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相见,“疫”路同行——榆林高新第一小学教师居家研修纪实

白云

<p>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知不觉中,师生尝试了一次未来教育实验。这给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线上教学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居家教育方式变革与心理的适应。面对疫情,教育何为?榆林高新第一小学紧抓机遇,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线”上全员研修,做到“离校不离学,研修不停歇”,与名师云端相见,与智者“疫”路同行。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p> <p>  根据《榆林市教育局关于组织收看新教育专题报告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现场直播课程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云伴读》《新教育在银河》《未来学校云论坛》《飓风的新教育教室》等专题讲座,同时开展网络教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云伴读”篇</b></p><p><br></p> <p> “云伴读”是由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联手苏州半书房、互加计划、嘉学院等机构,推出面向教师、学生的公益课程。主要发起人是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邱华国校长,上海互加计划发起人吴虹校长全程主持。从1月30日起一直到2月15日,每日三场,累计51场。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等35位名家,分别导读了《未来学校》《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等36本好书,真正做到让师生不再“孤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教育在银河”篇</b></p><p><br></p> <p> 《新教育在银河》(12讲)系列讲座是由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副校长朱雪晴老师主讲。连续12天,她从入学课程、食育课程、完美教室、卓越课程、教师成长等多方面解读了银河实验小学10多年的新教育践行过程。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将如何实施新教育,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未来学校云论坛”篇</b></p><p><br></p> <p> 《未来学校云论坛》是由新教育研究院主办,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沪江互加计划承办,于3月1日从早上9:00到晚上21:00,全天直播12小时。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等20位大家共话“未来学校”、“云教育”。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和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分别做了致辞。</p> <p>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p><p> 首先热烈的祝贺我们首届未来学校的云论坛正式开张。我们知道未来学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一次的疫情应该说为我们关注未来学校、关注未来的学习中心,关注未来的教育方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有人说这是一场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也有人说这是对未来学校的一次新的呼唤。又有人说这一次把我们未来学习中心的概念进一步的拉到了现场,还有的人说朱老师的未来学校的理想就可以实现。 </p><p> 我觉得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这次疫情是“危”也是“机”,它对我们更好地思考未来教育的形态,对我们更好的思考未来如何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来进行教育的变革,如何把学校和社会,把网络学习、家居学习、学校学习、社区学习连成一线,变成一体,我觉得这都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这次云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思考和研究,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p><p>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次论坛会推出我们首批的领创学校,总有人需要吃螃蟹的,总有人是需要先下水的,总有人是需要进行新的、领先的教育变革的。所以我们这些领创学校,我们特别期待把这一次在疫情下我们被迫而进行的变革,变成我们主动去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变革。我们如何通过网络帮助大家更好的成长?比如说我们这次的云伴读,让教师们、校长们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系统的读了三十七本书。昨天我见到了浙江一个特级教师,他从头到尾听下来,他觉得收获非常之大,这就是教师培训的最好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这是为孩子们开了生命教育课程,像这些课程平时在我们的学校中都很难有它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按照我们对于未来学生的期待,按照我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构想,来重新设置我们的课程体系,来重新研究我们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特别期待我们的未来学校的领创学校,能够率先在自己学校里进行一些新的变革。也许学生更灵活的学习,允许学生更个性化的学习,也许学生进行一些定制化的学习,这样通过大家的探索,我们就可能真正的去把握未来。 </p><p> 未来已来,其实最好的未来就在我们当下,就在我们的手里,就在我们的创造之中,祝这一次,我们的未来学校云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p><p><br></p> <p>校长、老师们,你们好!</p><p> 我叫汤敏,是国务院参事,也是友成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在过去一直跟朱永新等老师们一起来推动互联网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最近我接到了贵州省的息烽县石硐镇木杉小学徐萍老师的一封来信,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跟大家一起分享。</p><p> 这是一个真正的村小教学点,学校连100个学生都不到,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头,徐萍老师参加了我们跟沪江,跟北师大等等一起推动的叫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简称),我们给全国有6万多乡村教师进行培训,她参加以后就把上海、江苏、河南最优秀老师的课程,通过互加计划把它引到她们学校去。