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政治老师该告诉学生些什么

西吉三中 何翠玉

<p><b> 西吉县第三中学</b></p><p><b> 何翠玉</b></p><p><b> (2020年3月10日)</b></p> <p>  当前,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未彻底打赢的形势下,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一边在家给孩子们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边高度关注疫情大事,积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疫情,政治老师到底要给学生讲清些什么。</p> <p>  一、“爱与感恩”在这个世界上是必不可少的</p><p> 有这样几句话在网上刷屏了,也感动了无数人,让人泪目,“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p><p> 前辈特指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两位老人,在疫情之下,他们二位义无反顾地选择投入到疫情阻击战的第一线,只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看到两位老人每天忙碌的身影,每个中国人无不起敬,无不感恩。</p><p> 而“一群群换了衣服的孩子”就是指那些自愿走上防疫第一线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们。像离我们很近的固原市二医院医师薛蓉,还有西吉县五位“援鄂巾帼”中的朱文军医师,她们丢下自己一两岁的孩子,自觉融入到最美逆行者的行列中,每天在方舱医院连续工作8小时之久,而且面临被传染的危险。这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医者仁心。他们就是人间真正胸怀大爱之人,是当今世界上最可爱的人。</p><p> 孩子们,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在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中,与病魔抗争……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希望。人间真的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爱与感恩才是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对“抗疫”阻击战中大爱的逆行者们心存感恩,更要从他们的大爱中学会感恩,并努力做一个传递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只要力所能及为他人、为社会排忧解难、奉献爱心,这个世界将会充满阳光和希望。</p> <p>  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p><p>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p><p> 武汉封城、告急后、国家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医护人员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2天建起雷神山医院、随后又建起10余家方舱医院。在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通宵奋战、与时间赛跑,确保如期竣工。许多医护人员更是主动请缨,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奔跑在和死神抢人的一线。许多党员干部坚守在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积极开战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带着“乡土味儿”的大喇叭又响彻了大地……作为世界上有14亿人口的大国民众们,无论疫情远近,都听从命令,除了日常必须采购外,坚决不出门,努力做到不给国家添乱。在这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中,太多太多的普通人冲锋在前,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p><p> 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从疫情中心的武汉到湖北全省再到全国各地,全国人民生活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就是中国力量的展现。中国人民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正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的一样,“疫情爆发前,湖北有137个隔离床位,现在已经有超过1.4万个。你告诉我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这点”,“中国不需要向我们施压来获得肯定,这就是事实”,“在这场防疫过程中,中国已经向世界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随着病例数目下降,中国也在增加床位数,买进了更多呼吸机,并同时提升了公共卫领域的防控能力”。</p><p> 回顾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非凡的创造、卓越的奋斗、空前的凝聚、不绝的梦想精神著称于世,并一次次书写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抗击灾难、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述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组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奇迹。</p><p> 虽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未取得彻底胜利,但是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已不再害怕、不再恐慌,因为我们身后有党这个强大后盾做支撑,有全民团结一心筑起来的一道道铜墙铁壁。我们坚信取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已指日可待。</p><p> 孩子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今日,你们唯有伏案静心读书,他日,你们必定成才。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做什么,请你们记得,一个人的信仰不能丢,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不能丢,我们要做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只有温暖了别人,你的世界才会更加精彩,更有意义!</p> <p>  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p> 央视记者关心采访李兰娟院士的身体时,她回复道“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每天只睡三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道:“70多岁的老人不分昼夜,凌晨四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管理者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p><p> 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衣,高度警惕,认真护理,往往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了一口水,精疲力竭,仍然咬紧牙关。而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坚守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时刻都有可能颓然倒下。一位护士在接受采访是这样讲到: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既然我们干了这一行,这就是我的责任。在病人面前,我们就得做好自己的事情。”</p><p> 还有还有许多党员干部,他们写下一份份请战书,按下一个个红色的指印,表达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自己初心使命的坚守。坚守基层的干部们,积极向广大群众了宣传科学防护知识。在这场阻击战中,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和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与责任担当向世人证明了:他们行!他们能!也正是因为有了钟南山、李兰娟及许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才使得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更加有自信!</p><p>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正是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与回报的人,无论平时还是危急时刻,他们都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p><p>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们都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无论何时何地,都勇于承担责任,在激荡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p><p> </p> <p>  四、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p><p> 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一颗小小的病毒竟然可以使成千上百人陷入生命危急,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恐慌中。虽然这种病毒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野生蝙蝠身上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曝光出的人类猎食野生动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部分人,狂妄自大、无知无畏,无视野生动物生命的存在,干着滥捕滥杀的罪恶勾当。03年中国的非典、去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都与猎食野生动物有关。这样的伤痛还未过去,新冠病毒再次出现,惨痛的教训必须使我们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如无敬畏之心,便常常会以征服、攫取、破坏为主,而一旦伤害的次数达到某个“临界点”,大自然将以人类不可承受的方式加以返还。</p><p> 孩子们,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身。疫情蔓延,全国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的时间,这个“加长版”的假期使得同学们拥有了将近两个月的在家时间。不知道此刻的你是每天刷朋友圈,还是通宵玩游戏。这些都是对生命的无端浪费。防疫在家,适当的休息,适可而止的游戏未尝不可。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一边认真聆听“空中课堂”中老师们的精彩授课内容,一边抓住课间操的精彩环节加强身体锻炼。同时,作为学生,我们还应懂得保护野生动物,提倡身边的人保护野生动物,更要学会监督建议,为社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而建言献策。</p> <p>  五、我们一定要与规则同行</p><p>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很伟大,很了不起,当然也存在着种种不完美。疫情当前,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更新的实况最能考验一个公民的理性、素养和规则意识。有的人无知无畏,心存侥幸,不加防护,不听劝阻,更有甚者,出口谩骂甚至殴打检测点的工作人员。有的人无视规则,没有理性,造谣、传谣。前几天有两名学生不听国家号召和学校安排,无视校规校纪擅自提前返校,给当前的防疫抗疫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此类的不守规则者都受到了相应的惩戒。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有规则意识和理性成熟的公民,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遵守规则,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当前发生的一切,绝不能做无视规则,失去理性的事情。</p><p> 孩子们,“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人们活动的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之中。社会生活正是有了道德、纪律、法律等调解人民行为的规则的维系,才会井然有序。所以我们一定要与规则同行,而且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 <p>  这场疫情阻击战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勇敢、关于付出、关于担当、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规则……它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堂人生大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