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雪<br><br> 唐代:柳宗元<br><br>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r><br>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r><br></h3> <h3>译文<br><br>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br>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h3> <h3><br>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h3> <h3> 雪梅<br><br> 宋代:卢梅坡<br><br>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br><br>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r><br></h3> <h3>译文<br><br>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br>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h3> <h3>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h3> <h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br><br> 唐代:刘长卿<br><br>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br><br>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br><br></h3> <h3>译文<br><br>当暮色降临山色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br>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h3> <h3>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h3> <h3> 塞下曲<br><br> 唐代:卢纶<br><br>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br><br>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br><br></h3> <h3>译文<br><br>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br>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h3> <h3>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出生于蒲(今山西永济),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是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中国唐朝中期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乱平后,卢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大历六年(771年),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776年),元载和王缙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卢纶受此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遂以卢户部称之。卢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数首最为有名。</h3> <h3> 天净沙·冬<br><br> 元代:白朴<br><br>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br><br></h3> <h3>译文<br><br>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h3> <h3>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