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聪:跟皇帝讲理的翰林

孙东振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东振</p> <p>此文刊载于2020年3月10日《廊坊日报》</p> <p>  明正德年间,固安人杨维聪跟随在国子监作学正的父亲杨和进京读书,曾梦到在崇文坊那里有人迎面举着辛巳科状元的牌子走过来,他一打听,那些人说“给固安的杨秀才送过去”。杨维聪醒后窃喜,可转念一想,辛巳年根本没有会试,哪来状元?!慢慢就把这个事忘了。</p><p> 正德十五年,洪水泛滥冲毁浑河桥梁和堤坝,露出一块刻着“桥倾天子过,碑出状元来”字样的石碑来。那一年可巧正德皇帝南征经过浑河此处,杨维聪也恰好是中进士之后又中了状元。</p><p> 正德十四年(己卯)、正德十五年(庚辰)乡试、会试中,杨维聪连战连捷,先中第一名举人后中第十名进士。但那一年本应该亲自主持殿试的正德皇帝却因南巡病重之后不久驾崩了。嘉靖皇帝登基继位后的五月才举行了殿试。嘉靖皇帝考问“慎初”之策,杨维聪的《策对》从“心法”和“治法”两方面讲起,历举远古三王以上如何慎重初心,勤修德政及三王之后历代帝王的为政得失,阐述了君王应“畏天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省刑,去奢无逸,亲贤远佞,笃遵旧章,自强不息”,方不至“堕小人之计”,“几成而复坏,未久而已息”。《策对》三千余言,通篇立意高远端正,气势浩荡宏大,文风纵横捭阖,词句长短结合,音韵节奏铿锵和谐,在三百五十名进士中脱颖而出。嘉靖皇帝钦点三十一岁的杨维聪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浙江鄞(yín)县人陆釴(yì)、江西铅(yán)山人费懋中。这一年竟恰好就是辛巳年!</p><p> 嘉靖四年(1525年),在一场震惊朝野且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大礼议”事件中,翰林院修撰杨维聪勇立潮头,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p><p> 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临去世时征得母亲慈寿皇太后同意,决定将皇位传给堂弟朱厚熜。继承人的选择应该说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未来,整个皇权的交接过程也很顺利。但朱厚熜似乎并不领“情”,拒绝按太子礼仪从东华门入城住文华殿。无奈,慈孝皇太后只好让大臣们上笺劝进。在城外受笺后,朱厚熜从大明门进入,在奉天殿即位。这一切,让慈孝皇太后与积极派使团迎取朱厚熜的杨廷和等大臣们心凉了半截。</p><p> 之后,嘉靖皇帝咬住自己继承的是“皇位”而不是过继给叔叔弘治皇帝做儿子,坚决“继统不继嗣”,步步紧逼。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将亲生父亲已故兴献王朱佑杬封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亲生母亲封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p><p> 反对这个做法的杨维聪等人上奏说:您亲生父亲是皇上登基后封的“君主”。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太宗(朱棣,永乐皇帝)都是大宗百代之后都不会改变的祖宗,如果您要立(生父)为“皇帝”,那就不合礼法。这样不光不能独自享受尊崇,而且有“亲尽而亡”的隐忧。您的生父对您来说可能成为百代不变的祖先,但对于皇族却是亲尽而亡的祖先。一语道破在皇权继承上可能造成的骨折式断层,暗示必将带来后世倾轧冷血的恶果。</p><p> 同年七月十二日,皇帝不顾群臣反对采用张璁等人意见,干脆将“生父”两字去掉,将生父册封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引发深重的政治危机。</p><p> 先是杨维聪带领十几个庶吉士在左顺门截住准备上书支持嘉靖皇帝的张璁,质问:“你这是一定要让皇上和内阁相争吗?”