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县李家五代人家风传承

直播山西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u>走进好人县和美家庭</u></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李老校长活到老学到老一生如此。</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第一节:李老校长简介</b></p><p><br></p> <p> 简 历</p><p> 李新民,男,现年93岁,出生于1921年12月30日(阴历),系隰县寨 子乡寨子村人。家庭出生下中农,初师文化程度。一九四八年参加教师工 作,离休前任隰县黄土小学校长。</p><p> 一九四一年至一 九四二年在隰县黄土义泉高校念书。一九四三年毕业于义泉高校,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到现陡坡乡环珠村当老师一年。</p><p> 一九四四年 至一九四七年于山西省第一师范(晋立一师)毕业。由 于日寇侵略使太原沦陷,该校曾先后移居陕西省宜川县,后又移至韩城县, 于一九四六年落地乡宁县。</p><p> 一九四八年参加工作,经过半年在太原集训,后半年被分派到义泉中 心校担任校长,直至一九四九年。</p><p>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0年任大麦郊(现交口县)区政府文教助理员。 一九五0年至一九五二年任隰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督学。</p><p> 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六年任隰县午城完小校长。期间于一九五五年 被县上派往太原中教班培训一年。</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 一九五六年调往黄土完小担任校长。并一手负责筹建黄土中学的建设 工作,同时担任黄土中学第一任校长。两年之后又担任了黄土联合校长。 若干年后又返至黄土小学担任校长。直至一九八二年正式在黄土小学离休。</i></b></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李老夫妇长女李桂珍曾是70年代的公社书记,历任县妇联付主任,民政局付局长,政法委副书记,县检察院检察长,县政协付主席等职务。</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老校长长女女婿送外甥刘文杰当兵时留念。</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大外甥孙女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老校长先后送十二位亲人当兵保家卫国,有十多人起步于人民教师,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早在25年前,李老校长家在全县组织的文明家庭汇演时,获得第三名。图为女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侄女、侄子和伯伯叔叔同台演唱会</b></p> <p>李老夫人八十大寿时。</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第二节:李老校长夫人生平介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人小学毕业,但受丈夫影响也常常爱学习、爱读书读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人出身大户人家,身上透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持家有方贤妻良母,为人处事善良厚道,上得厅堂入得厨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李老夫人在姐妹九个中排行老大,一生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年幼经历了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人生之苦,其一生善良纯朴、处事厚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中国典型的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她虽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女性高尚的美德。她不仅大力支持丈夫做好人好事,自己一生也是心怀慈悲、乐善好施。在黄土村居住时,她的裁缝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谁家有红白喜事做被褥衣裳她都有求必应,左邻右舍有事她都跑前跑后尽力帮忙,还经常督促孩子们给邻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逢年过节,她惦记着每一位亲人,即使在那个困难的时期,她也会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细粮留存下来,招待亲朋好友,她总是与邻为善,帮人所难,记人好处,容人短处,家里有个好吃的她都要拿出来给左邻右舍分享,即使讨饭的上门她都会亳不吝啬热情接待!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家家都很困难,卫生条件也不太好,下乡干部而又都愿在李老家中吃派饭,她常常有细粮吃细粮,没细粮就粗粮细做,而从未要过粮票和钱,公社、大队、小队及下乡干部都是齐声称赞感动不已。她把美名留在邻里,传为佳话。她的一生是相夫教子、以礼待人的一生!相夫勤勉同心,教子严慈相济,她常常教育子女,“过日子要仔细,为人要厚道”;“吃亏是福,诚信是金”;“做人要目光远大,志向高远,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她心怀感恩、不计得失的大家作风,深深的影响着子女们,在父亲母亲的教导下,儿女各有成就,孙辈事业有成,分布在北京、太原、临汾、隰县等地不同的工作岗位,担任着工作重任。子女们从小就懂得了孝顺和德行的重要,良好的家风成就了李家美好的生活,成为祥和亲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她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坚强伟大的一生!她遇到的苦难总是自己承受,不愿给孩子们增加负担。那时,她脚腕骨折,她怕耽误儿女工作,坚持自己做饭做家务,她胳膊骨折,进行过两次手术,却没有因疼痛哭叫一声,卧床四年,她与病魔顽强抗争成为佳话。她用母爱和奉献,支撑了一个大家庭的兴旺发达。如今儿女幸福美满、生活安康,孙辈成家立业、勤奋上进,和美之家其乐融融、幸福安康!李老夫妇的这些富贵精神财富,传承的良好家风,将永远激励着、鞭策着李家后代奋发图强蒸蒸日上!李老夫妇的言传身教给儿女作出了很好的榜样。</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李老夫人儿时照。</i></b></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人姊妹八人,临汾四妹不在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人姊妹们七人和老母亲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现在深圳的外甥薛绍文结婚留念。图为长辈们和小俩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李老夫人八十大寿合影留念。图为长辈们和表姊妹们。</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第三节:李老校长老母亲社会背景说明</b></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为李老校长兄弟三人。</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十世纪初,五岳呻呻,大地昏昏,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李老校长的父母李康盛、张三花是民国时期千百万劳苦大众家庭的一个缩影,战乱年代养家糊口、传宗接代已是这个本分人家最基本的愿望。