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亲的“歌”

hyp

<p>  父亲,两个多么凝重的文字,却诠释了世间所有的情愫”……</p><p> 手机里播放着冰心先生的大作《写给父亲的诗》,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限爱恋和敬重,亦萌发了写作的冲动。其实,以我的水平想要表达出内心所有的情感,还远远达不到。但,我还是想写写。</p><p> 父亲,在我生命的过程中有着太多太多的记忆。我一时都不知怎样理出个头绪,就这样想到哪写到哪吧。</p><p><br></p><p> 父亲的从军与职业生涯</p><p><br></p><p> 父亲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里,爷爷不但是老革命(爷爷胡尹绶,在黄梅县志里有记载),还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由于父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参军后(1950年)就受到重用,当了文书。后被北京市南苑机场选中,只因体检时牙齿不过关,而未能成为飞行员,随转至飞机场保密室工作。在这期间,父亲参加过空军仪仗队,接受过毛主席的亲自检阅;立过好几个三等功,有空军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发的立功证明;父亲的少尉军衔证还是彭德怀大将军签署的呐。</p><p> 记得母亲讲过:那时她在北京读初中,经人介绍和父亲相识。母亲笑道:那时的他英俊潇洒,意气风发。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想见他一面,还要传几道岗哩。他们于1957年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部队首长亲自主婚,很多战友们都来参加祝贺。</p><p> 父亲本有着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是在1958年,这一切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那一年,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去了东北,支援国家建设。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母亲和我们的命运。若不然,我们全家也许现在还在祖国首都北京,过着舒适优雅的生活,父母亲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磨难和困苦。 </p><p> 离开北京后到东北及西北,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不但没有削减父亲的斗志,而是精力更加旺盛,工作热情更加高涨。</p><p> 在东北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和战友们,把青春年华和一腔热血都挥洒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一切从零开始。建房子、开发土地,研制炸药炸冻土,有时还冒着危险,真枪实弹地去搜山抓土匪特务。</p><p> 在西北工作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是单位的指导员,即当权派,也未能幸免。被造反派们天天批斗,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许多正直人的暗中保护,才得以闯过难关。官复原职后,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投身到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之中。</p><p> 许多年来,父亲一直厉行着军人作风:性格直爽,一身正气;雷厉风行,敢想敢干;严于律己,事必躬亲,是个典型的实干家。父亲一生历经十几个单位,无论在那里,他都能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把工作搞上去。他所在单位在系统评比中总是先进,并被列为学习推广对象。</p><p><br></p><p> 父亲的才华与人格魅力</p><p> 父亲虽是单位的领导,但从不以领导身份自居。出差总是住便宜的旅店,不多报销一分钱;单位来客人少时,总是带家中让母亲做饭吃。单位每两年分发一次军大衣,父亲总是给了孩子多的职工们。上级给父亲奖励的一级工资,他也让给了一线老职工。职工生病不但亲自去看望,还自掏腰包买营养品;逢年过节,把不能回家的知青们带回家中聚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p><p> 他对职工宽严相济,赏罚分明。对积极工作的人表扬奖励,对不守纪尊法的人绝不姑息。他鼓励知青们要加强学习,他订立的奖励制度激励着一大批年轻人,他们奋发努力,相继考回祖国各地。