发亮,慈眉善目,说话爱笑,性格开朗幽默,见事透彻,为人通透。他一生勤劳,善良,负责任。很早就支撑门楣,给弟弟们盖房子娶媳妇。每天安排好家里每个人的活计和任务。把孩子们养大了帮忙带孙子,自己一直做点生意,如卖豆芽卖春联,在生意之余还不忘点拨孩子们读春联,注意平仄之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谓积善,过好自己的日子,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为人子,孝敬父母,为人兄,照顾子弟。为人父母,养育孩子,教导孩子,言传身教,与亲友与乡亲与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庄稼,用心伺弄,做生意,公平公正,这些就是积德,积余荫,家族团结和气了就会兴旺。对人生的感悟就会深,与自然与历史的连接就会广,耕读传家,再加上老太太大家闺秀,行为习惯和心气就让他们的孩子自然有了一种贵气。与人为善,不肯占便宜,人情又来必有往,自然就有了正气。这种种习气塑造的氛围让虽然清贫出身的孩子们个个心气高,爱学习,肯努力,自然就是才人辈出了。</p><p> 老先生晚年80多90多的时候还小舅舅家的店里帮忙,他能记得每个孙子重孙子的名字,甚至连我这个外孙女婿的名字也能一口叫出来。对孙子辈会说,好好努力,卑心机养大孩子,要言传身教。对重孙子会充满喜爱,希望快活长大。就在今年春节前去看他时候,那时候他已经卧床不起了,还对我妻子说,我记得你家董奇正的模样,想起来就几欢喜的。。最后时刻,问他有什么事要给孩子们交代的,他还幽默的说,“”我没有什么秘密的。“,”还说他一生没有什么遗憾的,很圆满。</p><p> 老先生四世同堂,寿,康宁,富贵,攸好德,考终命。五福得享。长寿98岁,可谓寿,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可谓得康宁,虽没巨富但不亏物资可曰富,精神充裕可曰贵,对父母兄弟儿孙负责对邻里乡亲和睦友善可谓攸好德也,子孙众多可谓考终命也。 </p><p>没有遗憾,圆满的走完一生,给后人留下深厚的福泽。</p><p><br></p><p>老先生千古!</p><p><br></p><p><br></p><p> 董立腾</p> <p>  忆父亲</p><p>题记:我的父亲于2020年3月7日晚八时二十五分寿终正寝,自然老去,享年98岁。他圆满地,不留任何遗憾地走完了一生。为了排解心中的悲痛,我拿起了久违的笔,写下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以作纪念。</p><p> 父亲是个勤劳的农民,他孕育了七个子女(两男五女)。我排行第七,回忆起年富力强时的父亲,满脑子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农忙时,一大早,匆匆吃过早饭,便下田干活,中午在田间吃点干粮充饥,傍晚太阳下山后才荷锄回家吃饭。农闲时,父亲闲不下来,在自家的院子里支起了一个棚架,打了一口水井,做起了发绿豆芽的生意。那时,没有自动化的机器,发豆芽可真是一项辛苦活,选购绿豆,泡发绿豆,挑拣坏豆,按时浇水,每一个环节都是手工操作。白天,我和母亲轮流给豆芽浇水。晚上,由父亲一人承包浇水的任务,一个晚上,要起来两三次,甚至四五次。虽然劳累,可是,父亲从来没叫过一声苦,总是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担负起家庭的重责。</p><p> 父亲虽然劳碌,对子女的教导却一点不含糊。他设法给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记得,我小时候的家,大厅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图文并茂的诗配画,大门,二门,房门,厨房门都贴着通俗易懂的对联。父亲总喜欢让我背古诗,读对联。这就是我最早接受的启蒙教育。他对我们的教育宽严并济,奖罚分明。虽然我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但父亲从来都不溺爱我。他给我提供了很多劳动锻炼的机会。