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时 顺势动

美友9157545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3月10日,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对于莒南新教育人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我们又可以和新教育同仁们准时相约CCtalk,听飓风老师讲讲新教育教室:班级静态文化建设。说实话,我充满期待。教室,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所,它还能变成什么样子?随着老师讲解的不断深入,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飓风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向我们详细阐述她对于班级静态文化建设的理解与做法。可以说总体架构的丰盈,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教室的美丽容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事半功倍,一个令人向往的词汇。对于教学而言,尤其如此。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花最少的时间,而孩子却满载而归。班级文化建设何尝不是如此?教室,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耳目一新的新颖,何以为家?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成为另一个词汇“事倍功半”。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过年年做,飓风老师的美好远景,有朝一日我们让其落地生根,这就是对新教育的最大践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何为完美教室?朱老师给出了答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有千变,人仅一面。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我们如何让我们的教室如打开的潘多拉之盒,令孩子们为之神往。这不单单考验老师的智慧,更加考验老师的执行力。但以一人之力,总归是单薄的。这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而活水从何而来?来自这教室众多的主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终胜过你单打独斗,是啊,教室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何只能是老师说了算?</span></p> <p>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经年累月,教室在我们持之以恒的浸润之下,就会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孩子们在班级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变成谦谦君子。这就是日积月累的神奇作用。当将来某一天,孩子离开校园,慢慢老去,儿时的教室成为他最美的人生回忆之时。我可以骄傲地说:这都是新教育的魔力。</p><p> 王阳明曾说: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如今新教育的春风已然扑面而来,我们又有何理由任风飘散,我们所要做的是:风起时,顺势动!</p> <p>  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一个新教育路上的追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