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军阀割据,动荡不安,别说是接受教育,连起码的生存都是问题。 但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农民勤奋踏实肯干的精神,更具有与众不同的超越当时一般农民的思想,凭借自己的苦打实战劳恳耕作,硬生生的供其三个儿子完成了完小学业,起步均都从事过教师工作,除李老校长一生从教外,长子和次子后来都从事了不同的工作。</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 图为李老校长老母亲,其父英年早逝!</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李老校长老父亲李康盛在民国时期的地契(契约),现在隰洲图书馆保存。</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地契(契约)译文。从地契看李老校长的父母亲也是实实在在苦打实熬以农为生,能奋斗下这么多的土地来之不易,也属当时社会要强的超强的最基层的农民,受死受活的一心要供儿子们上学,想着通过上学读书让儿子们成事!</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 李老校长哥哥李兴邦,地下党员,1921年4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并于次年奔赴延安,先后在军委三局“电信工程专科学习”,在新华通讯社新闻台工作。建国后由新华社调入邮电部工作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1958年李兴邦响应中央号召支援西北,回到曾经战斗和工作十余年的陕西。先后任陇县、千阳县邮电局局长、电力局局长等职务,经历了无数坎坷、风雨起伏,于1979年离休安度晚年。</i></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弟兄三人和李老夫人在隰县合影留念。</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哪一年李老校长的大哥和侄子从西安回来,兄弟三人团聚留下的珍贵照。</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夫人八十大寿时,李老校长的小弟携儿女孙子和老夫人合影留念。</b></p> <p>李老校长的长女和堂兄一家在北京合影。堂兄的女儿南开大学毕业,在京工作并成家立业非常优秀!</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  第四节:李老夫人薛氏先祖简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 薛氏家族简介</i></b></p><p><b> 薛氏《崇山堂》家,起始商埔、福诚宮。据传祖籍隰县五里后刘姓,因异到千家庄薜氏家过继随姓薛氏续《崇山堂》。先人薛和,其兄弟八人,于清光绪三年间饿死六人。薛和生子薛锦魁,与薛占魁(抗日英雄)系叔伯兄弟。薜锦魁娶妻秦氏(上友村),生有四子一女。</b></p><p><b> 长子薛忠<隰县县志有载>生于1887年。山西优级师范毕业,一生从教重教,先后任省立二中(运城)、六中(临汾)、九中(隰县)、隰县女子两级小学等教师、学监、校长等职。生有一男三女。1938年遭日军溃兵枪击身亡,享年51岁。</b></p><p><b> 次子薛恕,生于1893年,河北保定军校毕业(与博作义同班同学)。由于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崇信基督教,不愿从军而转入内蒙古地方从事教育事业。生有一男二女。卒于1976年,専年83岁。</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子薛志,生于1900年。由于兄弟皆在外,家中老人需要他关照养老,故其小学毕业后即留家乡从商。其人老实忠厚,善良仁义,全国解 放后在社会各级领导与好心人帮助下,进县城定居入社。为供养多子女入学读书,.其人意恒志坚,做过卷烟,磨对香油,做过收粮记帐员,担任过生产队食堂事务长等。在一手致残的状况下,年近七旬,还坚持为队里发茅粪票等劳动。生有二男七女。卒于1978年,享年78岁。其前妻病逝后,留有一男二女,最小的不到两岁。在这老少不济,穷困潦倒之际,娶了二房李氏。李氏出生于永和县东峪沟李氏大家族,世代为官,家教甚严。李氏受其熏陶,无愧大家闺秀,厚徳人衷,治家有方。其又生一男五女。其善待子女,不分厚薄,不论亲疏,一 视同仁,她知 礼仪,重知识,在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苦的状况下,变卖家产,东挪西借供养九子女全部上学读书。供养出师范生四人,初中生 三人,小学 生二人。生活的艰辛,练就了其自强不息、至诚至善的个性。其一生子女多、家族大,无论家族与左邻右舍,一概以诚相待,和睦相处 ,待人如宾。她还常常帮贫济困施舍救人,家族内外,无不赞赏起敬。 </b></p><p><b> 四子薛徳,生于1907年,进山中学毕业。当过警察、村长等职。其多才多艺,善交于人,待人亲近;喜读书报,颇识大体,性格乐观豁达, 解放初期因会烧菜,做过县委炊事员,后一生务农。生有二男一女。卒于1990年,享年83岁。</b></p><p><b> 女儿薛妞,生于1896年,嫁于县城员家,失夫后又嫁于午城王家。生有二男一女。卒于1939年,享年43岁。</b></p><p><b> 薛氏《崇山堂》家族,久居于山西省隰县。在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舒适宜居,一川碧水两岸锦绣的土地上,薛氏《崇山堂》家族子弟亦工亦农,亦文亦武,遍布中外各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国)为国效力,繁衍生息,迄今已拥有二百余人口的大家族。在遵循勤俭淳朴、厚徳淸风、邻里相助,扶贫济困,真诚友善,崇文崇德的家规家教影响下,当今英模辈出,名扬四海。为重训家规,相得益彰, 世代相传,以育后人,特初建《崇山堂》世系影集,便于子孙后代铭记利行,永世不忘,与此而为。</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民国时期古照片,图为先祖和李老夫人的长辈们,当时的李老夫人还是幼儿,其他的幼儿应该是李老夫人的堂兄妹们!</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五节:怀念李老夫人父母亲</b></p> <p>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不觉我已将近六旬之人,而我们的外公已先逝三十九年,外婆也已去逝二十八年了。虽时隔久远,但外公外婆和蔼可亲,仁慈宽厚以及她(他)们艰辛生活,勤俭持家,诚恳为人和待我们火一般的亲情,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已钻刻下深深的烙印。他们的言传身教往事历历在目,使我们终身难以忘怀。</p><p>我们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去的最多的地方而又最想去和最亲近的地方就是外婆家。那是县城中心的—个小四合院。小院虽然面积不大, 却住着外公外婆、大舅、小舅和四外公外婆及堂舅全家共计二十多口人。其一大家族人几十年如一日,和和美美相处,其乐融融生活。生活虽说艰苦,但能互敬互爱、互勉互励,同甘共苦,和睦相处。我们从未见过有任何纠纷和矛盾出现。我的母亲辈姊妹九人,后来又先后生育有我们表 姊妹计四十三人。我们都把这个四合小院当做开心乐园。我常跟母亲去外婆家,每回都会相遇和许多表姊妹们在一块吃喝玩乐,嬉戏打闹。在后来有了曾外孙和曾外甥女更是如此。特别是逢年过节,外婆家即是我们的必去之处和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在那个困难年代,外婆总会烧菜做饭给我们做好吃的。我们要吃什么,外婆总是给我们做什么。有时候家里没有,外婆忙里忙外,不是上街去买,就是向邻居东讨西借,总要做好让我们吃。到吃饭的时候常常看到外婆外公和舅舅姨姨们却是吃的粗茶淡饭,和我们吃的不一样。 </p><p> 人常说:隔辈亲,亲更亲。外公外婆待我们常是座上宾。他们省吃俭用,勤劳艰辛,却为子女、为我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自己不舍得吃,常常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外婆常对我们说:“你们子女后代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生活的信心和期望!