我才刚满六岁,他就给我分派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比如,让我到离家不远的草地上放鹅吃草,放鸭子到河里捉鱼吃,煮猪饭喂猪等等。我们生活在水乡,游泳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其实我已经学会了游泳的技巧,却因为胆小,久久不肯脱下水松木浮衣。他为了教会我游泳,狠下心来,把我抛出离岸两米远的水中。我出于求生的本能,就奋力地向岸边游去。从此,我就再也不用依赖水松木浮衣,勇敢地徒手游泳了,还和小伙伴们从桥头上,船头上跳下来,玩得不亦乐乎。这些童年经历给我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小学时写的《童年趣事》被评为优秀作文,并刊登在报纸上。这都有赖于父亲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践机会。</p><p> 父亲宽容大度,乐于奉献,不求回报,懂得体谅子女。我小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到镇上读中学,再到市里读师范,毕业后又分配到别镇工作,再后来在工作地成了家。这期间与父亲聚少离多,偶尔回家探望父亲,父亲总是宽慰我说,你工作繁忙,家庭事务又多,不必记挂我,我过得很好。</p><p> 父亲是个好丈夫,非常疼爱妻子,虽然农活很多,却从来不让我母亲下田间劳作。父亲是个好爸爸,他言传身教,作好表率。他一辈子勤劳节俭,粗茶淡饭,不吸烟,不嗜酒,不赌博。在他的教导下,我们七兄弟姐妹都没有染上不良嗜好,都像父亲这样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工作。</p><p> 父亲九十多岁高龄还能自理生活,还每天撑着拐杖走两公里的路到我哥的店铺里坐。直到临终前两个半月,才走不动,需要雇人照顾。这时,他就跟我们说要走了。这时,我的侄子已定好日子,半个月后就举办婚礼,连酒席都订好了。而我一家人半年前已订好了春节出游计划,机票和旅馆都订了,不能退,而且还有另一家人同行。老父亲得知这情况,为我们坚强地活下来,让侄子办好了喜事,让我一家安心地旅游,让我们过好了元宵节,过好了正(蒸)满,过好了二月初二龙抬头,直到农历二月十四日,才安详地闭上眼睛,离开了我们。人们常说,高寿的老人都是有福之人,是有灵性的。我相信了。</p><p>父亲,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br></p><p><br></p><p> 女儿杜春逢写于2020年3月10日</p> <p>读罢姑姐和几位孙辈纪念老爷子的文章,至情至性文彩飞扬,表达了对老爷子的深切怀念。作为儿媳也欠丑写几句聊表追思之情。 </p><p> 2020年3月7日您以98岁的高龄与世长辞,驾鹤西去了,您在那悠悠的白云中,与早十多年仙游老奶奶相会了。从此我们失去了最慈祥、最亲爱的老爷子,从此我们再也看不到您那音容笑貌,再也聆听不到您那谆谆教诲了。</p><p> 您的一生正直善良,坦荡磊落,诚朴敦厚,您在退休年龄还兢兢业业为我们的打点生意,起早贪黑忙前忙后,那时看到您弯着背用颤抖的双手帮忙捆纸箱,内心非常难过,您从未真正享受过一天,总是说喜欢这样做下事打发日子,能见到我们一家人是最开心的。</p><p> 年前已卧床不起,我们又不能天天去着望,偶尔一次您总是要我快点回工作单位,令您最挂心的二儿子因身体原因住院未能探望,我就让姑婆和大姑们瞒住您,但您还是在弥留之际心念念,用坚韧的毅力等待,等待见我们最后一面。</p><p> 那天早上在床前还能认出:建辉、建嫂;想不到傍晚时大伯致电说老爷子危怠,当我们赶到时看着您紧闭双眼安详地走了,您带着对子孙们的眷恋永远离开我们了。</p><p> 您走向悠悠白云中等您的老奶奶了,相信您们非常开心的,当初您与老奶奶结为连理,之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您和老奶奶琴瑟和谐,夫家七兄妹的降生,给您和母亲带来许多欢乐,但生活压力更大,老奶奶美丽温柔气定神闲,但不娇气,从育豆芽菜到开档卖对联,事事亲为亲为,含辛茹苦,克勤克俭,抚育子女健康长大,风雨同舟半个多世纪,共渡人生的每一个难关,用勤劳的双手建立了美好家园。