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永生难忘

<h3>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br><br>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br>  2020年刚刚拉开序幕时,全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欢快祥和的氛围里,置办着年货,憧憬着假期安排……<br>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率先正式吹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号角。而我们,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责无旁贷地披上白大褂,投入了这场与死神抢人的战争!<br>  武汉市第五医院,是政府指定的第一批新冠病人收治医院;而我所在的神经内科,自22号起快速改造发热三区的传染病病房,23号开始收治病人。全院600张病床全部用来收治新冠疑似和确诊的病人。</h3> <h3>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累不累?一线工作很辛苦吧?我想每一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跟我一样,只要看见新冠病人康复,什么累不累的,都是浮云☁</h3> <h3>二、你是健康的,我就是快乐的<br>  在这场“战役”里,我负责危重症病人的皮肤护理。有位全身皮藓的婆婆,全身长满了藓痂,在骶尾部、足底、髋部、足趾全身多处都是疮。我每天都帮婆婆清洗藓痂,压疮换药。<br><br>(我和科室同事一同为婆婆压疮换药)<br><br>  </h3> <h3>  因为在隔离病房,没有家属陪同,也没有护工,危重症的病人生活护理都需要我们照顾。记得有位88岁的退休教师,患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吃饭要人喂,撒尿要人换尿不湿。这么多天下来,他很感激,还说要花钱请我照顾他……<br>  还有不能进食的新冠患者,为保证患者的营养,我会用微波炉烹饪蒸鸡蛋羹,通过鼻饲喂食;或者,用注射器,给患者喂牛奶。毕竟,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免疫力,是赢得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br><br>(给患者做微波炉蒸鸡蛋)<br><br>   </h3> <h3>(给只能吃流质、半流质新冠病人用注射器喂牛奶)</h3> <h3>  除了照顾患者的身体,我们也会尽我们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家一般的温馨,心情舒畅,才会更有利于康复。<br><br>(我提议设置的“营养小站”)<br><br></h3> <h3>三、隔离生活,但不隔离爱 <br>  由于我爱人在汉阳疾控中心工作,夫妻俩双一线,我们俩从1月22日到现在都没有见过面。他工作是新冠防疫,我工作是救治护理病人。</h3> <h3><br>  医院附近的酒店,成了我的“新家”,在这个没有家人陪伴的家里,我度过了最特殊的一次生日。<br><br>  生日那天,下班回到“家”,吃到室友煮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还留了影。下班了2个小时了,美颜相机都遮挡不住口罩留下的压痕。<br><br>  </h3> <h3>  好在我们有个简易的养生锅,可以煮煮菜,下下面,做些“美食”,让紧张的工作得以舒缓,让营养更丰富一些,提高免疫力,才能更好地照顾好他人。同事们工作也都很辛苦,武汉人都会馋那口好久没吃的热干面,作为烹饪达人的我,利用有限食材为同事们做热干面,煮银耳汤、红豆汤。吃得饱饱的,上战场!</h3> <h3>  我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同时,我也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疫情中最难的,就是“父母双一线”+“停课不停学”教育难题。远程指导困难,我只好回到家,做好防护,和儿子隔得远远的,告诉他如何下载听课软件,如何打印学习资料。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越来越懂事了,也要感谢长辈在家无微不至的照料,才能让我们专心地在一线奋战!<br>  </h3> <h3>  无所谓胜利,只是告诉自己,要坚定地走下去。每天清晨,我看到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都会告诉自己,我们离健康、自由又近了一天,千万不能松懈、功亏一篑!<br>  期待樱花盛开,我们能重获自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自己想见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