你们来得越多,外婆就越高兴, 外婆外公为我们真是操碎了心,受尽了困苦和折磨。我们不少外甥婴幼儿时期,都是由外婆一手带大。他们一生在这个多子女多人口的大家族中, 却似飞得最高的领头雁,各家的大事小事,外婆都是关心备至。我们每个家庭无不受到过外婆外公的关心关照。就连我和二姐的婚礼也是在外婆的主导下,操办于外婆家这个四合小院里。我们的外公诚实厚道,不拘小节,知礼仪,识大体。我们记得外公那么老了手又致残, 却每天起早贪黑坚持在生产队里劳动干活。外公常对我们说:“你们长大后要学会自己管束自己,切莫逞强专横、为人霸道.…“记得外公住宅 墙上写的一幅字联: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人是非。可见外公一生是如何自严自律,为人处事的!</p><p> 我们的外公外婆生于战乱之年,瘁于困难时期,一生没有享一天福,他(她)们像蜡烛一样,燃烧完了自己,却照亮了我们 一代又一代人。正直我们长大成人之际,他(她)们却先后悄然离去!无从报答外公外婆之恩,每每想起,潸然泪下,懊侮不已!但外公外婆厚 德清风、为人至善、忠厚淳朴、克勤克俭、任劳任怨与自强不息的大家风范和精神品德,永远激励和感昭着我们!</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外甥孙子:李繁森</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外公外婆和四外公外婆一大家子人在老式四合院合影留念。照片上儿时的表姊妹们如今都成家立业,分布各地。</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第六节:怀念李老校长恩德</i></b></p> <p> 李老校长是隰县较早的红色教育工作者,是黄土中学小学创办人。五十年代曾在李老校长手下教学的一名外地下放山区的老师,相隔半个世纪后,曾给老校长寄来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在那里唯一能让我感到温暖和不能忘怀的是李校长的长者之风,仁者之心和关爱青年的真诚之意。您是我在黄土遇到的众多的领导中最宽厚仁慈的长者。尤其在那个只讲斗争、不讲人情的年代里,遇见一个好人太难了。这就是我在近半个世纪之后写信给您的原因。”这封信字里行间足见李老校长的待人之道、关爱之心、慈悲为怀、德高望重……</p><p> 李老校长去世后,和他当年搭班子几十年89岁高龄的任绍凯老校长闻讯前来吊唁,并追忆了好多李老校长当年的动人故事,感人事件。在黄土村居住时,邻里乡亲借米面油、借钱物,开口就给,不还也从不索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先后有三个病情危重的人,是他出钱出力鼎力相助,帮助去县城救治才保住了性命,凡有特别困难的家庭孩子交不起学杂费,他都会自掏腰包。文革时期,李老校长没有带过“高帽子”“纸牌子”,应造反形势的要求,走过场也得走,批斗“走资派”的大会上,李老校长的罪名是“老好人”。这项罪名更应证了李老校长当时的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对工作对人对事,大会小会他的口头禅就是:“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做事要凭良心,要做好人,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去教育……”五八年全民大跃进,全民饿肚子的时代,李老校长天蒙蒙亮在去上班的路上,突然捡到了一麻袋玉米,他毅然决然上交了公家。有一次,学校的事务长袁步良看到李老校长家孩子多饿肚子,就偷偷的把学校的米面挖了一些送到家里,事后被李校长知道了,严厉批评了事务长老师,然后折价退款给学校,后来向党交心,他又如实相告,并深刻反省。因工作和经济状况从县城到农村,从农村到县城全家一直都是借住,但每走一处对住地都是精心呵护,将公厕、公路、公用设施打扫清洗的干干净净,受到邻里社会尊敬与好评。</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汶川大地震后,李老校长悄悄的拿上养老金塞进了县城古楼设立的募捐箱,九十高龄時,他还坚持给离休干部们讲党课,李老校长的党费从未停交过,在他病重前还硬要上交党费200元,李老校长没有什么爱好,不打麻将不打牌不游玩,在农村教学时,子女多为养家爱个种树种地,一生勤快干净早睡早起。李老校长一生真可谓“学霸”,活到老、学到老,他唯一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书本不离手,报刋杂志、电视新闻每天必看,看了还要作笔记,李老校长没有给子女们留下任何金钱和房产,却给留下了很多书籍,还有很多很多的学习笔记本,这就是他最后留给子女们的精神财富和知识宝库!年轻时的李老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妻子生娃时他都不在跟前,而是沉迷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当年老师们送他“良心校长”“老好人”雅号,以表对这位老人的尊敬和爱戴。李老校长的一生恰如隰县黄土中心校赠送给李老校长牌匾上总结的一句话:“育英几十载、德泽众乡邻”。李老校长一生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无限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生为人师表、光明磊落,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李老校长崇高的师德,博大的胸怀,正直的人品,无私的奉献受人敬仰、美名远扬。</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第八节:李老夫人祭辞和悼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祭 母 文</b></p><p><b> 公元2015年8月22日晨6时30分,我们敬爱的母亲因病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6岁。堆金山为您顿首,紫水河为您鸣咽!母亲,您的一生是历经风霜,饱尝艰辛的一生!年幼经历了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人生之苦。婚后,父亲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家务重担您一人挑起。您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们五儿两女。您粗粮细作,缝补翻新使我们可以衣食无忧。您辛勤劳作,节俭度日让我们可以安心读书。您爱子疼孙,不辞劳苦照看着我们的子女,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孩提时,半夜梦醒,常常会看到您在煤油灯下缝衣纳鞋的身影,灯光下母亲的身影是如此的高大!您事无巨细,为您的儿孙倾尽全力默默付出,您辛劳一生的手是那样的慈爱而有力!您对干女儿和干女婿疼爱有加,视同己出,每次来到家中,您总是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过往岁月,历历在目,怎能不让我们肝肠寸断,血泪沾襟!母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啊!母亲,您的一生是善良纯朴、助人为乐的一生!您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女性高尚的美德。您的裁缝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谁家有红白喜事做被褥衣裳您都有求必应,左邻右舍有事您都跑前跑后尽力帮忙,逢年过节,您惦记着每一位亲人,即使在那个困难的时期,您也会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细粮留存下来,招待亲朋好友,您总是与邻为善,帮人所难,家里有个好吃的您也要拿出来给左邻右舍分享,把美名留在邻里,传为佳话。母亲,您的一生是相夫教子、以礼待人的一生!相夫勤勉同心,教子严慈相济,您曾教育我们,“过日子要仔细,为人要厚道”;“吃亏是福,诚信是金”;“做人要目光远大,志向高远,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您心怀感恩、不计得失的大家作风,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在您的教导下,儿女各有成就,孙辈事业有成,分布在北京、太原、临汾、隰县等地不同的工作岗位,担任着工作重任,成为您一生的骄傲。