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继续看《白鹿原》的电视剧。</p><p> 始终认为电视剧比电影关照的点更多。看了27集了,仍觉得电影以田小娥的风流事(电视则对此人物多有美化)作为这样史诗巨作的主线有失偏颇。也许制作人可以解释说,大众可以通过田小娥的悲去分析白鹿原人的悲,从而理解那个时代的悲。但,田小娥一介女流,一个风情万种的姨太太,一个普遍男人眼中的尤物,她的悲剧怎么能承载白鹿原一个时代的变迁?张雨馨的演技再怎么高超,她也无法演绎白鹿原那厚重深沉的历史。白鹿原历史的画卷太长太斑驳,她画不出,铺不开,她不能,制片人也不能!所以,我把电影的《白鹿原》仍定性为吸睛的商业片。在这样的前提下,观众的情绪多跟随着田小娥的胸脯起伏,这就难免了。</p><p> 但我原谅他们对这部小说作这样我认为极不合理的改编,因为中国影业的生存环境毕竟难堪!</p><p> 电视剧的《白鹿原》,从拍摄时间来讲就比电影有优势,人物角色选择的面也更宽。剧中田小娥不再是最受关注的人物,因为人人都有值得关注的点。这部剧把人的思想一圈一圈地聚拢来,又一圈一圈地化开去,真正的善攥在手心里,怎么理解他们都不为过。我一边看一边想着的,是老版《红楼梦》,是《悲惨世界》25周年纪念演唱会,跟看这两部片子一样,也觉得这部电视剧每个人物都有看头,每个生命都很新鲜(只电视主角张嘉译的演绎不及电影主角张丰毅那般有棱角有嚼头)。我觉得剧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拉出来写篇传记,如《红楼梦》,如《悲惨世界》,这传记必定是丰盈饱满、生动有趣的!若哪位文人志士去做了这件事,该多好啊!</p><p> 于是就想,有没有可能有人研究“白学”的呢?</p><p> 闲暇瞎掰,个人观点,不足为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