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西省南城县境内,规划面积4313.34公顷,主要包括南城县境内的洪门水库、黎滩河以及周边一定的区域。该湿地公园以洪门湖库塘湿地、黎滩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丹霞地貌景观下的湿地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极强。</h1><h1> 洪门湖(洪门水库)属江西省大型水库,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70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16亿立方米,大小岛屿千余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h1><h1> 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附近既有1933年红军战场遗址,又有明代益藩王墓区,更有神秘莫测的圣地洪门。</h1><h1> 洪门湖一碧万顷,烟波浩渺。每当云消雾散时,湖水奇妙的颜色便会渐渐显露,绿蓝相间,恰似白居易在《江南好》中所描述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情景。洪门湖内岛屿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有船形、叶形、弯月形和剑形等。从高处展望,是一幅壮美的图画。</h1><p><br></p> <p> 2016年11月因水库小坝维修,水位下降至20年来最低点,洪门水库的一处山崖裸露出一尊石刻造像,为明代石佛。经水下测量,这尊明代佛像整体高(含佛光和底座部分)约3.81米,属于大型佛像,其中佛头约0.7米,厚约0.65米。当时引起轰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进行了多次考察。</p> 摩崖石刻佛造像南侧还发现了摩崖石幡,从南往北依次刻有“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海众菩萨”,在石幡上方有一块约有30余字的摩崖石刻。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洪门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1年开始蓄水;库容12亿立方,是江西第三大水库。图为洪门水库大坝水力、光伏发电厂全景。</span></p> <h1> 洪门湖国家湿地,是具有独特的丹霞地貌湿地,植物物种极为丰富;也是江西第二大水鸟、鸬鹚、白鹭等鸟类生活栖息地。</h1><p><br></p> <h1> 洪门水库最知名的鱼就是鳙鱼,也叫胖头鱼,其头大体长,体态均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丝毫不比千岛湖鳙鱼差。2012年,"洪门鳙鱼"成功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有了独特的"身份证"。“全鱼宴”还属有着20多年历史的南城老字号酒店“老四川”最具代表性。</h1> <h1> 益恭王朱厚炫陵墓:位于洪门镇庄上村东南资圣山,是第三代益恭王朱厚炫(王系第三代,人系第二代,是端王朱祐槟次子,庄王朱厚烨之弟)与王妃黄氏、章氏的合葬墓地。这里四周翠峰耸立,一湾碧水环抱,有“五马团槽”之势,墓虽曾经也被盗过,但在诸王墓中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益王陵寝神道和文武翁仲、石马、石狮、神道石柱(盘龙华表),遗憾的是遭到破坏、面目全非。2013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1> <h1> 2017年1月洪门水库维修,水位下降,露出了水面的硝石古镇遗址随处可见。从节孝牌坊、老宅的残墙断壁,基石、柱基、砖头、瓦挡等建筑材料上依稀能辨别出当年老宅的规模与昔日的辉煌。</h1><p><br></p> <h1> 红军硝石战役遗址: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在瑞金建立了第一个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当时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正确的领导下,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封锁,红军根据地不断扩大,队伍也得以壮大,黎川也就成为苏区的北大门。蒋介石感到形势严峻,在1933年9月,纠集了5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起第五次的“围剿”。9月25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黎川,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拉开战幕。9月28日敌军攻占黎川后,并在黎川与南城之间的硝石,设立了两道封锁线。红军为了收复黎川,必须阻击南城守敌对黎川的增援,而硝石作为这两道防线的重要战略要地,就成为国共双方抢夺的重要军事目标,因而发生了这场硝烟弥漫的硝石战役。</h1> <p><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使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