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hyp

<p>  一直以来,都想为母亲写一篇文字,可总是深情提笔,无处落笔,也许是母爱太深重,深重的充盈在生命里;也许是母爱太平凡,平凡到已经和生活相融。</p><p> 回忆一幕幕关于母亲的往事,我才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母亲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p><p> </p><p><br></p><p>勤奋上进的母亲</p><p> 母亲的家乡在河北,少时,在家乡读小学,初中就读于北京市前门区五四中学,毕业后经人介绍,与在北京市南苑机场服役的父亲成婚。在此居住期间,她曾近距离的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母亲终身的自豪和骄傲。</p><p> 母亲很爱读书,即使再忙再累,经常也是书不离手。她说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很多想不通的事、看不透的情,在书中,总能得到开悟。</p><p> 母亲喜欢唱歌,嗓音特别的清脆;她酷爱京剧,对人物事件记得相当的准确。母亲的算盘打的也不错,四位数的乘除法又快又准;她在60多岁时,开始学绘画,目前已画有近千张。</p><p> 母亲还能与时俱进,她学会了电脑和微信,经常在家人群里发信息,也和我们一起发、抢红包逗乐乐。每天和父亲一样关注中央十三台新闻和焦点访谈。</p><p> 现在母亲已80多岁了,依然能坚持每天练字、写随笔。</p><p> 她写了不少文章,尤以回忆姥爷的文章最佳一一2017年3月被刊登在《三峡日报》头版。她写的近2万字的回忆录:《风雨同舟60载》,真实的记录了她和我父亲从北京——东北——西北——湖北各个阶段的工作和生活历程,其艰辛和坚毅令人动容。</p><p> 许多年来,母亲的工作也是很出色的。她不甘落后,上进心强,从不因父亲是领导而搞特权,而是比别人更吃苦,工作更敬业。每年单位的评比,母亲总是先进。</p><p><br></p><p>勤俭善良的母亲</p><p> 孩提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忙碌的身影。她走路很快,做事特别的麻利。母亲特别能吃苦,家里炉子坏了,自己和泥巴来糊;院子里的菜园栅栏,都是母亲利用下班时间一点一点围起来的。</p><p> 那时候没有自来水,每天早晨,母亲除了给我们做好早餐,洗完衣服,还要挑满满一缸水,然后拿着馒头边吃边跑着去上班。晚上待我们入睡后,还要整理屋子、 缝制衣服到深夜…… </p><p> 许多年来,母亲因随父亲转战南北,忙于工作和家庭,一直没机会回黄梅老家,也未见过公婆大人,但母亲总是寄钱寄物给老人家。爷爷奶奶去世后,伯伯家遇到困难,母亲也出手相助,帮他们渡过了一次次难关,家人们都很感念她。小辈们也都很感恩,至今还经常来看望他们。</p><p> 在国家困难时期,母亲还拿出家中为数不多的面粉送给更困难的职工;单位李叔叔的爱人去世了,母亲看孩子没娘可怜,年年帮他三个儿子做棉衣棉鞋;金奶奶是个独居老人,腿有残疾,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母亲看她吃水困难,常常帮她挑水送去。隔壁的周阿姨病了,老伴又出差在外,母亲做好饭菜让我们端过去。</p><p> 记得我上学时,喜欢一个住校女生带来的花馒头,那里面垫着不知是什么调料,颜色黄黄的特好吃。女同学看我如此爱,就给了我三个。拿回家后,母亲说:你把同学带的一星期的干粮拿回来些,她会挨饿的。第二天一早,母亲就蒸了一锅馒头,让我带了好多给同学。</p><p><br></p><p>坚强乐观的母亲 </p><p> 母亲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p><p> 在东北工作期间,母亲积极上进,事事不甘落后。有一次,因身体不适却坚持上班,在雨天和大家一起抢种树苗后,便得了严重的关节炎,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腿关节已严重畸形,走路都很困难。</p><p> 我出生那一年,父亲在外开会不能回家,单位派了一个18岁的女通信员来照顾她,这个女孩太年轻又身体羸弱,几天后母亲就让她回去了,凡事自己来做。由于天气寒冷,条件又不好,母亲还在月子里就腰酸背痛,从此落下了病根延续多年未愈。</p><p> 母亲怀大妹妹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是当权派,整天被关牛棚挨批斗。母亲挺着大肚、照顾着幼小的我和姐姐,白天坚持上班,夜里独自啜泣,把对父亲的担忧和牵挂深深地埋在心里。</p><p> 我们姊妹五人出生,父亲因是单位主职,经常开会、出差,在家的时候并不多,即使在家,也只能照顾几天就去忙工作了。母亲都是未满月就下地做家务,再苦再累都独自承受。</p><p> 前些年的夏天,母亲不慎摔坏了右胳膊,相当厉害,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伤胳膊时,钻心的疼。她疼的一边咬着牙,还一边安慰病中的父亲,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用左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p><p> 在离开北京到东北、西北,母亲从一个少妇到五个孩子的母亲,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也只有父亲和我们这些儿女最清楚……</p><p><br></p><p>教子有方的母亲 </p><p> 母亲待人总是那么心平气和。从我记事起,从没听过母亲跟任何人吵架,母亲说话总是那么轻声慢语,给人一种十分亲近的暖意。她说话从不带一个“脏”字,也以此要求我们要文明用语。</p><p>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的鼓励式教育: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干家务上,母亲总是采取表扬的方式,从不责骂我们。在她的激励下,我们姊妹学习更刻苦,干家务都争先恐后。</p><p> 她待我们一律公平,从不偏爱。分零食吃时,从不因弟弟是最小的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而给他多一些,这也养成了我们姊妹间互相礼让,相互疼爱的习惯。至今,我们姊妹五人还亲密无间,这都归功于母亲的培养和教育。</p><p> 她要求我们:每天按时作息;放学书包要挂起;拿放东西要归位;睡前整理好明天的衣服、鞋子和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我们从小养成有规律和整洁的习惯。