在您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懂得了孝顺和德行的重要,使我们成为祥和亲善的团结大家庭。良好的家风成就了我们大家庭美好的生活。母亲,您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坚强伟大的一生!您遇到的苦难总是自己承受,不愿给孩子们增加负担。那时,您脚腕骨折,您怕耽误儿女工作,坚持自己做饭做家务,您胳膊骨折,进行过两次手术,您没有因疼痛哭叫一声,卧床四年,您与病魔顽强抗争,近一段时间,病情加重,疼痛难忍,却时时还惦记着儿孙,用自己微弱的声音说:“让我孩们好好的!”母亲,您用您的爱,支撑了一个大家庭的兴旺发达。如今儿女幸福和睦,团结互助,孙辈勤奋上进,事业有成,全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母亲,您放心吧,您的这些富贵精神财富,传承的良好家风,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教诲,一定会同心携手,追求上进,把这个大家庭建设的更加兴旺!母亲,您的高风亮节永远铭刻在儿女心中!</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安息吧,一路走好!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u>祭辞</u></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祭奠李老夫人三周年后中午亲们团聚,北京的干女儿女婿远道而来共同怀念李老夫人的恩德!</i></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亲们在一起想起李老夫人就有说不完的话,点点滴滴浮现眼前。大家伙抢着要坐东,但今天还是把机会给了孙子李亮啦!</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老校长晚年也是享不尽的天伦之乐!这是在四儿子家新年团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第九节:李老校长祭辞和悼文</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祭李新民姐夫亡灵辞</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一》寒冬冰天风刺骨,噩耗霹雳雷震天。丙申腊月月与望。姐夫匆匆西归远。众弟姊妹顿脚嚎,为何绝情抛亲缘。高举酒杯恭相送,拙一祭文捧灵堂。空撒灵前瞻色泪。撕心裂肺犹断肠。悲乎恸乎老姐夫,何时膝下再觅欢?</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二》姐夫生于战乱年,自幼人聪志尤坚。半农半读长智慧,不堪战乱经风霜。尊长爱幼家戒训,克已奉公品行端。忧国忧民扬士气,精忠报国矢志强。救国救民识大体,一身从教苦作甘。为人师表成楷模,两袖清风垂风范。</b></p><p><b> 《三》党旨民意常念诵,高风亮节心地善。帮贫济困家常事,言传身教育栋梁。教子有方德感人,子女成行个个强。事业有就邻里颂,亲戚和睦领头雁。吾等同辈敬如父。感恩载德誓难忘。尊吾敬吾老姐夫,至孝至悌写新篇。</b></p><p><b> 《四》萱花顿萎失厚爱,未报仁兄遗憾多。花落已去遗容在,光阴流逝志永存。多感佳宾来祭奠,深悲恩兄去难言。望兄走好天堂路,忠魂长存吾心田。黄酒一杯来祭祀。心香三瓣吊魂前。陟古回看再无面,趋庭失训痛心寒。</b></p><p><b>疼兮!痛兮!凄兮!姐夫,安息吧! </b></p><p><b> 丙申年农历腊月十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祭 父 文</b></p><p><b> 公元2017年1月13日16时27分,我们敬爱的父亲因病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5岁。苍天落泪,大地动容,高山默哀,长河鸣咽。父亲幼年时生长在寨子村一户贫苦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中。父亲青少年时期,非常热爱学习,高小就读于义泉村,因家穷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枝棍在地上练写字,一九四三年毕业于义泉高小,后又在山西省第一师范就读。因战乱年代,日本侵犯,该师范转迁陕西宜川、韩城等县,在这期间父亲曾要饭上学,重病在身,无钱医治,差点要命,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顾。寒窗若尽,一九四七年毕业学成。父亲工作时期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太原师范毕业正值全国解放前夕,父亲热情勇敢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怀抱。先后任义泉中心校校长,大麦郊区政府文教助理员、隰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督学、午城镇黄土镇小学、中学校长、联合校长等职。父亲视教育事业为生命,一生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父亲带领教师和学生们自己建校。在黄土中学建校时,师生们自己动手打土窑洞。建黄土小学时父亲带领师生们上深山老林砍木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起了黄土小学、中学。在教学业绩上常年受到上级的表彰,树立为先进典型。在和老师们的关系上也相处的非常好,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要求,亲自上课示范,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结下了革命的同志关系。最后几年,经常有以前一块工作过的老师们和学生登门看望老校长,在外地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常来信表述情意。父亲在“文革”时期很少受过冲击,没有带过“高帽子”“纸牌子”。打倒走资派,您却没打倒。因当时造反形势的要求,走过场也得走,记得在批斗“走资派”的大会上,您的罪名是“老好人”、“不惹人”,为什么?只因您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实实在在。您拼命工作,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占公家的便宜。母亲生小孩您不在跟前,却在工作的岗位上。这些事今天看来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您官不大,却一直是领导。如今,知道您的人说起来都夸您:“那是个老好人”!父亲在生活中扶困济贫,乐助善施。记得我们家在黄土村住时,邻里乡亲有什么需要和困难,您都会帮助。借米面、借钱物、开口就给,不还也从不索要。还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先后有三个病情危重的人,当年医疗条件和交通都不好,如果不是您的出钱出力帮助,进县城医院救治早就没命了。汶川大地震后,您悄悄的拿上养老金塞进了古楼那儿设的募捐箱,这样的善举还有很多很多。父亲一生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您工作时期早想加入共产党,但因是旧知识分子,加上人们“左倾”思想的影响,父亲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很难实现,可是父亲永不放弃,历经多年考验磨练,最终于上个世纪七三年光荣地成为一位合格的党员。父亲规定的家训第一条就是“子孙须仰承共产党,无共产党无吾今日,无共产党无吾族福祉”。父亲九十岁时还给离退休老干部们讲党课,老党员们听了说:“讲得好的多哩,我们可感动哩”!父亲的党费从未停交过,病重前还上交党费200元。父亲可称为“学霸”。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您是我们子女们学习的榜样。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金钱和房产,还给我们留下很多书籍,知识的宝库。父亲没有什么爱好,不打麻将、不游玩、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书本常不离手,报刊杂志每天要看,看了还要作笔记,您的学习笔记本有很多很多,这就是您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父亲是严慈相济的父亲。