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抗疫当前,全民应战,咱也不能落后,”这是昔阳县人民医院发热病房第二组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打响的第一时间,他们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主动请缨,面对面培训,网络学习,实地演练,积极备战。2月9日的紧急电话,让他们从不同的科室,以同一个“必胜”的心态,一起加入了我院抗疫第一线。</p> <p>他们是真正接触两例疑似患者的医务人员。面对患者,他们也紧张、也害怕,但当真正到了病房,“忙起来就忘了”。2月22日,他们收治的两例疑似患者顺利出院。</p> <p>郭斌婵,副主任护师,五官科护士长、护理操作组组长,曾在妇产科、急诊室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抗疫一线,直面病毒,任务艰巨,当带队的任务交给她的第一时间,她首先想到的是各班组员的搭配,从性格、能力、经验、心理等方面取长补短,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组员们做到相互之间的默契,协调一致。她及时组建了热二群(发热病房第二组微信群)。在群里,大家“热血澎湃,斗志昂扬”点亮了心灯,劈开了恐惧,凝聚了战斗力。她叮嘱所有组员“严格标准,注意细节,确保安全”。初入病房时,她看到厚重的防护服、起雾的面罩、病区没有标识的门窗等,给医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但实践是硬道理,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她和其他护士共同讨论,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完善修订了发热病房的职责与流程,使其更合理化、实用化,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疾病护理常规,发到群里,供大家学习。由于戴着手套,打字不方便,她就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手写。</p> <p>由于我院曾收治过的2位疑似病人均在热二组轮班期间,医护人员的安全自然是护士长最牵挂的事情,她时刻提醒大家:“认真对待,热情服务,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激发老护士的潜能,鼓励、安慰年轻护士,遇事及时与任秀涛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协商,征求大家意见,确保同伴们心情愉快、零压力上班。为了节省防护服,出现如病人厕所堵水等后勤上的突发问题,他们能自己解决就尽量不打搅相关科室。</p><p>她和热二组的伙伴们一起,克服各种困难,无怨无悔。当记者想要采访她的时候,她淡然的说,“不要拍我了,年轻人都很优秀,大家安全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她利用休息时间,写了抗疫诗篇,鼓励大家坚定信心与新冠病毒作战。</p> <p>任秀涛,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副主任,工作热情、耐心,对收治的每一个病人,无论是否归他管,都会认真分析、仔细阅片、详细询问。收治首例疑似病人后,他在第一时间与全体成员讲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分析其进展,转归,解决大家的不安,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有序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生活上,他时常以大哥的身份提醒大家,吃好、喝好、休息好,以十足的精力工作,真正体现了一个“工作狂”在生活上的细致。</p> <p>司秀芳,中医内科护师,中共党员。“作为党员,理应冲在第一线”,这是司秀芳在请缨时说的话,作为年龄最长的护士,她时刻提醒、监督年轻护士工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频繁的夜班,让她失眠,只能靠安定维持几小时的睡眠;消毒液的刺鼻,让她眼睛发红、流泪,她没有倒下。面对护士长的问候,她说“我能行,我没什么,”硬是坚持到底。</p> <p>王健娇,ICU,外科护师。平时少言寡语,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认真。当护士长考虑到与她同组的司秀芳年龄大,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对护士长说“我早想好了,秀芳姨年龄大,身体素质没我好,直面病人的事全我包了,”护士长被感动了,朴实的一句话,展现了中年人的担当。</p><p>她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咽拭子的采集,直面病毒,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一项操作。第一例疑似病例采集时,为了减少污染区人员的进出,节约防护服,决定由正在为病人做治疗的她来采集。接到通知的一刹那,她也紧张,虽然看视频,听讲课,学到了不少,但毕竟没亲自操作过,面对焦虑的病人,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接过采集管,细想主任和护士长叮嘱的每一项程序,指导病人如何配合,她一步到位,当顺利采集后,她笑了,这时候她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想到最多的是标本采集的成功率。“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p> <p>刘文斌,心内科主治医师。在抗疫打响后,他和透析室工作的爱人一同请缨,积极备战,当人们问及孩子谁管时,他说“父母带,”舍小家为大家,难能可贵。体态偏胖的他,在穿脱隔离衣、防护服时困难重重,同班的护士,护士长尽可能帮他整理,一个班下来,汗流浃背。对他收治的另一个疑似病人,他耐性的解释,仔细开导,解除了病人的恐惧心里。</p> <p>陈艳,妇产科护士长,晋中市妇联委员,中共党员。在接到电话投入战斗的时候,她丈夫陪公公正在北京住院,她把年幼的儿子送给自己的母亲,安顿好婆婆后,便进入病房开展工作,并接待了热二组第一例发热病人。对患儿母亲的焦虑,不安,她耐心的开导,认真的解释,让家属感到了医护人员的温暖,尽管穿了防护服、眼罩,带了手套、面罩,她还是一针见血的为患儿穿刺成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信任。</p> <p>李娟,急诊室护师,中共党员。2003年,20岁的她参加了非典抗疫战,这次的战役,她把两个孩子交给了丈夫,她说“我有一个好的丈夫和家人”,一个人的工作真的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她体贴同事,为了节约防护服,每次下班前,她都会替卫生员把医疗垃圾送到指定的地方。她关心病人,不顾感染的危险,耐心的为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了病人的不安。她的脸虽然被口罩勒出了印痕,但我们在她的眼里看到了星星,那是对医者使命的信仰。</p> <p>田新星,神经内科医师,中共党员。作为神内医生,平时工作积极,视院如家,同事不管谁有事,她都毫不犹豫替班、顶班,大事小事冲在前,这次也不例外。面对每次收治的发热病人,她谦虚的邀请任主任和刘大夫讨论、请教,认真做病人的工作,厚重的防护服,严实的口罩,长时间的不喝水,让她在下班时面色苍白,护士长发现后,多次的追问后才知道,她有轻度贫血,而且正在吃药,护士长劝她注意休息,她说:“没事,最近在吃药,效果挺好,已经好多了”。</p> <p>吴琼,心内科护师。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刚开始的几天,消毒液的刺激,让她细嫩的双手起了红疹,她没说一句“疼”字,给病人采集血气时,她认真仔细,带着厚厚的手套,没失败过一次,而且主动承担了第二例疑似病人咽拭子的采集。她对护士长说“云芳小,还没结婚,危险的工作尽量我来做”,平淡的语言里透漏着一种刚毅,一种责任,好多时候,她把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2月14日12时在她班上一个病人要出院,按说,她应该换衣服交班了,但是为了节约防护服,减少下午班重复进去,她和同组人员坚持帮病人收拾完行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垃圾,擦拭病房,在一系列工作做完后,他们回到住地已经将近两点了。</p> <p>赵云芳,骨科护士。一个温文尔雅的90后,不曾想,她也如此果敢,坚定,面对疫情,她说“我没结婚,无牵无挂,”瘦小的身躯,掩饰不住火热的心。面对疑似病人,开始的时候,她也恐惧,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也不适,但一看到病人,她的那种镇定自若立刻显现。</p> <p>热二组的十名成员,在连续奋斗14天后,达成了一致的默契,无论是老兵、新兵,带班的、当班的。都在默默无闻的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没说过苦,没叫过累,因为她们知道,在她们的背后,有强大的医疗集团做保障,有关心她们的县医院领导和同事,这次战役,考验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考验了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耐力、体力和心力,慎终如始,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磨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