</p><p> 晚年您们含饴弄孙,享受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的同时,尽心尽力帮助料理家庭细务,让我们夫妻全心全意在生意上拼搏,只可惜老奶奶早在十多年前已撒手人撒手寰,未能看到儿孙们今天的成就,但我相信,是您老人家在默默地保佑着您的子子孙孙,您们安息吧!愿您们相伴在令一个世界永远快乐。</p><p> </p><p> 二儿媳写于3月11日凌晨</p> <p>  大山无言 思念绵绵 </p><p><br></p><p> ——怀念我的爷爷</p><p><br></p><p> 一周前,我送走了我的爷爷。</p><p><br></p><p> 虽然,我知道爷爷已经九十多岁了,死亡不可避免;我知道爷爷一生圆满,没什么遗憾;我知道,爷爷现在受着疼痛折磨,离开可能更是一种解脱,但我还是忍不住悲伤。我想念他威严的脸,他暖暖的笑,他眉间的黑痣,他长满老茧的手,他几十年如一的板寸头, 想念他拖长声调叫唤我和弟妹的名字,想念他慈眉善目地对曾孙们表达欢喜。</p><p><br></p><p> 我年少时,爷爷身体硬朗,腰板笔直,声如洪钟,基本不生病,六十多岁还健步如飞。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座大山一般存在,我从不曾设想爷爷也会变老。后来我在外求学,之后毕业工作,和爷爷的见面变为寒暑假,变为节假日,甚至是一两个月才一次的周末。有一次我在回家路上遇到爷爷,我欢快地叫他,然后如以往无数次一样和他并肩走回家,走了一段才发现爷爷没有跟上我,我才猛然惊觉,爷爷老了。再后来,爷爷无论晴天雨天手里都拿着雨伞,我发现那不是遮雨用的,我才后知后觉地给爷爷买了一根拐杖。再后来我发现和他说话有时候需要很大声,有时候他会很健忘。再后来,他走路更慢了,坐下后站起来变得很费劲。我一直想,等我有空了,我要好好和爷爷聊天,央求他讲一下他年轻时经历的磨难,讲一下他和奶奶的爱情,讲一下他长长一生的感悟,讲一下他对后辈的嘱咐。只是,忙工作忙孩子,近几年我每次去看望爷爷都是匆匆一面,仅聊一段家常。反思自己是真的有那么忙吗?只是生活的重心更趋向自己罢了。</p><p><br></p><p> 爷爷去世后,我们把爷爷的骨灰葬在奶奶坟旁早就预留的位置上。坟前绿竹环绕,松柏苍苍。爷爷奶奶感情甚笃,相濡以沫数十载。奶奶七十多岁去世,爷爷难掩悲伤。这么多年来,他都记得奶奶的忌日,叮嘱我妈在每个应拜祭祖先的日子里记得要给奶奶上香。愿他们在天国重逢,再无思念之苦。</p><p><br></p><p> 我和弟妹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的父母忙于劳作,起早摸黑,上学的年纪前,我在爷爷奶奶家度过我许多的童年时光。爷爷奶奶虽是一把年纪,但从未闲着。爷爷不但料理着好几亩耕地,还干着发豆芽、卖对联等营生,这些都是苦差事。奶奶在家操持各样家务,还在屋旁园子里种满果树、养着鸡鸭。关于爷爷,我记忆最多的是他在田间地头、在芽菜棚中、在市场档口、在屋前屋后那不知疲倦、埋头劳作的身影。我见过天色微亮他就撑艇出发,见过夜色苍茫他才荷锄归家,见过烈日里草帽下他汗滴如雨,见过暴雨中蓑衣里他衣衫尽湿。我和弟妹从小目睹着长辈们的辛苦劳碌,深知家中一切来之不易。小时候,我喜欢听奶奶或姑婆讲往事,讲到爷爷年少经历的家道中落、以及后来经历的战乱、饥荒,尽管轻描淡写,也如同小说评书般起伏跌宕。我长大后才真正理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爷爷奶奶把7个子女养育成人是怎么样的一份艰辛。但对于生活的磨难,我从不曾听爷爷抱怨过半句。他用一生来向我们展现了真正的坚韧、勤劳和担当。</p><p><br></p><p> 爷爷常跟我说,我是长女,要做好榜样,要懂得帮轻父母,照顾弟妹。他也常提醒我爸妈,要让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即便你在旁闲着,你也要让他们自己干”。我和弟妹都很小就跟着奶奶学着买菜做饭、料理家务、饲喂鸡鸭,农忙时也跟着下田劳作,第九涧、秧板岭、葡萄基等农田名字至今刻印脑中。我最大,也帮忙挑拣绿豆、粘贴元宝、在市场档口帮忙。这当中虽有辛苦,但也留下串串欢乐记忆。