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宋庄小堡国防艺术区齐辛民艺术館。</p> <p>齐辛民作品《醉秋图》</p> <p>齐辛民作品《醉秋图》</p> <p>家中的墙壁为何容易让人看出你的品位和财商?</p><p><br></p><p><br></p><p><br></p><p><br></p><p>几面墙壁,不会言语,她们却在悄悄述说着这个家庭成员的品位和财商。</p><p><br></p><p>说出这个观点的,是一位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士。</p><p><br></p><p>笔者听后,向他讨教,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p><p><br></p><p>他谈到,是经历让他形成了这个观点。</p><p><br></p><p>因为从事金融工作,他不时要走访一些家庭。考虑到风险的防范问题,他自然而然养成了一个不得不细致入微去观察的习惯。</p><p><br></p><p>在不断进入一些家庭的过程中,通过与别人的交往,他惊讶地发现</p><p><br></p><p>如果这个家庭的墙壁上不是花巨资去用各种材料堆砌,弄得看似富丽堂皇实则俗不可耐,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的布置,挂着合适的书画作品,这样的家庭其主要成员一定是一个有品位的人,而且有很好的财商。</p><p><br></p><p>他说,走得多了,这个观点也在不断地强化和应证。</p><p>我们知道,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句。</p><p><br></p><p>难道墙有书画家自华?家挂书画人增品?</p><p><br></p><p>对此,这位金融界人士坦言:当然不是说书画进家,是一个家庭成员品位高低的唯一判断标准,一些没有这种爱好的人就没有高品位和财商。而是他通过观察,发现那些自觉这样购买、布置的人家,绝大多数符合这个推论。</p><p><br></p><p>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对书画作品有所爱好,他们不会想到在家中挂书画作品,也不会让家中所挂的书画作品与家庭气氛合拍。如果对书画作品有爱好,必定是一个趣味高雅之人,自然不会是一个品位低的人。</p><p><br></p><p>的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p><p><br></p><p>首先,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自汉字一产生,书法艺术由此而形成。随着各类文字的出现,书法艺术有了发展。秦王朝开始统一文字,以秦篆(小篆)、秦隶作为标准,开启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新标杆。应该说,中国书法审美的发展,始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据学者研究发现,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崔瑗由对草书的研究,到撰文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p><p><br></p><p>今天,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备受推崇,虽然书写录入工具有了变化,但为了更好地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开始推向课堂,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p><p><br></p><p>与书法艺术一样,中国的绘画史同样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从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绘画最早的载体是在陶器、地面和岩壁。随着载体的变化,开始画到墙壁、绢、和纸上。在发展历程中,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到了清王朝,随着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绘画创作得以丰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如今中国绘画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p><p><br></p><p>书画艺术是文化的根系,是文化的瑰宝,书画自然备受青睐。</p><p><br></p><p>正因为这样,我国历来就有书画入宅的传统。这个优良传统始于汉,盛于唐宋,自此后,书画作为“家之气象”,一直成为家中之宝。</p><p><br></p><p>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喜爱和了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品位。让书画进家,又喜欢书画,且了解书画,这个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养好的雅士。</p><p><br></p><p>如果说,一个人对书画的爱好体现了一个人的品位,的确是有依据的。那么如何来解读这种爱好体现了他们的财商呢?</p><p><br></p><p>说到财商,这位金融界人士对此更觉自然而然。</p><p><br></p><p>我们都知道书画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赏心悦目。</p><p><br></p><p>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美术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p><p><br></p><p>因此有古之爱书画者多寿之说。</p><p><br></p><p>在这个可养心养眼的益处之外,其实书画作品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功效,那就是投资功能。</p><p><br></p><p>媒体曾经报道过国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许化迟的几个故事,这些故事让人羡慕不已。</p><p><br></p><p>说起许化迟,必须说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叫许麟庐,是新中国成立后荣宝斋的第一任经理。许麟庐重侠义,好交友,一些画家从外地来京,吃住都在许家。上个世纪50年代,许麟庐开了一家“和平画店”。这家店是在齐白石支持下开起来的,因为许麟庐是齐白石的得意门生。得益于齐白石的名气和许麟庐的义气,这个店成为书画大家云集之地,徐悲鸿、傅抱石等都是常客。</p><p><br></p><p>出生在这样大家云集的家庭,耳濡目染,许化迟开始喜欢书画作品,也不时涉足书画的交易。1981年,一家单位为了改善经费不足的困难,决定处理一些现代名家作品。当时的书画作品价格低,吴作人、李可染等人的作品一张画卖几元。不仅便宜,还卖得不好。许化迟得知后,一次性花20多万元买了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数千张名家作品。如今,当年无人问津的作品已经灸手可热,有的价值连城,上涨的倍数以亿计。</p><p><br></p><p>如果说,这是1981年,大家还没有这个收藏意识,让许化迟成功“捡漏”,那么收藏家刘益谦讲到的一个遗憾,说明书画市场依然不断有“捡漏”的机会:1997年,一位卖家要转让一本傅抱石书画册页,开价120万元,后又让价到100万。当然这个价格相当于许化迟买的时候,已经上涨了几十万倍。让他遗憾的是,当时犹豫着没有买,如今这个册页的市值已经突破2亿元。</p><p><br></p><p>书画的增值功能,其实不只是中国书画才有的市场现象,国外的市场也一样。</p><p><br></p><p>据媒体报道,美国画家巴斯奎特1982年创作的《无题》,2017年在纽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亿1050万美元易手。《无题》此前是于1984年5月在佳士得的拍卖会以19000美元易手。这幅作品由一万多美元,涨到一亿多美元,33年时间涨了近万倍。</p><p><br></p><p>我们看到,在各种各样的投资领域中,书画投资其实是一个与书画理论同时出现的事物,因为对书画有审美的评价,自然就有了书画的价值定位。这样推算,书画作为一种投资品应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p><p><br></p><p>事实上,一个家庭选择在墙壁上挂书画作品,不仅可以美化家庭环境,如果这个家庭主要成员对书画作品有好的鉴赏力,则这些书画作品在为家里美化作出贡献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这样的决策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家庭主要成员的财商。</p><p><br></p><p>看到这个观点,我们是不是也要为了自己的品位和财富,细细考虑提升自己、“经营”好自家的墙壁呢?</p><p><br></p><p>(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分享)</p> <p>齐辛民先生自畫像《不容易》,和创作齐白石。</p> <p>齐辛民作品巜云是鶴家乡。</p> <p>巜齐辛民先生创作巜在天涯》</p> <p>巜齐辛民先生创作巜月色朦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