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月10日,“全国知名专家公益直播活动”进入第10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晚上20点开始的直播是山东省泰安市深度学习研究分会崔成林老师,主题为《深度学习教学设计》。</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按录音整理,定有不妥,见谅!)</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持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忠然(重庆71中学副校长)</b></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欢迎大家参加由渝教深度培训和民建渝中15支部共同发起的渝教公益直播第10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张忠然,来自重庆市第71中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首先感谢渝教深度培训和民建渝中15支部为我们搭建的直播平台,为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免费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疫情之下以另外一种方式学习成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今晚为专家主持,可能有点紧张了,请大家原谅!今天晚上,无论我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了这个平台,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今晚的直播,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你静静的聆听,你会发现,今晚一定会与众不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晚的直播专家崔成林教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崔教授是正高级教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培训专家,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著名特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第四届全国教育创新先锋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课堂实践研究。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现代课堂构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已在国家和省市教育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今晚,崔教授讲的主题是《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相信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课堂如何设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崔教授是从一线教师磨练出来的,我们相信崔教授定会给我们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给予详尽的指导。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度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夜晚。</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主讲专家:崔成林</b></p><p>各位老师们好,各位朋友们好,唐主任好!</p><p>病毒无情,人有情。在这个特殊时期,重庆教育培训院唐健康主任组织了这次和大家的线上交流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p><p>今天呢,我给大家汇报的话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今天我们交流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并和大家,就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展开交流。谢谢各位!</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何谓“深度学习”</b></h1><h1>今天我汇报的内容,主要是给大家谈谈,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提倡深度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设计?</h1><h1>谈到深度学习,大家脑子里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不是又类似像素质教育、新课改一样的一定宣登的,搞来搞去,我们还不是要中考高考吗?戴着镣铐跳舞,怎么解决现实问题?</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首先,我想说,深度学习确实是新理念,是为了落实学科素养而选择的路径。</span>可以说,没有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就无法落实到课堂。</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深度学习不仅面向高大上的素养目标,还直指教学质量的提高。</span></h1><h1>实践证明,浅表学习属于<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量的学习</span>,只能通过题海实现,熟能生巧。</h1><h1>而深度学习属于<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质的学习</span>,也就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阶性学习</span>,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创造,可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h1><h1>在新课改中,我们遇到了学生参与导致教学进度完不成的问题;教师少讲,就像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深度学习应该勇于面对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h1><h1>谈到教学质量,很多老师一直认为,这改革、那改革还是不如自己练得多。固执的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h1><h1>那么我想,大家理性思考思考,传统的以讲代教,以听带写,以练代学,真的有利于提高成绩吗?</h1><h1>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小学数学“8的组成”的教学案例。</h1><h1>请大家对比分析,哪位老师的教学成绩高呢!</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1</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第一个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问答式教学。</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一上课就抛出了一个问题。</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8的组成”。几加几等于8呢,同学们想一想。</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提出问题后,老师马上开始了所谓的启发式教学。</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7+?=8,会填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学生集体回答,1。</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说,好,7+1可以组成8,那么,1+?可以组成8呢?7!学生仍然是集体回答。</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然后老师继续问,6+?