我记得浇豆芽时井水穿过脚丫的清凉,记得挑绿豆时找到葵瓜子的欣喜,记得在幽暗的豆芽棚中捉迷藏,记得在田间地头追逐打闹,记得在小河涌里戏水、摸蚬、捉蟛蜞。只要完成了指派的任务,爷爷奶奶不会限制我们的玩闹。</p><p><br></p><p> 爷爷很少在我们面前提及过去的苦难,但多次向我和弟妹说起自己年少时学业中断的遗憾,叮嘱我们不要辜负上学的时光。他从未系统地、刻意地教过我们什么,但在劳作的间隙,在休憩的片刻,他给我们背过唐诗、念过童谣,我至今记得 “司马光,没有慌,搬起石头就砸缸…”等朗朗上口的词句;在市场卖对联时他给我讲解对联的平仄,教我如何分辨上下联;看电视时,他叫我留意字幕去认字,教我欣赏粤剧的唱词;在凉风习习的夏夜,他对着星空教我认识天上星斗;清明节扫墓途中,爷爷折下路旁刚抽新叶的树枝叫我观察大自然的复苏。他这些教诲如同一点点小星火,点燃了一个农村小女孩对知识的向往。爷爷还有着满满的农人的智慧,他熟悉四时节气,知道每一种作物应在哪个节气播种,哪个节气收货。他能够根据天边聚集的云来判断第二天的天气,能够根据月相推断潮汐,抬头看一眼月亮就知道第二天撑艇运输何时应出发何时应返回。爷爷让我知道,善于观察勤于总结,生活会教会人很多知识。 </p><p><br></p><p> 爷爷对后辈要求严格,做事偷工减料或投机取巧都会受到他严厉批评。我和弟妹从小也没少挨批,在爷爷面前做事都不敢造次。但尽管严厉,爷爷不会随意责备后辈,也不会以长辈的权威要求后辈服从。有一次,我弄丢了奶奶给我的30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我怕得不知所措,做好挨打一顿的准备。但爷爷知道后只是痛心地嗔怪奶奶怎么可以把这么多钱交给一个小孩子保管,并未责骂我一句。爷爷建议小孩子留短发,我小学开始留长发时,他经常笑着摸摸自己的板寸头说:“你看,洗头后擦一把就干,多方便。”但他从来未说过“不可以留长发”。从小到大,爷爷给我们讲过很多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他要求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我上学时他告诫我勿骄勿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工作了他提醒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我结婚了他教导我要感恩公婆,孝顺老人;我儿子出生后他叮嘱我 “教育子女要言传身教”。很多道理我听的当时不以为然,自以为自己都懂。但在生活的某个瞬间我会猛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这些话。诚然,人生的道理要靠每个人自身去经历和领悟,但我仍然感激于爷爷曾满怀殷切地嘱咐,孜孜不倦地提醒。</p><p><br></p><p> 龙应台说:“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我的孩子在长新牙,我的父母在变老,我的祖辈在逝去。我就这样一课一课地修着生命轮回这门功课。带着欣喜或悲伤,我一步一步地学着如何迎接、如何告别、如何传承。在城市污染的夜空难得看到星星时,我像当年爷爷教我一样,教儿子去分辨北斗星;在澳大利亚看到南十字星时,我跟儿子说:“北斗像木勺,南斗像衣襟,这是伯伯曾告诉我的。”</p><p><br></p><p> 之前儿子问我,为什么每次去看“伯伯”都要带上他和弟弟,我认真地告诉他,因为他是对妈妈很重要的一个人,我希望你们可以记住他,而你们和他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了。</p><p><br></p><p> 要知道,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在一代一代之间,把感恩和思念传递下去。</p><p><br></p><p>仅以此文怀念我的爷爷。</p><p><br></p><p><br></p><p><br></p><p><br></p><p><br></p><p> 孙女,英慧2020年3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