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杨立三(1900-1954)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0年11月18日出生于长沙郊区一个佃农家庭。11岁入私塾、小学读书,半耕半读。1920年投入湘军当文书,任过团司务长和军需官。</p><p>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人民军队的军工生产,并到山东与第三野战军共同部署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曾受到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表彰,是我军第一任总后勤部长。</p><p>杨立三革命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是设计了我军第一面军旗。</p><p><br></p><p>那是在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设计一面军旗。从这个事也可以看出来,毛泽东的眼光和境界是别人不能比的,在秋收起义之前,有过不少起义,包括规模更大的南昌起义,但那些起义领导人都没有想过要有一面正式的军旗。</p><p><br></p><p><br></p><p><br></p><p>杨立三授命后,苦思数日,最后设计出了第一面工农革命军的军旗。</p><p><br></p><p><br></p><p><br></p><p>因杨立三在后勤方面的天赋,被毛泽东指定从事后勤工作,还对他开玩笑地说:“立三同志,我们以后吃饭就靠你啰!”</p><p><br></p><p><br></p><p><br></p><p>彭德怀也曾当众夸他说:“3万多人,隐蔽待机25天,粮食消耗量极大,全靠杨立三负责筹措,其功劳之大可想而知!第二次反‘围剿’,让我认识到杨立三同志对于我们红军的重要性!”</p><p><br></p><p><br></p><p><br></p><p>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杨立三都是军委总后勤部部长的最佳人选,极大地保障了百万将士们在前线的衣食。</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更值得一提的是,杨立三还曾在长征中救过周恩来的命。</p><p><br></p><p><br></p><p><br></p><p>那是1935年8月,部队到达四川毛儿盖的时候,周恩来突然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经过医生的检查,需要动手术,但长征途中,哪有条件做手术?于是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走一步算一步。</p><p><br></p><p><br></p><p><br></p><p>毛泽东得知后,派了好几名体力好的战士,按照医生的吩咐,火速去60里外的雪山顶上取来冰块,敷在周恩来的肝部上方,以免炎症继续往上蔓延。</p><p><br></p><p><br></p><p><br></p><p>彭德怀也亲自挑了几个体力好的战士,抬着周恩来走路。这时,杨立三主动请缨,要求自己来抬担架。</p><p><br></p><p><br></p><p><br></p><p>长征过草地,即使是空着手也累掉半条命,何况是抗着担架,因此刚走了两天,杨立三的肩膀就磨烂了。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等到晚上大家都睡了,他才小心地把肩膀清理一下,第二天继续抗。</p><p><br></p><p><br></p><p><br></p><p>就这样,一连走了六天,才终于把周恩来抗出了草地。而杨立三,也累得病倒了。当然,这份感情,也被周恩来记在了心里。</p><p>因积劳成疾,杨立三在1954年秋天被送到苏联治病,并于当年11月28日在苏联病逝,年仅54岁。</p><p>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周恩来强忍热泪,亲自安排将杨立三的遗体运回来,并于12月7日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周恩来担任主祭人。</p> <p><br></p><p>请注意上面这张照片,为杨立三执绋引棺的,左边是周恩来、彭真、陈叔通、吴玉章、徐特立等人,右边是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人。能得到这么多开国元勋的礼遇,杨立三也该瞑目了。</p><p>而且,最后抬棺材的时候,周恩来也亲自抬棺。杨立三的家人一看,连忙过来劝阻,怎么能让总理抬棺?但周恩来说了一段话:</p><p>“记得,当初在红军长征过草场时,我因为生病无法行走,眼看就在命丧草地,是杨立三把我从草地上抬出来,让我从死里逃生。杨立三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如果我今天不给他抬棺材,心里一定会很不安。虽然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鬼神,但共产党人不是无情无义的人。而且我良心上也会过意不去,我要不亲自送杨立三一程,他在九泉之下也会不高兴,也会说我无情义。”</p><p>这就是周恩来的大情大义。如果周恩来不抬棺,也没有人会认为他失礼,但他的内心却不允许自己这么做,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