之后,杨维聪等再次上书说:“尊崇正统是大义所在,尊崇亲生父母只会让感情断绝。如颁布尊崇正统的诏令,不仅会让皇上心里得到安慰。为何定要去掉“本生”称呼(直称皇帝)呢,这样既不符合先王礼仪,也让后代人议论,岂不会拖累皇上的圣德吗?”</p><p> 前后两科状元杨慎和杨维聪带领王元正等人在金水桥南边截住退朝的二百二十二名大臣,大家一起到左顺门请愿。有的人大呼前皇帝的尊号:“高皇帝——孝宗皇帝——”,声音传进皇宫。嘉靖派司礼监官员去劝,他们仍然不起来。午时,嘉靖令司礼监官员记下这些人姓名,抓捕了领头的八个人。杨慎、王元正摇撼着宫门大哭,群臣也都痛哭失声,声震皇宫。嘉靖大怒,命将马理等人逮捕入狱。两天后,拷打讯问丰熙等八人,并将四品以上官员罚俸一年,五品以下杖责。翰林院编修王相等十八人竟被杖责致死。</p><p> 张璁、桂萼因善于“揣摩上意”上表劝进被提拔为大学士。舒芬、杨维聪等人耻于与其为伍,提出抗议,并请求卸职还乡,皇帝不准。</p><p> 嘉靖六年六月,杨维聪等因为编纂完成《孝宗实录》被赏赐白银三十两,带花纹的绸缎三匹,并被提拔为右春坊右中允。</p><p> 十月,大学士杨一清上书称反对册封嘉靖皇帝生父为皇帝的翰林院编修为“匪人”。十二月,杨维聪被任命为山西按察司副使,其余翰林也被纷纷外放离京。“翰林个个都外调”成为当时京城“十可笑”之一。</p><p> 杨廷和、杨维聪、王元正等人靠边站了,善于迎合皇帝的大臣张璁等人则青云直上。这之后杨维聪辗转河南、山东、南京等地,任布政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等职。</p><p> 吏部右侍郎席春曾在嘉靖十二年推荐杨维聪回任翰林,被吏部尚书汪鈜拒绝,等到再推荐杨维聪为礼部侍郎的时候,汪鈜干脆不参加。席春气愤的把帽子摔到地上,遭到吏部尚书汪鈜弹劾,最终席春被皇上命令“每天穿戴好官服鞋帽在家赋闲”,杨维聪也最终失去了再次进京任职可能。再之后,又有吏部薛廷宠、陕西道戴璟、江西史利宾等人“望风”弹劾杨维聪,皇帝于是令杨维聪“闲住”,直至嘉靖二十九年去世。</p><p> 到后来,嘉靖皇帝日渐腐化,大肆兴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迷恋长生不老之术,官员阿谀谄媚盛行,政风愈发颓废腐败。内阁十四个辅臣中,竟有九人以写道教青词起家。应运而生的奸相严嵩稳步走上了权力巅峰。</p><p> 嘉靖皇帝以“孝顺”自己“亲生”父母为由一意孤行,加剧了后世皇室在皇位传承问题上的猜忌、倾轧、抢夺、冷血,使挑选贤能皇室成员继位的和平交接方式变得稀少。无怪乎后世有些无子皇帝挑选小宗作为继任者时“选愚不选贤,选小不选大”,这一切都不外乎是为了便于控制。也正是为避免后世皇权政局翻覆不稳最终百姓遭殃,杨维聪等人才会执意遵守古礼。当然。他们过高估计了嘉靖的贤。</p><p> 嘉靖十五年秋,杨维聪调任山东左布政使时,曾路过孔子故里。面对一派榛莽荒林,也许是回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波峰浪谷,他心潮起伏,写下《谒林庙诗》:“惊风飘寒雨,秋杪凄重阴。徘徊鲁故墟,榛莽成荒林。灵光亦已废,閟宫讵及今。巍然夫子宅,殿廡何崎嵚。往昔讲礼徒,易事犹来临。斯文信在兹,缀绪谁复寻。履舄化既久,丝竹无遗音。仰瞻数仞墙,惕厉感我心。”对古礼的渐行渐远,杨维聪发出深深慨叹。 </p><p><br></p><p><br></p><p><br></p><p> 引用文献:《明崇祯固安秦志人物传》《明陈洪谟继世纪闻》《明武宗实录》《玉堂丛话》《明敕纂明伦大典》《何孟春传》《明沈德符野获篇》《明世宗实录》《孔继汾阙里文献考》等</p><p><br></p><p><br></p><p><br></p><p> 附:《杨维聪轶事二则》江南某举子雄心万丈,自视中状元如探囊取物。进京赶考路过固安夜宿店中得一奇梦,醒来百思无解,遂求教卜卦高人。高人笑:“状元有人了。”此人问其故,卜卦人言:“状元姓杨。梦中山羊撞车辕——羊撞辕——杨状元也。”金榜出,此人见榜首固安杨维聪名字,大惊:果然是姓杨的状元!至今固安民间传为佳话。</p><p> 杨维聪从小读私塾时,每当母亲刚准备好饭,不等去私塾喊,杨维聪就到了。母亲问:“你怎么知道饭好了?”杨维聪说:“一到饭熟的时候总有个人在我耳边叫‘状元,可以吃饭了'”。</p> <p><br></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