平时我们都不怕父亲,因为父亲经常和我们趣笑逗玩,谈笑风声,可我们一旦有过,父亲就会严厉的批评教育,心里都害怕,但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们。父亲一直用严谨的学风,美好的德行要求影响着我们,使子女们知书明理,努力工作,事业有成。父亲的子女、儿媳、女婿都是国家的工作人员,在父亲的教育下没有一个违法犯罪的。父亲您的一生不平凡,您一生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您一生光明磊落,为官为民虚怀若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您崇高的师德,博大的胸怀,正直的人品,受人敬仰,美名远扬。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纸短情长,笔拙意远。逝者已矣,生者追思。敬爱的父亲,九泉之下,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O一七年一月十三日泣拜</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2020年各地子女们回家祭奠老父亲三周年。儿女忆父恩,大雪默哀中,寄托父亲志,传承好家风!</i></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i><u>祖籍黄土高坡寨子村,祭父三周年,父恩与世存,厚德心中记,无愧于天地!</u></i></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祭父三周年雪途留念</i></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祭父三周年,亲们又同聚,缅怀老父亲,聊聊好家风,心齐志不移,实现家族梦!</u></i></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李老夫妇生育五男二女,年青时的留念</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五男二女,中老年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好可爱的曾孙女,好可爱的老爷子</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李老校长家丁兴旺儿女优秀,子孙满堂幸福安康,晚年享尽了天伦之乐!</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u>第十节:和美家风幸福的李氏大家庭</u></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夫妇和五个儿媳妇合影留念。老人待媳妇女婿们始终视同亲儿女一个样!</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李老夫人心怀感恩、不计得失的大家作风,深深的影响着子女们,在父亲母亲的教导下,儿女们各有成就,孙辈事业有成,分布在北京、太原、临汾、隰县等地不同的工作岗位,担任着工作重任。子女们从小就懂得了孝顺和德行的重要,良好的家风成就了李家美好的生活,成为祥和亲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李老夫人八十大寿,亲朋满堂行大礼!</b></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孙字辈,如今都有自己的孩子啦!</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孙子辈孩提时代。如今均已成家立业。</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孙子孙女小童时,如今均已成家立业。</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李老夫人用母爱和奉献,支撑了一个大家庭的兴旺发达。如今儿女幸福美满、生活安康,孙辈成家立业、勤奋上进,和美之家其乐融融、幸福安康!李老夫妇的这些富贵精神财富,传承的良好家风,将永远激励着、鞭策着李家后代奋发图强蒸蒸日上!李老夫妇的言传身教给儿女作出了很好的榜样!</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李老校长最大的外孙女,由二老带大,现居太原,也是大家公认的孝顺女,为人处事有着二位老人的影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校长最小的小孙子结婚大喜。</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李老夫妇四代同堂,几十口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和李老夫妇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分不开。老两口相伴一生、相互扶持、相敬如宾,为下一代做出了榜样。李老夫妇一生乐助善施、行好习善、有口皆碑,他们没有给子女们留下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b></p><p> </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两个小棉袄常回家看看,陪二老聊家常做顿饭。</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住的四合院,经常是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小院生辉。</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小院经常人来人往喜笑颜开。四代同堂吃饭聊天娱乐不断!</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院内有块小地,种的菜既是一道风景供小孩观赏,还是绿色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夫妇最小的曾外孙子。</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的孙女李琳慧,也是由二老带大,也是孝女。图为给李琳慧过生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夫妇由长女陪同去曹城村看望妹子和妹夫。</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长女在北京时先后建起六个家族群,有利推进家族亲们互通有无,促进交流,开阔眼界,互勉互励互帮互助,为其家族输送新鲜血液,提升家风的境界,更好的发扬了家族正气。践行了李老校长一贯主张的:用知识承载人生的理念。“多学习长知识,无知比贫穷更可怕”</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图为李老夫人和大女婿。</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好人榜样引领“好人”精神传承,李老校长和全家人作为社会上普普通通的市民,他们的工作和身份无疑是平凡的、普通的,但他们却能世世代代好人涌现,用无私和爱心做出一件件不平凡的善举。</b></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李老夫人和北京的长女视频聊天。</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奉献,义无反顾;坚守,义不容辞!祖国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像李老校长这样的好人,默默地践行着“做好人,做好事”的信条,如生生不息的火种,播撒在祖国大地,才让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添动力、更具色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夫妇和五男二女及女婿和媳妇们的最全合影照。</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长女三代人掠影。