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自驾游记之二:行驶“天堂”之路  探访“魔戒”之地

孙盘康

1月15日午后从皇后镇出发,驾车前往<b>格林诺奇</b>(Glenorchy)。<b>它又叫“魔戒小镇”,这是因电影《魔戒》和《霍比特人》在此取景而出名</b>。此外还有《垂直极限 》、《X战警前传:金刚狼》、《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等电影都在此取景拍摄过。<br><br><div>本篇照片大都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拍,去程且有些逆光。<br><br></div><div>下图为全程路线图。</div> <h1><b><font color="#167efb">天堂之路(去程)</font></b></h1><div><br></div>皇后镇到格林诺奇仅45公里,近一小时的车程。<b>公路一直蜿蜒在瓦卡蒂普湖的右边向北,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湖水</b>,继续往北到天堂牧场还有25公里。<b>这条路囊括了雪山、湖泊、河谷、森林和草地等风光,被誉为天堂之路,曾跻身于“世界十大最美自驾公路”之列</b>。 <b>瓦卡蒂普湖是新西兰最长的一个湖泊,全长87公里,也是新西兰的第三大湖,从空中俯视,呈“S”字形横卧在南岛的南部</b>。皇后镇位于这个湖中部弯曲处的北岸,而格林诺奇位于瓦卡蒂普湖最北端和达特河(Dart River)三角洲的边缘。 瓦卡蒂普湖不仅长,而且深,<b>平均深度有250多米,最深处达400米</b>。水源又来自于冰川,所以<b>湖水温度常年在摄氏8到15度</b>左右,冬天不会结冰,夏天也仅高两度左右。 新西兰航空拍宣传照时曾在此角度取景。 瓦卡蒂普湖最神奇的一点是<b>拥有世界上罕有的“湖震”现象</b>,作为一个内陆湖,<b>每隔20多分钟湖水就会有10厘米左右的涨落</b>。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湖中立一个标尺,就很容易看到水位的变化。 在毛利人的传说中,瓦卡蒂普湖是一个被烧死的沉睡巨人,其心脏依然跳动着,所以水位会伴随心跳而起落。其实这一现象与湖泊的狭长形状、湖底槽状凹地以及大气压力、风力有关。 沿途可以远眺瓦卡蒂普湖流域的<b>最高峰厄恩斯劳山(魔戒远征队所攀越的雪山)</b>。 格林诺奇到了。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堂牧场</b></h1><h1><br></h1><p>我们没有在格林诺奇停留,继续向北,先去探访 “天堂”究竟有何魔力吸引了“魔戒”。</p> <p>从格兰诺奇开车约十分钟,来到<b>里斯河</b>(Rees River )边。可能是季节关系,河水流量并不大。里斯河与旁边的达特河(Dart River)都发源于南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融水,最终流入瓦卡蒂普湖北端。</p> 驶过里斯河后全是砂石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路上难得见到别的汽车,我们的车开过后尽是尘土飞扬。 砂石路越走越窄,进入一片幽深树林时变成了单行车道。茂密的林子下面,是横七竖八的朽木,<b>似乎嗅到了“中土世界”的味道</b>。 不多时看到一个小小的湖泊,路边标志显示这是<b>钻石湖</b>(Diamond Lake)。小湖独卧在连绵的雪山下,我们停车走到湖边,并未看出与钻石的关连。 草场上树林中有的树干光秃秃的,好像曾经被火烧过。 继续颠簸了几分钟,终于看到醒目的<b>“Paradise”(天堂)的标牌,天堂的入口到了</b>。 标牌旁的岔路引向一幢优雅的青瓦白墙的欧式建筑,路口另有标牌告示里面是私人领地,我们只能远远地拍了几张照片。<b>这幢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名为“天堂驿站”,它是由一位叫约瑟夫的英国富二代花了五年时间建造的</b>。 据说约瑟夫的未婚妻被他老爸抢了,他到此疗伤,建造这栋房子是为了追求隔壁牧场主的女儿,可牧场主的女儿并未被他打动。最终,心灰意冷的约瑟夫将这栋豪宅卖掉了,自寻一处清净之地孤独终老。 继续向北行驶。 牧场旁还有<b>天堂马房</b>(Paradise Livery Stables),会带游客骑马穿越《魔戒》三部曲的许多拍摄景点,其中就包括博罗米尔在阿蒙汉山阵亡的地方,马厩中的一些马也曾被用于三部曲的拍摄之中。<b>养马场</b>的马匹健美、养眼。 附近也有一些<b>养牛、养羊的牧场</b>。 到了这里没有看到令人惊艳的风景,感觉与天堂有些名不副实。其实再往前就是路特本步道(Routeburn Track)的起始处,这条穿越巍峨山峰、深邃峡谷、磅礴瀑布和璀璨湖泊的步道巧妙串联起了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和峡湾国家公园,是新西兰十大著名步道之一。步道全长 32 公里,走完一般需要 3 天。可能那一片的广阔区域,与世隔绝,静谧安详,才是天堂。 附:格林诺奇以北的线路图 <h1><b><font color="#167efb">格林诺奇</font></b><br><br></h1><h3>离开天堂,返回格林诺奇。</h3> 在镇中心<b>一战士兵纪念碑</b>前停车。