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来电 ——老曾

曾经曾经

<p>  疫情蔓延时,我加入了“爱在北疆”心理热线的志愿服务,今天第四次值班,猜想我这里多半和前三次一样,没有来电。</p><p> 加入的前几天,在网络听了在汶川地震等多次灾害事故中担任危机干预志愿者的陈红老师的讲课,很落地的课,实操性强,我把陈红老师推荐的表格、接听起始语等打印出来备用。</p> <p>  进到志愿者微信群,负责老师排出了值班表,大家有交流也有相互的鼓励,值班的伙伴会填表反馈来电情况,接到来电的伙伴把接听情况整理好分享到群里(当然不会忽略保密原则)。值班时,我让自己处于备战状态,因为知道自己注意力转移品质差,如果做无关的事, 突然接听来电会有点慌。不想让一个郁闷的来电者听到我状态中的不良情绪,我安坐书桌前,平稳呼吸,静心等待。</p><p> 接下来几次,我都要求自己是专注的状态,如果有来电,在接听中也要能一直保持全神贯注。</p><p> 打开清华大学心理热线的培训课堂,边听边等。每天都有心理培训课,一连听了十几天,感触很深的课也有几节,还在微信上听一些遇到的课,想借此机会集中精力充实自己。</p> <p>  疫情的乌云淡了薄了,阿拉善的病例和疑似依然是0记录,为了保持这个记录,上上下下付出很多,出入不方便,走动受限制,每个人都不例外,有理解也有抱怨。我被派到秀府A区门口值守,每天4小时20分钟,检查出入人员,通过微信询问隔离人员的体温和生活日常,保证他们没有出门,不贴封条是出于社区管理人员的人文情怀吧。管控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方便,情况随时有变化需要应对,每天回到家我都先躺在床上休息会儿,感叹自己真的老了。</p><p> 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做每件事,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只为让自己心安。</p> <p>  昨天受戒了一天,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一般我受戒的第二天身心状态都会很好,精力充沛,心理能量充足,思维比平时敏捷。也许今天是最后一次值班,也许还是没有来电,我珍惜每一次机会,有没有来电不取决于我,准备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自我修炼。</p> <p>  心理热线志愿者群里的伙伴们好像还在筹划着其他的项目,精力所限,不打算继续参与了。感谢伙伴们的陪伴,感谢我们有缘结识,共度的日子留在记忆里,如果将来相逢有时,愿忆起这段不寻常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