长女和女婿同为双方家庭的老大,在双方家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继承先辈遗志,传承了好家风。退休后因病定居北京,仍然是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夕阳更红,在顺义区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和证书。</b></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学毛著、学雷锋的年代,大女婿在军营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当上了五好战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退休后他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当上了社区志愿者治安巡逻队队长,组织身边老朋友参加志愿者,为保一方平安默默奉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李老校长是大女婿的启蒙老师,是他小学、中学的校长,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养成了读书好学的好习惯。</span></p> <p>  大女婿不忘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给党员讲党课,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李老夫人大女儿女婿退休定居北京,俩人不忘父母教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支持公共事业,积极参与社区捐献活动。2014年被评为顺义区《学习型书香家庭》并发给荣誉证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现居太原的侄女李嘉感慨的说道:“看着大姑和姑父的经历和荣誉,让人敬佩、感慨,就像是保尔·柯查金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老夫妇的两个女儿陪老人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李老夫妇曾孙子龙宝拿奖啦!唯一和二老住在一个小院也经常见面,给二老带来很多欢乐开心的时光。</i></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李老的这个小孙子,如今已有两个儿子,上学叛逆现在成熟稳重。</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校长的二外孙子当兵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孙子孙女,孙媳妇和曾孙子龙宝在一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图中最小的小女孩,是李老夫妇最小的小孙女,另两个女孩还要呼她小小阿姨呢!</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夫妇孙子媳妇,五媳妇和曾孙子们。</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李老夫妇大外甥女和孙女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最小的儿子好孝子,工作累家里累孝敬大人不嫌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的最大外甥子全家和二老合影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二代人在一起经常乐哈哈。</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大媳妇和侄女外甥媳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妇的最大的孙女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李老夫妇的大孙女,贤妻良母内外兼修,也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子和他的小孙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长女儿女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李老小院生机勃勃。充满了满满的温馨的美好的回忆!</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u>第十一节:转载《临汾日报》《临汾365》《新浪新闻》刋发的李老校长大家庭《和美家风:是我家的传家宝》原文。</u></i></b></p> <p> 和美家风是李家的传家宝</p><p> 家风是什么?事实上,家风很难用具体的语言予以表述,在不同的家庭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家庭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p><p><br></p><p>  在封建时代,许多保有优良家风的家族,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门望族都制定了有很强约束力的“家规”、“家训”、“家约”、“家仪”、“家诫”、“家范”、“家劝”、“家语”、“家矩”、“家诰”等等,为家族制定了系统的家族道德规范。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校长由大孙女陪同回寨子老家,看望父老乡亲和弟弟。</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家祖孙三代都生长在黄土高坡的一个小山村——隰县寨子村。我们子女后随父亲工作在黄土村生活了二十八年,八十年代父母又随子女才移居县城。对于我家而言,并没有那些封建俗套的约定俗成的所谓规矩礼仪,然而幼知伦理尊老爱幼、少须务正洁身自好、成遵孝道互助互爱、从业本分敬职敬业,常怀感恩之心、生活艰苦朴素、婚嫁以人为本、治家团结和睦、为人谦虚守信、自强不失家风已然成为了我家几代人共同延续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家家风的体现,这就是我们家几代人逐代向下熏陶,并不时加以训导而承传下来的一种精神风范。</b></p><p><br></p><p>  </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三子给老人读新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长女和儿媳妇陪同李老校长在小西天游玩。</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从外婆开始,勤俭持家便成为了我家一条未文之规,所有的家人吃穿铺盖全部都是自己亲手而为。家和万事兴,记得外婆、外公和大舅、小舅、四外公、四外婆及堂舅、堂母共同住在一个老式四合院,二十来口人几十年一直都是和和气气其乐融融。我母亲姊妹九个,我们表姊妹这一代共计&nbsp;&nbsp;43个,外婆家每年每天都有小外甥、外孙女在外婆家吃喝玩乐、嬉笑打闹,甚至我和我姐的婚礼都是在外婆家主持操办的,外婆和舅母从来都没有为此红过脸生过气。那个年代缺衣少吃,现在回想起来外婆真是不容易,在外婆的感召下,一大家子人中规中矩、勤勤快快、生活虽苦犹甜,从来没有一家因生活琐事闹过矛盾。至今我们晚辈坐在一起常怀感恩之心,忆外婆仁慈、宽厚,心中不由生起一股对外婆的敬重之情。我们小时候对外婆的点点记忆,如今化作精神财富,这对于我们教育下一代,传承家庭美德至关重要。外婆一辈子留下的一句话就是:过日子要仔细,为人要厚道,到了父母这一代,则更是将这样的传统予以的放大传承。母亲的为人处事勤俭持家便有外婆的缩影,我姊妹七个能够长大成人,父亲能一心一意工作和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厚道、包容分不开。小时候生活拮据,母亲常节衣缩食,但凡来了客人,母亲都会粗粮细做花样百出热情接待。母亲做家务和裁缝是村里出了名的,谁家有喜事需做被褥衣裳都有求母亲,母亲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左邻右舍谁家有事她都乐意帮忙,家里有个好吃的都要和左邻右舍分享。