不但有数学、语文,包括音乐、美术这些课,所以她们的学校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有意思的是她跟我讲一个故事,是吧?最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她们不能上学,所以她就在三年级,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做了实验,就让这个班的十几个同学直接去上(网课)。清华大学他们投资做了一个叫爱学堂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把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所有课全部做成动漫式的,那么做成动漫式的微课,她们这三年级的小孩子们就在网上在学这个课,结果一个月不到,她们班的学生已经把三年级下学期的课全部学完了,而且现在已经上到四年级的两个单元也都学完了,学得还挺好。</p><p> 那么他们现在甚至,徐萍老师甚至考虑说我们能不能以后,我们就把三年小学前三年就通过这种微课的方式,把让孩子们把六年课全部学完,剩下三年干什么?剩下三年就让他们更多的读课外书,更多的来学习新的知识。</p><p> 这是一个贵州山区的小规模学校,有了互联网他们能做到这样,那么我们千千万万的学校是不是能更好的做到,那么这次停课不能停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尽管我们天天听到,什么孩子疯掉了,家长疯掉了,实际上这是刚刚开始,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们的停课不停学,就能够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好的课直接上到农村学校去。</p><p> 互联网,未来学堂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不好好的把握,就有可能让我们叫做马太效应,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变得更大。特别是我们乡村学校,所以我非常希望我们和朱永新老师,我们一起来推动未来学校的云论坛,能够关注农村学校,关注贫困地区的学校,让他们在新一轮的互联网教育里头一样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让未来教育能够同时甚至率先在我们农村学校里头生根、发芽、结果,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p><p> 最后预祝咱们的未来学校的云论坛做好,做到我们乡村学校去!谢谢大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线教学”直播篇</b></p><p><br></p> <p>  疫情之下,在线教学,负重前行。现场直播课程通过上海铭师教育集团闫寒冰教授主讲的《疫情下在线教学与实施策略》和教育部新校长培训中心培训专家马九克老师主讲的《微课视频的录制方法》,长达三个小时的培训,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思考、体验、感知等线下行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学习目标。尤其是PPT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温馨提示:直播开始啦!</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语文主题学习”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语文统编教材专项培训”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结业证书”篇</b></p> <p>  经过认真培训、完成打卡作业,每一位老师获得了两张“结业证书”,可谓硕果累累,收获满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飓风”新教育教室篇</b></p><p><br></p> <p>  “飓风”新教育教室是由新教育首席培训师郭晓明老师,主讲自己打造新教育教室的历程。从3月10日开播,共计12讲。虽然已经观看了八讲,但老师们已经被郭老师感动了!感动她对新教育的执着与坚守,感动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热爱。我们坚信:这股“飓风”一定会吹到榆林高新第一小学的每一间教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讲</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讲</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讲</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讲</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讲</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讲</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七讲</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八讲</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居家研修”篇</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心得体会”篇</b></p><p><br></p> <p>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这是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一书中写到的。他还特别强调,在“写”的同时,必须思考、实践。因为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因此培训后写心得体会也成了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大家都渴望在阅读与写作中获得成长。</p> <p>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理念,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校委会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11人已成为2020年“新网师”的学员,坚持“线”上啃读,坚持每日读书打卡,坚持随时与同伴交流,坚持线上与专家互动,按时完成预习作业。我们坚信,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只要相互勉励、相互切磋,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p><p> 不论天涯与咫尺,一线相连尽皆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众多新教育专家的“榜样”引领下,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定会在“云端”与新教育起舞,在“疫”路与新教育同行。(编辑:张玉梅 审核:冯班连)</p>

教育

学校

我们

未来

老师

学习

课程

小学

疫情

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