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公元2020年的这个春节,注定会载入共和国的史册,留下一笔沉重而可歌可泣的记忆。</p><p><br></p><p> 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江城武汉,且来势汹汹!感染,疑似,确诊,隔离、新增……一个个无情的数字让人沉重,让人焦虑。</p><p><br></p><p> 1月23日(农历腊月29日)上午10时,武汉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封城,全国30个省区启动疫情一级响应。</p><p><br></p><p>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和亲自指挥下,举国上下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武汉为决战主战场的抗疫大战 在鼠年春节期间打响!</p><p><br></p><p>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何况今日之中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紧急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支医疗队,向湖北、向武汉进发。</p><p><br></p><p> 一批批医疗队员,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医疗物资短缺的条件下,冒着被感染的极大风险,深入防疫最前线,前赴后继,共克时艰。</p><p><br></p><p><br></p><p> 一份份盖满鲜红手模的请战书,让人看了泪目。不惧生死,不计报酬,是他们共同的誓言。</p><p><br></p><p> 全国各省区和人民解放军的医疗队一批又一批紧急赶往湖北,赶往武汉,治疗救援工作紧张有序争分夺秒地展开着!</p><p><br></p><p> 大敌当前,他们是提刀上阵的勇士。唯有这些人冲上去,武汉才会好起来。有段经典对白,让亿万人泪奔:</p><p><br></p><p>“医生,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p><p>“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p><p><br></p><p>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父亲、妻子、孩子;穿上白衣后,他们就是勇往直前的战士,在疫情面前筑起一道“钢铁”防线!</p><p><br></p><p> 无论疫情有多么凶险,但是在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p><p><br></p><p> 总有一束光源,冲破寒夜的黑暗;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中国,从来不缺向死而生的“逆行者”!他们让人泪目,也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请记住他们的勇敢、善良与付出。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钟南山院士,84岁的逆行者</span></p><p><br></p><p>“所以,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p><p><br></p><p>说这话的,是一位84岁的老者。2003年抗击“非典”,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钟南山。</p><p><br></p><p>时隔17年,他再次出征,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奔波忙碌。</p><p><br></p><p>他让我们知道: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他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爱,是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爱——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p> <b><font color="#ed2308">李兰娟:率先提出“封城”的她再赴武汉</font></b><font color="#39b54a"><br><br> 73岁的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br><br> 武汉疫情爆发后,她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继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后,她再战防疫最前线。<br><br> 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预判,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br><br>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国家就采取了这一措施。<br><br> 2月1日,李兰娟再次主动请缨,率领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她出征时曾说:“我打算长期在武汉,与那里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font>” <b><font color="#ed2308">黄锡璆:79岁小汤山设计师请命“火神山”</font></b><font color="#39b54a"><br><br>黄锡璆,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者,中国著名建筑学家,现年79岁。<br><br>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黄锡璆博士于春节前夕写下了请战书,向党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抗击工程。<br><br>当他接到武汉建设应急医院的加急求助函后,立即带着请战书赶到会议室,急着查看火神山布局图。<br><br>时隔17年,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黄老又一次拿出了当年小汤山医院的图纸。他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设计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br><br>他说,他从未想过小汤山的图纸能够再次派上用场。面对此次疫情,他希望,火神山医院能够以更完善的建设帮助击退疫情。</font> <font color="#ed2308"><b>张定宇,和时间赛跑的人</b></font><br><br> <font color="#39b54a">56岁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br><br>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font><br><br> <b><font color="#ed2308"> 2020年2月4日,他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font></b> <h1><b><font color="#ed2308">巾帼院士乔杰:带着军令组建危重症病房</font></b><br><br><font color="#39b54a">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br><br>2月1日中午,北京大学三家综合性附属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即刻行动,在一小时内组建起第二批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就这样,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乔杰就带队直接从医院前往机场,飞往武汉。<br><br>到达武汉以后三十几个小时,就把危重症病房,同时是一个传染病房,迅速组建起来,开始收治危重症的患者。</font><br><br><font color="#ed2308">“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这就是我们的任务。”</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余腊梅:援非一年归来再出征</font></b><br><br><font color="#39b54a">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余腊梅,随中国第23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祖国仅三个月,又成为江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br><br> 她说:“我心里想着,只要湖北需要,我就随时可以接受召唤,召必战。”