母亲常说:“吃亏是福、诚信是金”,她是这样说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b></p><p><br></p><p>  </p><p><br></p><p>  </p><p><br></p><p> </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李老夫人的侄女姊妹俩看望老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人六姊妹在一起合影留念。</b></p> <p>  父亲出身贫寒从小一人独立求生,完小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一师范,由于战乱一直随学校而颠沛流离。四八年参加教育工作,为隰县较早的红色教育工作者之一。隰县黄土中学就是在父亲的努力筹备下而建立起来。</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父亲一辈子视教育工作为生命的必须,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坚守在基层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上,工作一贯严已律己大公无私,从未贪图过集体的任何一丝利益。在他离退后的时间,时常有其学生前来看望。五十年代在父亲手下教学的一名老师,相隔半个世纪后,曾给父亲寄来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封信足见父亲的道德高尚、德高望重。信中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哪里唯一能让我感到温暖和不能忘怀的是李校长的长者之风,仁者之心和关爱青年的真诚之意。你是我在黄土遇到的众多领导中最宽厚仁慈的长者。尤其在那个只讲斗争,不讲人情的年代里,遇见一个好人太难了。这就是我在近半个世纪之后要写信给你的原因”。父亲一生总是用一句话不时教导我们: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要求我们做好事、做好人、行好习善,以德为重,凡事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我们从小就明理了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正是在父辈们的深情感召言传身教之下,才使我们这一代懂得了孝顺与德行的重要。</b></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夫妇送子当兵和儿女们当年的留念。年青时的儿女们英俊潇洒!</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小西天留念,和主持石师傅合影留念,李老校长的大女婿和儿子也在小西天工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母亲一直卧病在床,父亲时有毛病后来也病重,到后来二老均不能自理。我们兄弟姐妹无人嫌弃悉心照料,均能自发地伺候老人的一切日常所需。尤其是妯娌五人姐夫两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到屎到尿无怨无悔。尤其是四媳妇王小红,则更是尽到了如亲生女儿般无微的体贴和孝敬。她专人护理二老近七年,每天晨起从给老人梳头洗脸、穿衣搓身到一日三餐的喂饭喂药,晚上的陪床、刷牙、消毒、翻身,每天的到屎到尿、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全由她一人操持。最让人感动的是老母亲有时上了火大便不下,她就拿手掏,经常大小便弄到裤子里她亲自给洗。到后来为给她一些放风办事的时间,白天姊妹们轮流的去陪护一下老母亲,大家都做到了尽心尽孝。由于有了好的家风,才有了我们家庭至今的和睦与亲善。而这一切的源头均可以追溯到外婆和二老对我们这几代人的影响与感召,才能使我们在一种祥和亲善的氛围中完成我们做人的基本追求。</b></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夫妇的四儿媳妇,大家公认的好媳妇,伺候二老近七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长女李桂珍在北京不时回来陪护二老。</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女婿刘爱民护理二老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女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大女婿苏双福是李老校长的学生,两家也是世交,同村,大女婿两口子也是发小,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爱情圆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二女婿经常陪同老人遛湾。</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长子李梅生。十六岁参军,历任寨子公社团委书记、武装部长、县司法局副局长等职,自修律师。一生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刚正不阿、脚踏实地、正直认真。</i></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次子李午生。务过农、参过军、修过车、经过商、当过记者,好社交、讲义气、为人忠、有豪气、智勇双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三子李剑森。在单位工作优秀,在大家操心最多,在小家模范丈夫,在社会团结同志,在部队荣立军功,军校毕业中越参战,转业公安交警再续辉煌!年年是先进,荣誉大满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子李繁森。坚守公益十五年,无怨无悔淡名利,慈善救助到处有,雷锋精神续写者!</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五子李晋生。电大毕业、为人低调、善良仆素、心底无私、处事厚道、团结同志、任劳任怨、工作优秀、品德高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李老校长去医院探望李老夫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仅仅是我们兄弟姐妹们在追寻着上辈们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也都能够身体力行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出美好的表率,并且还不时地用上辈人教育我们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就这样一代受一代的影响,一代传承一代,五代人下来我们的家风经久不衰且发扬光大。现在我们的子女大都已成人,在上辈的影响下他们也都能够按照祖训的教导努力地成为一个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也均能将自己的名誉看的比自身的生命还要重要。</b></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李老校长瞬间。</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大伯父送侄子当兵。侄子现在交警队工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老夫妇的两个曾外甥子抱着他们的小姨小姑。</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儿子“李建生部队多次立功,转业隰县交警队后曾见义勇为受人赞”,荣获“临汾市办案十佳标兵”,“临汾市劳功竞赛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曾被临汾日报,发展导报,山西日报刋登,四儿子“好人李繁森”曾被山西广播电视报,中国信息报,中国产经新闻,临汾日报,山西画报,山西妇女报,山西工人报,山西慈善报等诸多报刊刊登。2013年,隰县政府在网上发起了“感动隰县年度人物”评选,李老校长小孙女李妮柯就以全体候选人第二高的票率被选为其中光荣的一员。而这些也全是得以他们的家庭传承和传统的良好教育,总之,家规家教铸就了他们家的子孙后代,良好的家风成就了他们一家美好的生活。