</p><p> 母亲还教育我们要规矩做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偷摘了路边菜地里几颗向日葵,拿回家中被下班的母亲撞见。她说:农民辛辛苦苦的种了几个月,刚刚成熟,你们却不劳而获,还踩了别人的菜地,真不懂事!至此后,我再也不敢了。</p><p> 我是个女孩子,难免受到男生的欺负,有时连带的糕点都被抢去吃了,哭哭啼啼回家中,母亲搂着我说:男孩子调皮不懂事,不跟他们计较啊。</p><p> 母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令我们学会了宽以待人、以礼待人。</p><p>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姊妹也相继长大成人,都已组建了家庭,各自的小日子过的十分幸福。可母亲还是经常嘱咐我们:要低调做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重他人。</p><p> 我们的家在母亲的操持下,总是弥漫着一股温馨感动的气氛。一个好的家风可以延续三代,这句话在我们家得到了印证!</p><p><br></p><p>舐犊情深的母亲</p><p> 母亲特别疼爱我们,家里有好吃的东西从舍不得吃,都留给了我们几个孩子。</p><p> 小时候,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厨房里总有母亲做的热气腾腾的早餐,书包边放着带给我们上学的零食。北方以面食为主,母亲便学会了很多面食做法。诸如:水饺、包子、手擀面、拉面筋、葱油饼、炸油果、烙锅盔等等。母亲用猪肉罐头做的大烩菜,那个味道真是好极了。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母亲还学着做豆腐,一忙就是半夜,第二天照常上班。</p><p> 那时候,食品所离家很远,母亲都是骑着自行车去买肉。有一次由于买多了后边太重,母亲一拐弯,连人带车倒地,摔得不轻。她跌跌撞撞骑回家中,当我们看到母亲血糊糊的胳膊和腿时,都吓哭了。可母亲笑笑说:没事,都去做作业吧。母亲稍作处理后便一瘸一拐的到厨房做饭。那一餐美味吃的我们泪水涟涟,也终身难忘……</p><p> 母亲的手特别巧,只要看到新颖的衣服,便回家用报纸反复实验裁剪,直到像样为止;家里孩子多,她把大衣服改小,穿在我们身上,总是那么合适;她还经常向知青们请教,给我们打漂亮的毛衣、帽子和围巾;母亲做的小书包也很有特色,被许多家长争相效仿。小时侯的我们穿的整齐漂亮,都是得益于勤劳巧手的母亲。</p><p> 最难忘的是:有次快下晚自习,教室外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却忘记带伞,正在烦恼时,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喊:是谁的家人来了?我循声望去,啊,是母亲!我赶紧出来,只见母亲一手提着伞,胳膊上还挂了个袋子,那是带给我的雨鞋。母亲的衣服半边都湿透了。我泪眼婆娑地牵着母亲的手回到家中。此后从不忘带雨伞。</p><p> 这么多年,我们姊妹不论哪个生病,母亲都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犹记得,我小时候牙不好,常常疼的难以入睡,母亲上了一天班,操持完家务,整晚整晚的搂着我,第二天还照常上班;犹记得,妹妹半夜发烧,母亲顾不上穿外套,抱起孩子连夜赶往医院,正值乍暖还寒时节,母亲穿着薄薄的毛衣背上却湿透一片……而她自己病了,却总是吃点药,强撑着身子上班和料理着家里的一切。</p><p> 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母亲做的棉衣、棉鞋特别厚实暖和;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还相对匮乏,家中仅有的两床电热毯,父母亲都让给了我们;为使火炉长期保持温度,母亲总是夜半起床续煤炭,我们的鞋袜都被母亲放在火炉边围成一个圈,早晨起床穿在脚上,暖意浓浓。在母亲的关爱下,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p><p> 更难的是,母亲每天早晨还要惦记着叫我们起床上学,而且这一叫就是五个,十几年哪…… 想想自己,成为人母后,工作相对轻松,抚养一个孩子,都觉有些辛苦。而父母抚养我们姊妹五人,在那个忙碌的年代,是多么的不易。</p><p>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说:还记得母亲睡觉的模样吗?当时我就在细细回忆,可怎么都想不起来。那是因为母亲多少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啊……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家庭、为儿女奉献着。</p><p> 有天看到刘墉写的博客,《疼疼爸爸妈妈吧》里面写到:人性就是这样,爱是比较往下付出的。妈妈疼爱子女,八成胜过子女爱妈妈。回头想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祖父母多少呵护,你是怎么长大的?你会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了,使你根本忘记他们有一天也会老,他们也需要你的疼爱。</p><p> 是啊,母亲老了,真的老了。翻看母亲的照片:一个是额头光洁肤色白皙,一头长发的年轻少妇;一个是眼角已有了细细的皱纹,已是满头白发的慈祥老人。80多个年头啊, 岁月的风霜不仅仅是催老了原本俏丽的容颜,还有那曾经健壮的身体。此时此刻唯有心痛还是心痛,直恨不得立刻紧紧搂着她,不让她再老下去。</p><p> 但也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母亲虽说外貌有所差异,但却有一点没有改变一一那就是母亲的笑容,永远那么和善,那么可亲。</p><p>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她的奋发向上、勤劳善良、乐观坚强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一生。</p><p> 母亲,是我们终身感激和永远报答不尽的人!</p><p>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p><p>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p><p> ———洛夫《母亲》 </p><p>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高尔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