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疫情危机,却也是教育的契机。</b></p><p><br></p> <p>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现在已经开学了。</p><p><br></p><p><br></p><p>以往开学后,许多家长就会把孩子交给老师了。</p><p><br></p><p><br></p><p><b>而现在家长和孩子呆在家里,老师管不了孩子,却也正是家长重新认识父母之责的契机。</b></p><p><br></p> <p>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把改变自己孩子的担子交给老师,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p><p><br></p><p>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p><p><br></p><p><b>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自己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b></p><p><br></p><p>说一千道一万,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p><p><br></p><p>但你不一样,<b>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b></p><p><br></p> <p>因为老师再好再负责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5个方面。</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01.老师给不了孩子的五个方面</b></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b></p><p><br></p><p>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p><p><br></p><p>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p><p><br></p><p>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p><p><br></p><p>老师只是传业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p><p><br></p><p>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p><p><br></p><p><b>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b></p><p><br></p><p>手机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p><p><br></p><p>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p><p><br></p><p>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可能强迫孩子做到呢?</p><p><br></p><p>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好学生。</p><p><br></p><p>所以,<b>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b></p><p><br></p><p>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p><p><br></p><p>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p><p><br></p><p>你家里的藏书多,孩子自然就读的多。</p><p><br></p><p>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p><p><br></p><p><b>人和人之间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展现出来。</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b></p><p><br></p><p><b>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b></p><p><br></p><p>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p><p><br></p><p>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b></p><p><br></p><p><b>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b></p><p><br></p><p>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02一起在家的日子</b></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教育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事业</b></p><p><br></p><p>有人曾经统计过从2008年到2019年全国高考状元父母职业情况,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老师。</p><p><br></p><p>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们背后的那些故事,但猜也能猜到,所有的状元家庭,肯定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p><p><br></p><p>当然,并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p><p><br></p><p>但父母是老师的家庭,确实存在一个优势,那就是和孩子拥有同样的假期。</p><p><br></p><p>而现在由于疫情的因素,大多数父母都和孩子呆在家里,都拥有一段和孩子共处的超长时间。</p><p><br></p><p><br></p><p><b>一起在家的日子里,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b></p><p><br></p><p>借这次超长的居家假期,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p><p><br></p><p><b>首先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学习生活的计划表。</b></p><p><br></p><p>有些家长直接给孩子定个计划,孩子是执行者,家长是监督者,那就很容易使亲子关系紧张。</p><p><br></p><p>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定计划,再由家长协助修改计划。</p><p><br></p><p>只要期间家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孩子就会在一遍一遍的计划执行中,自我纠正、自我成长、自我完善。</p><p><br></p> <p><b>其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借助各种网络课程资源或书本让孩子尝试自学。</b></p><p><br></p><p>对孩子来说,自学是其一生都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p><p><br></p><p>在家的日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试错,让孩子自己感受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会哪些知识,又有哪些知识自己学不明白,还需要帮助?</p><p><br></p><p><b>在这期间,家长要充分肯定孩子通过自学取得的进步,培养孩子自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b></p><p><br></p><p>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加强拓展学习。</p><p><br></p><p>可以鼓励孩子上网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p><p><br></p><p>所谓教育,就像是陪一个人经历一场与困难挑战的旅程。</p><p><br></p><p>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肩并肩一起努力。</p><p><br></p><p><b>疫情的危机,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机。</b></p><p><br></p><p>除了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03返岗后每天6个“一分钟”</b></p><p><br></p><p>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p><p><br></p><p>3月到了,全国大多数企业已陆续复工了一段时间。</p><p><br></p><p>白天重又忙碌起来的家长们,其实每晚只需6个高效的“一分钟”,就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p><p><br></p><p>毕竟,<b>陪伴孩子的精髓不是时长,而是时效!</b></p><p><br></p><p><br></p><p>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倾听</b></p><p><br></p><p>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p><p><br></p><p>不要总是父母说,孩子听;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他还不懂”。</p><p><br></p><p>其实,从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p><p><br></p><p>每天一分钟,换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一下他们的呼声。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p><p><br></p><p>用心倾听,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什么都懂!</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示爱</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br></p><p>爱与陪伴,是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的。</p><p><br></p><p>每天一分钟,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头,给他最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的爱他。</p><p><br></p><p>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别总是抱怨他的成绩,剥夺他的爱好……</p><p><br></p><p>爱孩子,请给他足够的自由和尊重。</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参与</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br></p><p>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p><p><br></p><p>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p><p><br></p><p>每天一分钟,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多听取他的意见,并尽可能达到共识。</p><p><br></p><p>当然,参与过程中,应尊重与引导并重,不能什么都顺着孩子。</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赞美</b><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br></p><p>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为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p><p><br></p><p>陶行知听闻说道:“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p><p><br></p><p>他亲自到朋友家,带那个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兴奋,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师傅修表。</p><p><br></p><p>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不要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优劣。</p><p><br></p><p>每天一分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恰当的赞美。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鼓励</b></p><p><br></p><p><b>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b></p><p><br></p><p>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别把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p><p><br></p><p>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时,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p><p><br></p><p>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p><p><br></p><p>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p><p><br></p><p>每天一分钟鼓励孩子,使他充满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分钟矫正</b></p><p><br></p><p>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p><p><br></p><p>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p><p><br></p><p>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p><p><br></p><p>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不敢抬头。</p><p><br></p><p>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迟疑的接过糖。</p><p><br></p><p>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p><p><br></p><p>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天底下没有哪个孩子能随随便便成功,坚持每天6个“一分钟”,做孩子最好的老师!</b></p><p><br></p> <p>疫情过后,当你又忙碌起来时,记得无论多么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在孩子身旁,伴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p><p><br></p><p>我们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等他长大了,他会远走高飞,他会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再想和他多说几句话都很难。</p><p><br></p><p>所以,请珍惜孩子陪在身边的每一天!</p><p><br></p><p>孩子的世界干净纯粹,他需要的,仅仅只是18年里一天天的陪伴和鼓励。</p><p><br></p><p>那些来自父母的爱,是他跌倒时重新站起的勇气,带着这些爱上路,孩子的脚步会充满力量。 </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子女失败的缺憾。</b></p><p><br></p><p>那些落下的工作,你还可能通过加班赶工补回来;而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却会变成最深的遗憾,让你悔不当初,却又无力追回。</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