可以组成8呢?孩子还没说,老师就说,好,那我们就可以说这6+2=8。</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样一问一答,一呼百应。老师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啦,课堂氛围好,但这种教学有利于成绩提高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如果认为这种问答式教学有利成绩提高,我想问今天听我分享的各位:</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8的组成,这种?+?=8,在小学自然数范畴里有几种组成呢?你们的答案是什么?</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估计,很多老师现在也没有想出来吧。</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这些从问答式教学走出的大人们老师们,也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知道8的组成有多少种。</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们,别不好意思!在我过去的讲座中啊,我当场问过很多老师,其中还有数学老师,他们的答案是5种、7种、8种等等,等等都有。</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8的组成到底有多少种呢?老师们的5种、7种、8种,答案是不是正确呢?我看够呛。这种问题咱们老师们都没明白8的组成有多少种,请问学生怎么能会、能理解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教学怎么提高成绩呢?</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2:</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与前一位老师不同,另一位老师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个老师采取的是一种情境式教学。</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大家看看这个老师,能不能把学生教明白8的组成呢?</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说:小朋友们,如果老师带了两个盆子,每个盆子里各撒一把米,有8只小鸡过来吃米,每个盆旁边会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呢?那么两个盆子旁边的小鸡有多少种组合呢?如果用数字表示,你会列出几种等式呢?</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然后,他让同学们思考,画图表示,然后把答案和同学们交流,和老师交流。</span></h1><h1>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吗?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吗?</h1><h1>在座老师们,估计你们这次应该有正确答案了吧!</h1><h1><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们先算一个,先算一下,一个盆子旁边有几只小鸡的可能性。对,一种,1只、2只、3只、4只、5只、6只、7只、8只。对,还有一个0只,因为可能1只也没有。</span></h1><h1>那么,老师们想一想:为什么第一位老师一问一答,看似简单,学生一呼百应,为什么学生并没有明白8的组成到底有多少种呢?</h1><h1>这说明我们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并没有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开发,不可能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h1><h1>而第二位老师呢,采用了情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h1><h1>让孩子们去形象的思考去画图表示。与同学们交流,一步步分层次的探究出答案。这样孩子们就经历了这个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产出了自己的思维成果。所以这种学习是一种真正的学习。</h1><h1>通过这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我们发现传统教学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有利成绩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会。</h1><h1>反过头来,我们回顾、反思第二个教学案例。</h1><h1>在第二个教学案例当中,没有情境性教学呢?有没有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呢?问题是不是一种开放性问题?学生画出来是不是属于做中学?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这不属于多维对话吗?这不全是新课改的理念吗?</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实,这种把先进教学理念融会贯通、智慧运用的学习方法就叫深度学习。</span></h1><h1>在第一个教学案例中一问一答。知识碎、活动浅、思维浅。他们都属于浅表性学习。而第二个教学案例采用了问题是教学情景式教学多维对话等教学策略。引发孩子的思维境界,能够引导学生实现高介思维,这就属于深度学习。可见简单的碎片化的机械化地听讲回答浅显的老办法。不利于教学品质的提升。而深度学习和缓解学生的厌学和缺乏思维深度的问题。有利于成绩的提高。</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什么是深度学习呢?</span></h1><h1>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学习的定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就是一种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和理解事物的思维过程。</span></h1><h1>填鸭式学习,死记硬背、草草学习,多做作业,固化了孩子们的思维,训练的是一种见了习题就条件反射式应答的虚假和浅表性学习方式。</h1><h1>真正的学习是什么呢?<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追根究底的找到答案,有理有据的解释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这才叫真实的学习。</span></h1><h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浅表性学习方式不符合学习的本质。</h1><h1>深度学习,是让学生动脑子,有思维参与的学习。</h1><h1>我们老师们在教学中习惯把<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成填空题</span>,然后让孩子一问一答,机械训练。这种教学又怎么有思维含量例证设计的发生呢?</h1><h1>我说,浅表性学习课堂,实际上是把一个立体变成一个面,一个面变成一根线,然后把一根线变成一个个的碎知识点。<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现在的教学就是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span></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为何提倡“深度学习”</b></h1><p>我们现在谈教学改革,实施深度学习,实际就是回到课堂应有的立体画面,回到教学因为有血有肉的教学本质特征。我说,课堂改革不是创新不是时髦儿,其实是一种回归,是回家,是回到教学的本质。</p><p>实施深度学习理念,反对这种碎片化教学。其实不是我们现代人的觉醒,在古代的教育大家们就指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p><p>《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记问之学”。</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span>意思是碎片化的记忆、填空式的问答。采用这种策略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就应该下岗。</p><p>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老师会有多少人下岗呢?大约有80%吧!80%的课堂,80%的老师都属于这种记问之学。