</p><p> 父亲所做的一切也赢得了职工的爱戴和拥护,以至于退休回老家多年后,还有不少职工千方百计和我们取得了联系,有五位老职工还千里迢迢从大西北来湖北家中探望。逢年过节总有来自远方的电话和短信问候。</p><p> 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打小我就很崇拜、很敬佩他。他虽学历不高,却积极上进,聪明能干。看问题有眼光,做事情有魄力。他精通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如数家珍;也许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缘故,他的地理知识也是很全面的。他的古诗词水平较高,不但诗词准确无误,记得作者和年代,还能讲出它的含义和时代背景。他讲话不需讲稿,汇报材料都是自己执笔,不须文书代劳。他的毛笔字、钢笔字写的也不错。现在我们老家的祖堂屋大门头(胡家河祖堂)五个字,就是用他的笔墨篆刻的。他还会拉手风琴,高兴时也会高歌一曲革命歌曲。</p><p><br></p><p> 父亲的疼爱与百般呵护</p><p> 小时候的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总是那么忙,上班、出差、开会,在家的时候并不多。但他出差只要一到家,看到我们姊妹们,就抱抱这个亲亲那个,慈父之情溢于言表。</p><p> 父亲但凡出差,就会买漂亮衣服和很多零食回来。糖块和糕点,在那个年代,是奢饰品。可家里从没断过。我小的时候胆小,总是求人和我一起上学,父亲买回的糖块成了我联络她们的纽带。父母明明知道却从不干涉。我小时候体质不好,父亲买来奶粉给我滋补,可我不喜欢喝,父亲便逼着我喝,无奈,我喝下去后就一个劲的哭啊哭,直到把奶吐出来为止。至此,他知道我是个犟丫头,再也不强迫我。</p><p> 父亲一有空闲,便做好吃的给我们,他做的红烧肉、拔丝洋芋堪称一绝。北方鱼少,他就买了不少鱼肉罐头给我们营养,听说鱼肝油对眼睛好,便到处买鱼肝油给我们吃,我们姊妹五人现在视力都很好,无一近视眼,可能与这不无关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姊妹长得白白净净结结实实,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全得以于父母亲的精心调养。</p><p> 父亲喜欢钓鱼,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早出晚归,带着母亲做的干粮,一去就是一整天,遇到沟沟坎坎,还要扛着自行车,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乐此不疲。一来是由衷的热爱,更主要的是看着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他比什么都开心。</p><p> 记得我结婚怀孕后,听说吃鱼有利于婴儿,父母亲把钓的鱼都留给了我。后来我的女儿确实很聪明,从小学到现在的医学博士,成绩一直不错。这也许是我孕期吃了不少父亲钓的新鲜鱼的缘故吧。父亲特别疼爱他唯一的小外孙女——我的女儿。孩子小时候老是便秘,父亲就一勺一勺的喂蜂蜜她喝。等她长大点,父亲兜里便经常鼓鼓的装着各式各样的零食给她,还和母亲想方设法的做好吃的给她,搞得孩子经常不愿回家吃饭。女儿回忆说:我小时候,姥姥姥爷把我宠得像个小公主。</p><p> 父亲退居二线后,工作不再那么忙碌,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倾注在家庭上。总记得,我每天下班,一条笔直的大路,在很远的地方,总可以看到一个黑点立在那里,由远及近,那个身影便由小到大,熟悉的身影、亲切的笑容,那是父亲在接我回家。多少年后忆起,还是暖暖地感觉。</p><p> 现在,我们姊妹都早已成家,但在父亲眼里,我们还是孩子。桔子上市的季节,回家中总有剥好的桔子瓣递上。那时候核桃特别硬,父亲拿着夹子和母亲一个夹一个剥的,把核桃仁砸好,装在罐子中分给我们。</p><p><br></p><p> 父亲的严格与处事教育</p><p> 在生活中,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但在学习和为人处世方面,可一点都不含糊,严格的很。</p><p> 父亲要求我们每天要背古诗,写日记,练毛笔字。他会不时的抽查,一旦没完成,挨训不说,绝对是要补起来的;练毛笔字时,他会站在旁边观看,不但纠正坐姿,还在不经意间猛抽我们握笔的手,看抓的紧不紧。由此,经常弄的我们两手黑黑,却不敢言语。每天的作业必须认认真真完成后才能出去玩耍。</p><p> 在待人接物和教养方面,父亲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坐姿要端正,吃饭不能下桌和言语,家里来人要站立相迎,客人离家要送至门外;端水倒茶要双手递上,见到长辈要称呼和礼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父亲在我上学之前就教我们的。</p><p> “清早起床,打扫厅堂”这是古人的规矩,父亲常常挂在嘴边,也以此要求我们。那时的我们鲜有睡懒觉的机会,每天早晨都要打扫卫生,洗衣服,帮母亲做饭。