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教学课”中收获的“得”与“失”

孙艳梅

<p>  在线教育使师生“时空分离”,作为一线教师拥有“可见”的专业智慧和“不见”的人格魅力。线上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挑战。</p><p> 一、课前准备:一切皆从磨砺出</p><p> 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课前的准备工作却是格外“磨”教师的。尤其是对于从未涉足过的“线上教学”,更是“磨”上再加一层“磨”。</p><p> 1.磨教学平台</p><p> 在即将开始特别的课堂上,没有熟悉的三尺讲台、黑板,小巧粉笔,只有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掌大的鼠标,我该怎么上这节课呢?我该用什么教学平台上这节课呢?我该先从哪儿着手进行备课呢?我脑海中冒出的一个个问号,面临的一道道难关。一片茫然,幸好,2月25日我校天媛老师进行使用鸿合直播课堂的培训课。26日荣幸聆听王永恒老师和迟蕾老师的音乐直播课,虽然这三节直播时间不长,但却是干货满满。及时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拨开了我心中的谜团。直播课结束,我退出了直播间,但我并没有离开电脑前,我想趁热打铁,先解决如何使用鸿合直播课堂这个软件。生活中的时间也许过得很慢,但电脑前的时间总是流逝得飞快。教学平台毕竟只是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媒介,大道至简,方为正途。</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2.磨教学内容</p><p> 选定了教学平台后,进入备课的关键环节,确定教学内容。遵循“正式开学前不讲新课”的规定,我自己构思后把教学内容确定为音乐活动-我的舞台我做主。</p> <p>  二、课中教学:此时无生似有生</p><p> 万事俱备,只欠和家长约定好上课时间。因为“线上”课毕竟不同于“线下”课,怎样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恰当地服务于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这不得不成为执教教师在课前需考虑的问题。</p> <p>  经过一番前期准备,我身边没有学生迎面相对,只有电脑形影陪伴。因为是第一次上“线上课”,我们师生暂别了一个寒假,借助教学平台开始了今天“我的舞台我做主”音乐活动之旅。&nbsp;</p> <p>  三、课后反思:绝知此事要躬行</p><p> 虽然课前的准备时间很长,但我独说多讲的二十分钟好似过得很快。因为是全校学生参与,只能是录播课啦!下线之后,我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自己的总结和反思——</p><p> 1.“线上教学”之得:既有师法又变通</p><p> 学习应该既不囿于学校围墙之内,又不困于时间、地点之限。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以其时空上的自由性,在这个漫长的寒假尾声,成为沟通师生双方教与学的首选方式。虽然我没看见学生的参与率,但我相信学生一定很认真的学习!</p><p> 2.“线上教学之失”:欲说还休意未尽</p><p> 经历了二十分钟的“线上录播课”之后,我对着屏幕那端的孩子们宣布下课的一刹那,虽然顺利完成了预设教学任务,虽然没有看见学生的各种表现,但我心中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在这节录播课中,虽然摄像头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老师熟悉的面容,但无法让老师看到全班孩子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虽然麦克风可以让孩子们听到老师亲切的声音,但无法让老师听到全班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声。</p><p>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次尝试“线上教学”之后的反思,是为了今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之路,都能够砥砺前行。因为,只有亲历“实战操作”的得与失,方能体会“纸上谈兵”的深与浅。停课不停学,学习在路上!</p>

教学

线上

直播

老师

课前

录播

这节

教学内容

平台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