</p><p>那么这种记问之学不行,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实施教学呢?其实我们古人在《礼记·中庸》中说:<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span></p><p>古人说得多好啊!真正好的教学策略就应该独立思考,明辨真伪,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然而,我们没有按照古人的智慧去做,教学简单化,浅显化了。</p><p>这种深度学习策略有用吗?</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可以看,现在的高考,考的是哪个层次呢?</span></p><p>“笃行之”,就是考孩子的做事能力,也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孩子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刷题能力。</p><p>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的教学不适应今天的高考命题方式!</p><p>我们现在的教学,真的适合高考、中考了吗?</p><p>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博学之”这个层面。让孩子多读,多说,多练,多考。</p><p>而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即面向高阶思维的独立思考,对比、分析,多维对话,我们并不关注,也不喜欢使用。</p><p>以这种“博学之”的学习方法,培养“笃行之”这种高考、中考,怎么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呢?</p><p>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深度学习策略,提高我们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科素养。</p><p>不仅是我们古代教育家们认为,经过学应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今天称之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深度学习教学策略。</span></p><p>2018年11月24号,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广州讲座中也指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金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两性一度”。</span></p><p>什么是“两性一度”呢?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何为挑战度?</span></p><p>挑战度就是要给孩子们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垫垫脚或者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不能大题变小题,小题变成填空题,然后一问一答,导致教学碎片化。</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何为高阶性?</span></p><p>吴司长认为,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养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p><p>我们知道,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我们可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这六个层次,记忆和理解以及简单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而复杂应用、分析、比较、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p><p>课堂教学应该引领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解决高阶思维问题和采取高认知教学活动。</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创新性是什么呢?</span></p><p>吴司长认为,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的互动性和先进性。以我看来,学生学习的创新性至少是敢于尝试。</p><p>自主尝试才会有创新,人云亦云,只敷衍教师的意思,教材的意思,怎么会有创新呢?老师没讲,学生先试一试,看看我是否能够解决;老师讲了,我们用老师的办法来解决新问题。</p><p>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自主尝试和在线性创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实际就是深度学习课堂的标准。</span></p><p>老师们说,这种深度学习会不会太难了?</p><p>学生薄弱、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够实施深度学习怎么办?</p><p>深度学习到底是难还是容易呢?</p><p>深度学习对于薄弱学校、薄弱学生适合不适合呢?</p><p>在这里我给大家一定要指明白,大家谈的复杂、难易是知识的深浅和问题的难易。</p><p>而我们谈的高阶性是指的是认知过程的高级思维和低阶思维。</p><p>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这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我们谈的记忆、理解等等,这属于认知的方法和过程。</p><p>你不能把这种记忆、理解等等,说成是难和易。我们说,创造维度就一定比记忆维度难吗?这种不一定。</p><p>其实,我们说的难易、深浅,是指的知识的深浅、问题难易。难度,深度、厚度广度、宽度,并不是指的是我们的深度学习策略。</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3:</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荷叶圆圆》是小学一节语文课。很有情趣,琅琅上口。《荷叶圆圆》,这节课有两个猎物,一个是要背诵全文,一个是仿照句子造句,或者是仿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对小孩子们来说,是把《荷叶圆圆》背诵困难呢,还是模仿《荷叶圆圆》的句子造句难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那么,背诵是低阶思维。仿写,属于创作思维。那么仿写,就属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策略。如果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背诵上,孩子背起来难,保持起来难,过一段儿就会忘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如果是仿写、造句呢,那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难以忘记。</span></p><p>因此,深度学习并不一定难。浅表性背诵这种简单方法不见得简单,认为深度学习难浅表性背诵简单,其实,这是不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不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所造成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综上所述,什么是深度学习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深度学习是集一切优秀教学成果之大成,国内的、国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于孩子思维开发的都是好的教学策略,都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span></p><p>深度学习不强调流程、缓解、模式,什么三步六环、什么三四四次教学模式,它拘泥于技术,而是指向高阶思维活动。</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深度学习的课堂如何设计</b></h1><p>那么,深度学习如何落实到课堂呢?必须通过深度学习设计来实现。没有优质的备课,哪有优质的课堂。</p><p>那么,深度学习如何设计呢?深度学习,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设计。