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1日上午,五小语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党建室开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习作素养”课题研讨活动。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文做范例——模仿构思——独特创作的模式,充分利用习作课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理清思路,合理选材,掌握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主持人李元杰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并让课题组成员一 一发言有关在“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习作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感悟以及今后教学中的规划。 张会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步解决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内容不够具体,层次性不明显的问题。 姚建萍老师以课文为拐杖,学画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给文章画像,用结构化的方式把文章的行文思路呈现出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绘制思维导图,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真正做到立足课堂,读写结合。<br> 王学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包办主讲,思维定式的问题比较严重。而在习作中借助思维导图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词汇量、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着不知道写什么的困境,呈现出来的写话过于简单,很难对其进行扩散,因此左天玉老师以《我最喜欢的一种玩具》为例,来带领学生梳理思维导图,通过小朋友展示玩具“叫什么”、“怎么玩”、“谁送的”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式来丰富写话,让写话有话写。 沈丽英老师认为传统的提纲式习作教学较为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运用思维导图写作能够引发学生对于最初的最为真切的感受进行回忆和思考,让事情的发生经过和学生所经历的情感与思绪都毫无保留地通过导图形式直观地记录下来,让文章的细节更丰富,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导图画出来,再将其转化为文字,丰富习作的内容和情感。 周继芳、舒芳云老师在日常教学课程中重视口语教学,引用思维导图,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训练与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为习作丰富语言。 吴学会副校长强调组员们要认真实践,记录每一次习作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div>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是否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是检验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关键。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过多地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倡写作题材的多样性,注重的是范文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轻视了对学生表达方法和段落之间内容的逻辑性。所以,我们将思维导图引进课堂,在巧用思维导图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工具的有效运用,方便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从而促进作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