</b></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子当年部队获奖。</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i>三子两口子。以下是转业公安战线的小部分获奖证书。</i></b></p><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李老夫妇的小孙女李妮柯。从小懂事乘巧上进可塑之才,可天有不测风云,十四岁哪年得了重病,从此改写了人生之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妮柯儿时。</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李妮柯小妹妹(果果)</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大姑和李妮柯姊妹俩。</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堂兄妹三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图为李老夫妇四儿子:李繁森</u></i></b></p><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i>社团身份:临汾樊登读书会常务副会长,市城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市书画交流笔友联谊会俱乐部主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i>媒体身份:相后担任《好人中国》北京好人频道全国运营中心总监,《雷锋杂志》山西站常务副站长,《山西画报》临汾记者站常务副站长,巜中国人物传记》山西站站长,《政通纪实新闻网》总编室、策划部主任,团中央《希望月报》临汾工作站站长,《中国教师报》临汾工作站站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i>公益身份:《好人中国》山西公益发展中心主任,《雷锋驿站》全国推广中心副主任,临汾市公益协会常务副会长,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高级顾问。</i></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四子李繁森参加236公益论坛。</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百度搜索临汾好人李繁森即知。</u></i></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四子李繁森和艾滋病孩子们在一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以下图片均为四子李繁森率领的好人中国临汾雷锋驿站志愿服务团队!</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子李繁森是临汾市公益伙伴公认的临汾好人,临汾好人李繁森已是他的一张名片,各大报刋以此为标题竞相报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各级领导,校领导,媒体人全力支持希望月报公益工作!</b></p> <p>四儿子办公室一角。</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市区领导支持四儿子李繁森的公益活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尧都区宣传部和教育局领导和四儿子李繁森同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四儿子李繁森和临汾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公益活动后合影留念。</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防疫防控期间积极组织爱心捐赠活动。</u></i></b></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临汾市防控防疫定点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四子李繁森主持捐赠仪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长女家全家。</b></p> <p>次女全家。</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长子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次子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次子家女儿女婿孩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子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子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四子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五子全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长孙子结婚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孙子李亮结婚留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老夫人八十大寿全家幸福留念!</b></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i> 第十二节:怀古记忆</i></b></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以下是过去几十年的老照片,供大家观赏回忆,留住美好的明天!</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为长女李桂珍。</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次女年青时。</span></p> <p>二女儿全家。</p> <p>长女领老人当年游北京哦!</p> <p>三子媳妇。</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晚辈儿时的形象</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i>长女家当年全家照</i></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二女家当年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这伙娃娃都已成家立业了,我们也该老啦!但我们要得是夕阳更红天伦之乐哦!</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四儿媳妇王小红,平实朴素为人实在众口称赞,嗨起来也挺好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第十三节:家庭和国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图为李老夫妇最大的外甥女苏敏,如今也快奔50啦!</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好家风才是好风水,才是财富,才是一个家庭延续兴旺发达的生命力的基础和保障!好家风才是上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最大遗产!李家五代人的家风传承就是最好的说明和体现,好家教好家训好家风好家谱好传承,才会让一个家庭小国经久不衰发扬光大!才会对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做出不可磨灭的应有贡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u>撰写此文以纪念李氏家庭好家风,鼓励后代铭记家史、不忘先辈、勤奋好学、报效祖国!</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