</p><p> 父亲还要求我们不能搞特权。那时单位食堂经常有油饼油条和烤箱烤的发饼,那是给单身职工提供的。他从不容许我们去享受,即使食堂的叔叔送来,也要我们送回去。那时单位经常分菜,一堆一堆的,叔叔阿姨看见我们去了,总是多给一些,父亲知道后,对我们大发脾气。从此,我们再也不敢拿多余的部分。</p><p> 我在银行工作期间,被分在了基层营业所。由于交通不便,回一次家特别难。于是,我央求父亲找关系把我调回来。没想到刚一开口,父亲就回绝了:说刚参加工作,要多到基层锻炼,大道理讲了很多,云云……,我心里明白,以他的声誉和关系,调我回城并非难事。我不语,心里憋屈着,很久才回家一趟。</p><p> 我考取电大,虽是业余的,但父亲还是很高兴。对我的课本和指导书,亲自一一包好书皮,还写好书名做了编号。至今我还保留着。因为我知道,他对我的期望值有多大。</p><p> 热爱学习、尊重他人、互助互爱,勤劳简朴。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我们姊妹还在谨记这条家训。</p><p><br></p><p> 父亲的教诲与工作引导</p><p> </p><p> 父亲在工作上,给予我们姊妹很多的建议和帮助,尤其是对我……</p><p> 犹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曾心高气傲,自认为在财校学习过,对老同志请教不够,为此,业务生疏,工作上迟迟不能独立,受到了主任的批评。回家哭诉时,父亲耐心的对我说:一定要加强学习,虚心请教,在工作中做有心人,观察别人如何操作,勤做笔记。后来,我按照父亲的建议,调整心态,虚心向老前辈学习。不到半年的功夫,业务水平大大的提高了。</p><p> 犹记得,回支行上班后,有段时间,我负责项目电报。也就是每天要汇总各营业所的当日报表,这是个很棘手的工作。17个所常常因为电话占线或是不通,每天都要搞到很晚才能下班。焦急之余,经常发脾气,有时言语中难免伤了别人。回家说与父母听,父亲第一次严厉的批评了我:说别人也不是故意拖延,有时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你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换位思考,尊重别人才是。父亲的一席话,令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打电话时,我都会心平气和的和他们交流,每天那怕加班多晚,都不再抱怨。</p><p> 犹记得,2001年7月在县规划局,因我分管机关,在班子成员会上,局长让我主持半年总结会。我一听,紧张的不得了。因为过去开会时,从没留心过领导如何主持。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父亲问明缘由后,开导我,给我讲了主持会议的几个方面:诸如会前准备需列好提纲,会中别人发言时注重提炼,会后结束语总结要切中要点等等。经过父亲的指点,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主持会议时不再怯场,当然主持的效果也不错,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p><p> 犹记得,我做机关支部书记时,有次回家,父亲对我说:我这个老书记考考你这个新书记:党的转折点是那一年?什么是三会一课等等,问了很多。有的问题我回答的含含糊糊,有的直接答不上来。这下可惹父亲生了气,他严厉地对我说:当支部书记要名副其实,你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学通,如何融会贯通地去指导别人!一番数落,令我无地自容。从此,我再也不敢懈怠,努力加强了这方面的学习。</p><p> 加强学习、踏实做事、互助友爱、尊重他人。是父亲给予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么多年来,我的工作能做的顺风顺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全得益于父亲的教诲,它令我受益终生。</p><p> 细细的回味, 在我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中,哪一步前行的脚步里,不蕴含着这样点点滴滴的爱呢。这种爱,就像绵绵的春雨,无声的滋润着我的心田,伴随着我的岁月……</p><p> 如今,父亲已步入90岁高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看着他日益衰老的样子,心里着实的痛。 此时的父亲更需要我们的疼爱和照顾。我会像父亲爱护我们般的去爱他,珍惜这现有的一切。我会时时提醒自己!</p><p> 最后,我以冰心先生的诗做结尾,它也代表了我的心声。</p><p> ……</p><p> 父亲,</p><p>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看你,</p><p> 都需仰视,</p><p> 因为,</p><p> 这就是父爱的</p><p> 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