<br><br> 对于湖北,余腊梅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武汉生活了5年,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font><br><br><font color="#ed2308"> 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因为我是个医生,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font><br><br><font color="#ed2308">生命承受之最,灵魂总是高贵!</font></h1> <b style=""><font color="#ed2308">战疫者: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font></b><br><br><font color="#39b54a">“如果我们都退了,那还能指望谁呢?重症永远是疾病的最后一道关,我们最后一道关守门的都退了,那不跟球队一样,永远没有守门员了。”</font><br><br><font color="#39b54a">这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医生说的话。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他已经在医院重症病房连续奋战三十多天了。</font><br><br><font color="#39b54a">1月28日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胡明医生得知自己的好同事、好兄弟因为连日救治重症患者,不幸被感染。一时间,情绪失控,泣不成声。</font><br><br><font color="#39b54a">“(有的同事)自己的老公病了,(有的同事)自己的母亲病了,还有我们兄弟自己病了……”</font><br><br><font color="#39b54a">既然是战场,就有它的残酷性。他毅然擦干眼泪,继续战斗……</font><br><br><font color="#39b54a">他的妻子王洁是这家医院发热科的护士长,夫妻二人一同奋战在抗疫一线。</font> <b style=""><font color="#ed2308">护士郭琴:我是党员我先行</font></b><br><br><font color="#39b54a">面对肆虐的病毒,地处疫情核心区的湖北医护人员经受着巨大考验。</font><br><br><font color="#39b54a">郭琴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每天要接诊大量发热患者。由于住院部床位已满,不少患者滞留在急诊科,急诊病房和观察室全部被临时改造成新冠肺炎诊疗区,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风险高。“我们既要照顾住院病人,又要不停地接诊新病例,常常在病房一待就是10个小时,睡眠不能保证,饮食也很少按时,身体免疫力难免下降。”郭琴说,“即便做足了防护,自己还是被感染了。</font><br><br><font color="#39b54a">在给护士长发的微信里,郭琴说“我是党员我先行”,1 月28日一宣布治愈结束隔离观察,她再次冲向“战疫”一线,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font><br><br><font color="#ed2308">“我处在这个岗位,这是我的责任,不为当英雄,但绝不做逃兵!”</font> <font color="#ed2308"><b>刘丽:抗疫一线的“海报护士”</b></font><br><br><font color="#39b54a">这张对比海报上的人是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font><br><br><font color="#39b54a">大年三十她准备前往外地和家人一起过年,但一通电话把她紧急召回了岗位。除夕夜晚,她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font><br><br><font color="#39b54a">临行前,她挽袖打针提高免疫力,一周后,她满脸口罩压痕,眼神却依旧坚毅。</font><br><font color="#39b54a"></font><br><font color="#39b54a">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红区”的护理工作,“红区”就是指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病区。每次进入都需要穿三层防护服,口罩、眼罩、防护服,外面还要再穿一套隔离衣。每次在病区工作三小时轮班,这已经是是大多数人的体力极限。每次轮班下来脱掉防护服,脸上都是一圈红印子。</font><br><br><font color="#39b54a">有一次她在“红区”里待了四五个小时,当时已经快受不了了,感觉鼻梁都快压断了,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已经压出很深的红印、鼻梁上被磨出两个小水泡。后来这张照片被发上网络、做成海报,有人叫她“海报护士”。</font><br><br><font color="#39b54a">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抗疫一线,就是作战一线。</font><br><br><font color="#ed2308"><b>她说:“穿上这身迷彩服,我就觉得不能辜负患者对我们部队医院的期望,我们做好了和疫情扛到底的准备。”</b></font> <b><font color="#ed2308">吴小艳: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font><br></b><br>“<font color="#39b54a">我没成家,也没照料孩子的负担,大家都在战斗,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过好年。” <br><br>说这话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吴小艳。<br><br>她本来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得知医院发布支援号召后,毅然决然从中途下车,折回武汉,投入到抗疫工作之中。<br><br>身前是为害人间的病毒,身旁是深受折磨的病人,身后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哪怕是在新春佳节本应阖家团聚的日子,医护人员也毅然舍小家为大家。</font> <h1></h1><h1><b><font color="#ed2308">单霞:最爱美的年纪,却剪了个光头</font></b></h1><br> <font color="#39b54a">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90后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将自己的满头秀发全部剪掉。 </font><br><br><font color="#39b54a">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font><br><br><font color="#39b54a">迄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剪发的感人故事:</font><br><br><font color="#39b54a">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的228名医护人员,为方便穿防护服,决定集体理发。在酒店的“临时理发店”里,3位理发师工作了11个半小时,为队员们剪了平头甚至光头。有女队员说,“头发理了还可以再长,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font><br><br><font color="#39b54a">还有:援助黄冈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山东医疗队里40多位女医务人员,统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短发;上海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90后护士刘文进,剪掉了留了七八年的美丽秀发……</font><br><br><font color="#39b54a">濮存昕在元宵节特别节目中有一段朗诵词说:不为美丽留影,只为救人方便,剪掉一头秀发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 ,你说穿上防护服就是穿上使命。</font><br><br><font color="#ed2308">假如这世上真的有天使,那就是这个模样!致敬,最美丽的天使!</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网络图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编辑:泰山摄影俱乐部宣传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侯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审核:泰山摄影俱乐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