</p><p>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呢?就是目标、教学、评价一次性原则。不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和评价指标保持一致。准确的说,必须和目标保持一致。没有目标指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是不正确的。目标才是教学的方向。</p><p>深度学习设计,要求重新思考以下问题:</p><p>第一个,为什么教?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p><p>第二个,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不能直接给孩子的。应该把内容问题化、任务化。让孩子去完成,去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达成。教什么,实际是问题与任务。</p><p>第三,怎么教?也就是方法问题,方法也不能直接给孩子。必须转化为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方法,养育策略也就是活动设计。</p><p>四教的怎么样?其实就是教学评价问题。</p><p>深度学习设计要求回答:</p><p>为什么教?</p><p>目标设计,教什么?</p><p>问题设计,怎么教?</p><p>活动设计,教得怎么样,教的什么程度?评价设计。</p><p>也就是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抓住这四个元素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理想的深度学习目标。</span></p><p>那么深度学习设计不仅仅强调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还特别强调,必须有优质问题,用大问题来统领课堂教学。同时,深度学习不仅仅要给孩子们任务,还必须给予活动支架。</p><p>我们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生,只是谈到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却没有让孩子们怎么去自主,怎么去合作,怎么去探究。</p><p>就像让孩子去爬山,而不给台阶,孩子怎么完成这个任务呢?</p><p>所以,深度学习设计必须有好的问题,同时搭建活动学习支架让孩子拾级而上,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达到深度。</p><p>那么深度学习为什么特别强调评价呢?咱们可以举几个没有评价的教学案例。</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4:</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小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能说清算法算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说清算法算理”,说清哪些算法算理呢?说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成了这个目标呢?如果老师没有评价标准,请问你怎么把这节课讲到位,讲清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评价、量规,他怎么知道什么叫高质量,什么叫达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其实“说清算法算理”至少四个“说清”:说请计算的顺序,二说清商的位置,三说成余数的处理,四说清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span></p><p>可见,只有目标,没有标准,教学其实就难以实现所谓的有效与高效。目标的“目”,其实就是靶子,目标的“标”其实就像靶子上的十环、九环、八环,是个标准。</p><p>我们现在的课堂,只有方向、目的地、靶子而缺乏标准。那么,我们怎么实现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呢?</p><p>不仅如此,在我们课堂让学生解决问题、给予任务时,也没有评价标准的帮助。</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5:</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比如说,《端午的鸭蛋》,仿写这篇文章,那么怎么仿写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老师没有给予明细的评价标准,比如说,写多少字、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文字上有什么要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没有评价标准,孩子们怎么去写优秀的作品?学生只能猜测老师心目中的标准。另外,写完这种仿写以后,学生之间如何自评、如何互评?老师又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呢?</span></p><p>可见,没有评价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6:</span></p><p>这里我再给大家举一个案例。</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小学语文《春夏秋冬》这节课。有一个目标是“会规范书写春夏秋冬这七个生字”等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想问大家,这个目标中的“会”,什么叫会,什么叫不会呢,什么叫规范,什么叫不规范呢?我们如何去衡量孩子们的写字水平呢?如果没有标准,这种目标就大而化之,很难高质量地完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其实要想规范书写,必须注意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写字的姿势,整洁度和正确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有了这种标准,老师的教,就可以按照标准去执教;学生的学,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高质量的学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那么有了这种标准,我们在课堂上怎么组织学习活动呢?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目标设计一个评估方法。比如说,布置学生书写到黑板上,在多媒体上投影,呈现学生的书写过程和书写好的作品,然后学生之间互评,老师盖棺定论最后评价。</span></p><p>你发现,<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目标,做什么任务,怎么做;怎么检查和评估,这就是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span></p><p>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尽给些孤零零的这种冰冷的评价标准是不行的,我们还有引入一种交流性评价。<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比如,老师强调了这些写字姿势、这些写字标准,然后在黑板上范写,学生根据老师的范写书写的七个生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想问大家,学生写完以后,你将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呢?优秀的老师、成绩高的老师都知道,下一个教学环节特别重要。而且新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个环节,结果下了很多的力气,却难以提高成绩。</span></p><p>在学生书写完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来展示、来交流。学生之间核对、指正、矫正、反馈,这不就是交流性评价吗?</p><p>如果重视这个环节,懂得这种评价的老师,他的教学质量高,学生也学得明白。而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听、学生做,而不注意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种教学应该讲,叫劳而无功,下力很多,很难提高成绩。</p><p>除了目标导向评价,过程性嵌入评价。我们在决心完以后还要通过作业,通过检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叫结果性评价。