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王喜凤是从裴寨大家庭微信群里,三八节前夕,她被授予张村乡“好媳妇”。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裴寨是全国文明村,裴春亮书记一直很重视村民道德建设,别的不了解,但要说起孝老爱亲典型,我认识的年长一点的贵先婶、爱妞嫂子,年轻一茬的贾丹、张影,大家做的都不错,在裴寨“好媳妇”是大多数,并不是特别的存在。 这会儿微信群里热闹起来了,祝贺声、点赞声此起彼伏,面对一片赞誉,王喜凤说<b>“要说好,俺两个嫂子才是最好的媳妇,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小事!”“媳妇和媳妇处境不一样!”</b>裴书记回复。 <b> 王喜凤什么处境?她是那个特别的存在吗?</b>讲解员的直觉告诉我这里面有故事,我决定认识一下她。 初见王喜凤,她和三名同志正在裴寨村疫情防控检测点值班。一米六的个子,容貌俊秀,说起话来声音爽朗、干净利落。简单寒暄之后,我见到了她的婆婆,91岁的牛凤英老人。说起子女,老人一脸幸福:“我有仨儿俩闺女,仨儿媳妇长得都可俊,我可满意!” 1988年,20岁的王喜凤从张村乡牛村嫁给了和她同龄的裴寨村民裴秋成,第二年女儿裴会民出生。喜凤漂亮贤惠,秋成勤劳能干,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幸福美满。可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农历七月初五,秋成在山上出工时被落石砸伤,不治身亡,那一年喜凤25岁。 失去丈夫的女人犹如无根的浮萍,喜凤还那么年轻,婆婆心疼她,再三劝她改嫁,1995年王喜凤与辉县市孟庄镇范屯村范二顺结婚。遵从婆婆意愿,闺女会民留在了奶奶身边。出嫁前一天,喜凤回裴寨与婆婆告别,这是她生活多年的家呀,有那么多回忆和不舍,她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b>“妈,我走了,以后就是您闺女,您啥时候都是我妈!”</b>多年的情分涌上心头,婆媳俩抱头痛哭。 时间一晃,25年过去了,如今52岁的王喜凤当上了姥姥,大女儿裴会民成家后仍和奶奶住在一起。二女儿范梦珂也已大学毕业,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您媳妇好不好?”我开门见山。<b>“可了好呀!没有俺儿二十多年了还跟我可好,难瞅这人!就是跟谁在一起过也不会处得这么好,对足我了!”</b>牛凤英夸起儿媳妇底气十足。<b>“我穿的衣服都是她给我买的,隔三差五来给我洗澡、理发、洗衣服,好了很。”</b> <b>“两好搁一好。”</b>王喜凤说,<b>“改嫁这么多年,裴寨俺妈、哥哥嫂嫂,包括村干部没有人外气我。裴寨俺妈对我比对她俩闺女都亲。我在商业街上卖手机,知道我爱吃枣花馍,俺妈经常蒸好拄着拐杖去给我送。哪一次回家都给我拿这拿那,有啥好东西都想着我,跟亲妈一样。”</b> “孝敬老人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具体到现实生活,有时会觉得精力有限、力不从心,您有没有这样的苦恼?”我道出了心中的疑问。<b>“我老公范二顺是独子,公公今年74,婆婆76,我娘家母亲76,加上91岁的裴寨婆婆,一共四个老人需要赡养。每次给老人买衣服,我不偏不向,三个老太太一人一套,尺码不同。我娘家在裴寨附近,每次洗澡先接上牛村母亲,然后带着裴寨婆婆一起去。其实我脾气不好,可自从嫁过来,婆婆不喜欢的事我没做过,不想惹老人生气。我常对闺女说,您姊妹俩谁要是跟婆婆处不好,别和我说,告不赢。孝顺孝顺,顺就是孝,是最大的孝。”</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王喜凤给婆婆买的棉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王喜凤同时获评张村乡和孟庄镇范屯村“好媳妇”)</b></font></h3> <b style="">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王喜凤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b>每次过生日,她一定会把娘家母亲接过来,在她看来,过生日最应该感谢的是母亲。有一次生日宴,一大家子聚在饭店,服务员送生日祝福,问:“今天谁过生日?”“我。”王喜凤说。“您闺女、儿子都到齐了吧?”“我俩闺女,没儿子。”话音还没落,女婿孔卫明蹭地站了起来:<b>“有儿子,儿子在这儿了!”</b>王喜凤眼泪刷地就出来了。<b>“以后我再也不说没有儿子了,女婿就是我的儿!”</b>那一刻,她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b> 幸福在哪里?就在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里,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b> <b> 王喜凤,你孝敬老人的样子真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