纪念碑上镌刻着25个从本地出发赴战而牺牲的姓名。 纪念碑旁的雄鹰雕塑。 <b>格林诺奇是一个不到400人的小镇</b>,住房分布得很稀疏。镇上有酒吧、咖啡馆和一些小商店,主要面向游客。 我们喝了咖啡后走向瓦卡蒂普湖边,回望小镇的全貌,<b>蓝天、白云、苍山、绿树、青草、村舍相互映衬</b>,真是非常优美。 走到湖边,只见近处湖水中一排小树挺立着,一座栈桥伸向湖中;远处重峦叠嶂,山顶冰雪隐约可见,又是一幅不同的美景。 <b>新西兰的第三大国家公园--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就坐落于此</b>。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和周边的库克山国家公园以及峡湾国家公园一起被联合国纳入了<b>世界自然遗产</b>。 栈桥旁的<b>这间红房子,上面标着“Glenorchy”(格林诺奇)</b>,原来是个仓库,<b>算是小镇的地标建筑</b>。里面挂着格林诺奇的历史图片和文字,相当于镇的历史纪念馆吧。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堂之路(回程)</b></h1><h1><br></h1><p>离开格林诺奇返回皇后镇,由于时间已近傍晚,光线柔和多了,且为顺光,所以<b>途中风景比来时更美</b>。</p> 由于光线、角度的不同,瓦卡蒂普湖的颜色比中午看到的蓝要更为深邃,更为丰富。 湖那边的山,陡峭俊朗,高耸入云;山下的湖水,平静清澈,碧绿柔美,令人心醉痴迷。 回到皇后镇,已是下午7:30,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皇后镇更加漂亮。 <h1><b><font color="#167efb">箭镇白金汉街</font></b><br><br></h1><h3>1月17日上午我们离开皇后镇后首先去的是箭镇(Arrowtown),<b>箭镇距皇后镇仅21公里。箭镇的崛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箭河(Arrow River)发现黄金,当时蜂拥而来的淘金者是现今镇上人口的七八倍之多</b>。</h3> 箭镇是一个历史独特,建筑古雅,风景优美的地方。时至今日,<b>小镇上仍有超过60座当年的木头建筑和石头建筑,尤以白金汉街</b>(Buckingham St)<b>的老建筑为代表</b>。 有些建筑当地人已改为餐厅或商店,可以进去体验当时人们生活的点滴。 随意走走,可以感受到小镇的古朴悠闲。 湖区博物馆则展览着有关淘金与当地历史的文物,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去参观。 这个店里出售的可能就是新西兰国玉--绿玉,也被称为毛利玉。 这个店里出售的礼帽品种可不少。 这对新人说不定也是华人。 淘金老汉雕塑。 镇内镇外的美丽的风景,电影《魔戒》也在此取景。 秋天是箭镇景色最美的季节,每年四月底镇上会举办秋季嘉年华。许多人说:<b>秋天的箭镇,是全新西兰最美的地方</b>。从网络下载一张照片供大家欣赏。 <h1><b><font color="#167efb">箭镇中国村</font></b> <br><br></h1><h3><b>在箭镇非常吸引中国游客的是箭河边上的中国村</b>(Chinese Settlement)。据考证,自19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新西兰华工总数曾达到8000人,其中多数聚居于新西兰奥塔哥南部(箭镇所在区域)与西海岸地区。</h3> 这片<b>华人村据考建于1871年</b>,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并普遍有着亲戚或裙带关系,于异乡彼此照应,艰难生存。 <b>这所小石屋是当时社区领袖亚林所经营的“亚林商店”</b>,他因为救了一名溺水的欧洲淘金客而被视为英雄被当地人尊重,他懂得英语因此成为了华人和当地人沟通翻译的桥梁。他的商店除了售卖一些日常用品,也是抽鸦片,赌博和闲聊的地方。 绝大多数华工生活非常艰苦,没钱盖房,简易的棚子就是他们蜗居之所。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华工定居点的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后大多数荒废了。 1983年,在奥塔哥大学考古部门的指导下,新西兰政府对华工定居点在原址按原貌仿建了21座建筑,包括商店、宿舍等,再现了中国劳工在100多年前的生存状态。 村口有一淘金水槽,游客可租一套淘金工具,试试手气,体会淘金的感受。 为了方便中国游客的参观,中国村还专门设有多块中文说明牌。 从网上查到两张当时华工定居点的真实照片。 在此参观后的心情是沉重的,遗址的简陋破败和白金汉街的坚固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深感受到海外劳工的艰难辛酸。2002年,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对早期华人劳工在新西兰所遭受的法律歧视,向新西兰华人道歉。2004年,新西兰政府决定设立一笔500万纽币基金,以资助新西兰华人历史研究、保护华人文化和语言等工作。<div><br></div><div>谢谢您看完全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