</p><p>大家看,这有什么目标以后,我马上<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设计一个达标、评估的标准和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问题解决和活动开展,我提供一个评价量规,引导孩子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在学习结束后,再给作业和检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叫全程测评。</span></p><p>有了这种评价指标教学就能实现精细化。</p><p>我说,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让我们的教学进入用标准的时代,进入了精细化时代。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种评价标准——类似中考、高考的评价标准,去审视和验收每个目标的达成度时,去引导每个问题的高质量完成时,去组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时,我们的教学质量还不能提高!优秀的教学质量,原因每节课一节课,一节课的积累,只有每节课都优质了,才能够诞生最后的成绩。</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案例,来回顾复习今天讲的内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案例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是小学数学《年月日》的整理和复习。按照老师的设计,这个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目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一、总结归纳年月日这单元知识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二、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学习完了以后的果子是什么呢?这种目标有利于学生操作吗?我们如何检测这种目标的达成没达成呢?所以这种目标提供给学生和不提给学生价值不大。</span></p><p>如果我们把这种教学目标改成,如下的设计呢!</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一、以同桌为单位做一幅思维导图,总结归纳这单元的知识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二、调查不同同学的出生年月日,比较一下,他们谁大谁小,相差多少天。</span></p><p>你看,这种目标,学习完后的果子,思维导图和解决的某个问题,谁来做、怎么做都有利指导学生发生深度学习。</p><p>当然,有了目标之后,我们怎么检测这个目标的达成呢?那么目标一,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做还是没做做的,质量好坏来检测。</p><p>而目标二呢,就可以让学生设计这么一套应用题或者完成老师出的一个应用题来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p><p>你发现我们的教学处处都在评价。紧扣着目标的完成有效的设计学习活动,并且设计这种评价标准,确保教学的高质量。</p><p>那么这种目标怎么达成呢?必须还有问题、活动等等教学设计。</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比如,目标二,我们就可以设计这么一个问题,2008年10月25号和2008年2月4号出生的两个同学,谁大谁小,大多少天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个问题如果比较这两个同学的大和小,这是一个浅表性问题。</span></p><p>可是,大多少天呢?需要平年、闰年、大月、小月,是这个单元整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这是一个优质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问题来检测目标二的达成。</p><p>但是有了这个任务,学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的常规教学往往是给你一个题,然后让同学们去做吧!做完了以后,我再评价你好与坏。</p><p>没有给予登山的台阶,没有给予活动支架,所以学习很难发生。</p><p>大家要知道,<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发生学习的铺者、搭建桥梁者。我们应该在这个任务之后,再设计活动,让孩子拾级而上、蹬着台阶到达山顶。</span></p><p>这个活动可以设计如下:</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活动一</span>,主题审题,给同桌说一说解题思路;</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活动二</span>,独立列出计算公式,得出计算结果,可采用分段计算法;</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活动三</span>,四人一组,按顺序批阅。实施沉默的、安静的小组合作。</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活动四</span>,两人搭配上台展示,一个同学讲。</p><p>展示的两个同学,一个同学讲,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另一个同学分析,在计算过程中特别注意的易错点、注意的事项是什么。</p><p>有了这种活动及时提示,孩子们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学习。</p><p>所以,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强调这种搭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支架</span>就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能够实现自主合作。</p><p>有了这种活动支架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给予<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评价量规</span>,告诉孩子,这个题的解决质量好与坏。</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设计如下,</b></p><p>能用上大小月计算,但计算结果错误,1分。</p><p>能用上大小月、平年、一年,这是知识点,但仍然计算错误,2分。</p><p>能用上大小月、平年、闰年,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来计算,结果是正确的,5分。</p><p>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谁不愿意希望得5分自愿要1分、2分呢!这样就引导孩子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p><p>而且,<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种分层评价,其实也给每个同学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引领的他的发展,还有利于孩子的自评和互评。</span></p><p>那么,在课堂上要想学,当学生真实的发生学习,你必须告诉孩子们,做什么,那就是问题和任务;怎么做,这就是活动的方法;做的怎么样、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评价。</p><p>而<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题、活动、评价必须指向目标的达成</span>,这就是三为一体的深度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策略。</p><p>有了这种策略,就可以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当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深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span>,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也不可能今天就能分享完毕。</p><p>在以后的机会当中,如果有可能,我再和大家进行汇报,向大家学习,共同促进我们课堂学习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孩子的学科素养发展,解决这种沉重的负担,很难以提高质量的问题。