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名画欣赏——《昭陵六骏图》

瑞丽市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p>《昭陵六骏图》为金代画家赵霖的唯一传世作品,画卷笔致劲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到唐人画马的雄壮风格和六马驰骋战场的雄姿。《昭陵六骏图》反映了金代鞍马画的成就。</p> <p>从画风看,此图明显吸收了汉族艺术传统,继承唐和北宋时代的画马技法,尤多唐代韩斡遗韵。造型准确朴拙,线描柔和匀细,设色浓重沉厚,渲染富有质感。</p> <p>六骏中,有侍者牵引的飒露紫塑造最为精采。飒露紫曾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虽然中箭依然坚持没有倒下,画面选取的正是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刹那情景,粗壮膘悍的丘行恭,右手拔箭,左手推抚,身子后倾,目光温和,疼爱之情溢于画面。受伤的马驯顺地伫立,马头与丘行恭紧紧相贴,也极富感情色彩。飒露紫前腿紧绷,后腿微屈,极细微地描绘出了战马强忍剧痛的动态。在细节刻画方面,此作较之石刻更加精微。</p> <p>其余五匹,拳毛騧为李世民平刘黑闼时所乘,特勒骠为征宋金刚时所乘,均作徐步行进状,双耳竖起,目光有神。身中九箭的拳毛骟,起步轻捷,头部前昂,更显得英俊坚毅,透出久经沙场神骏的不凡气质。白蹄乌、青骓、什伐赤分别为李世民与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作战时乘骑,皆作奔驰之状,四蹄腾空,鬃毛飞扬,突出了飞奔的动感和勇猛的冲势,呈现出冲锋陷阵时的雄姿。六匹骏马以不同的动作、神情、气势,表现出共有的轩昂雄健气宇。</p> <p>《昭陵六骏图》原藏清宫,清末失踪。新中国成立后,在清理故宫时,在多处发现了被太监们藏匿起来却没来得及带出宫去的珍贵字画,在重华宫的戏台下发现了《昭陵六骏图》。该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 <p>昭陵六骏石刻</p> <p>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p><p>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p> <p>艺术实践与拓展:</p><p>1.欣赏《昭陵六骏图》,仔细观察每一匹马的造型,尝试用自己的线条画一匹骏马。(也可临摹)</p><p>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唐太宗李世民与“六骏”的故事,了解大唐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