</p><p>今天呢,我和大家的汇报都是一家之言,再加上这种线上直播,应该说不熟练,问题很多。请各位多多包涵,谢谢各位,谢谢各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互动交流</b></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崔成林(深层学习) 崔老师您好,辛苦了,想请问您情景教学适合哪些年龄段?</span></p><p>哈哈,这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问情境性教学适合哪个年龄段?</p><p>应该说就是情景啊,从幼儿园就开始实施。我们刚才谈到了深度学习和浅表性学习。有的老师说,深度学习只能适合高年级,而浅表性学习呢,只能在低年级。我开句玩笑,难道我们的幼儿出生以后只让孩子死记硬背吗?我们当妈妈的会不会问一些?你看哪一个环节更好啊?你喜欢哪一个呢?这不就是深度学习吗?</p><p>同样,我们从幼儿开始,是不是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情境,让孩子去了解呢,你看爸爸在做什么呢,爸爸拿着两个苹果。那么这两个苹果,你爱吃哪一个呢?你爱吃红苹果呢,还是爱吃绿苹果呢。这不都是情景吗?所以,情境教学不仅适用于高中、初中、小学,同样是可以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好,回答完毕,请老师们多多批评。</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崔老师的课讲得很受用。谢谢😜 您!我想问:深度学习有模式可套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个问题,老师们提问,深度学习有没有模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定之规。核心素养起草组组长林崇德曾经谈到过思维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提供孩子优质问题,然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二步呢,就是制造认知冲突。让孩子产生深度思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三步呢,就是多维对话。学生动脑子,这就与自我动画。学生看书与文本,动画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种深层对话和师生对话。中国多维对话以后解决了问题。那么用这种问题来反思,这叫思维建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解决问题,拿出了方案之后,我们把这种智慧方略遇到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这叫思维迁移。所以,问题导入、引发认知冲突,作为对话思维建构,思维迁移,是思维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其实也是深度学习的基本模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的老师说,那么我们的上课与备课有什么关联?其实我们传统的备课。老师们,咱们都知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天下老师一大抄。我们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参的搬迁。没有实现老师的创作。而这一次,要求老师们进行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要想在抄袭这种教案,现在的教参网上资料都没有,需要老师们去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设计。而这种创造性教学设计特别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有利课堂品质的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刚才老师们谈到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深度学习社区怎么解决薄弱学生,薄弱学校的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回答,我说,这些薄弱生如果采用死记硬背办法,是越学越笨,越学越难,越学越厌学。为什么两级分化,我们老师们往往优秀的时候采用高级思维分析,比较创作这种高阶思维来学习。而深度学习。北极处的东西。机械的掌握那些基础训练,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难度。所以刚才在讲座中我就谈到了。深度学习。不是男。全表学习也不容易。要理解这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总之吧。深度学习呢。能够寻找我们现在也优秀的教学策略,然后加以综合运用。找到我们现在教学改革的出路。而不是那种形式模式来打天下。深度学习的最大好处是。让我们的教学回到教学本质当中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崔成林(深层学习) 崔老师您好,我的意思年龄小需要情景教学,孩子才能理解,那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等常常实施情景教学吗?</span></p><p>刚才呢,我以为咱们主持人还要进行总结,所以我留了几分钟。老师们谈到的这些问题呀。我看到一个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应该不应该实行情境教学。其实我们现在倡导的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哪一个都不能离开教学情景。所以,借不下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更有利成绩的提高。</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请问例如体积相等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关系问题,如何讲解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问:谢谢崔老师,受教了。请问以后在哪里还可以听到您的讲座,或者说向您学习,或者有什么书之类的可以供我们学习?</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员感受·经典摘录</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我想说深度学习确实是新理念,是为了落实学科素养而选择的路径。可以说,没有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就无法落实到课堂。深度学习不仅面向高大上的素养目标,而且还直指教学质量的提高。</span></p><p>2.这种把先进教学理念融会贯通,智慧运用的学习方法就叫深度学习。</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追根究底的找到答案,有理有据的解释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这才叫真实的学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4.我说课堂改革不是创新。不是时髦儿,其实是一种回归,是回家,是回到教学的本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5 深度学习设计要求回答为什么教?目标设计教什么?问题设计怎么教?活动设计教的怎么样?教到什么程度评价设计。也就是说,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抓住这四个元素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理想的深度学习目标。那么深度学习设计不仅仅强调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还特别强调,必须有优质问题,用大问题来统领课堂教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感谢何主任提供的崔老师的讲课文稿!这堂课对于我来说非常受用,目前在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设计上,我们都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这堂课给我们在专业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今天打开您的美篇,结合崔老师的语音讲课再次进行了复习。</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美篇作者简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