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9日至12日,我们参加了一个马德里往返葡萄牙四日游的旅行团,连同司机共8人,往返1600多公里,每人团费286欧元(约合人民币2030元,含3晚住宿和酒店早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经过西班牙西部城市萨拉曼卡到达葡萄牙北部城市波尔图;第二天从波尔图出发, 经过阿威罗,当天到达里斯本;第三天从酒店出发前往罗德卡和辛特拉;第四天从里斯本出发经埃武拉回马德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略过去程经过的西班牙萨拉曼卡,仅记录葡萄牙境内的波尔图、里斯本和辛特拉主要景点及沿途所见。</p> <p><br></p><p>波尔图(Porto) 是葡萄牙北部一个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城市面积389平方千米,2019年都市人口25万人,是葡萄牙第一大港和第二大城市。</p><p><br></p><p>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杜罗河畔从利贝拉码头(Cais da Ribeira)到利贝拉广场 (Praça Ribeira)这个区域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p><p><br></p><p>波尔图连续多年被评为欧洲最佳旅游目的地。然而,跟团游只能随旅行社预定的游程“到此一游”而已,加之当天天气细雨纷飞,河面上的风吹得帐篷、旗帜哗哗作响,没有可能欣赏到别人游记中的美景。</p><p><br></p><p>利贝拉码头</p> <p><br></p><p>横跨杜罗河上的路易一世大桥。</p><p><br></p><p>这是一座双层拱形铁桥,长172米,高44米,至今仍然是欧洲最大的拱形桥之一。该桥由巴黎铁塔设计师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的门生Teófilo Seyrig设计,建于1881年。</p> <p><br></p><p>河岸边的楼房整旧如新</p> <p><br></p><p>在小雨中,我们沿着花岗岩砖石铺就的陡坡小心上行。坡顶是波尔图证券交易宫前的亨利王子广场。</p> <p><br></p><p>波尔图证券交易宫属于波尔图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建于十九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风格。我们没有安排参观这一景点。</p><p><br></p><p>据说,八角形天窗穹顶下的中央大厅装饰有20个国家的国徽,各式花岗岩花柱和壁柱,精美的吊灯和壁画赏心悦目。它目前的功能除证券交易外,还是波尔图会议中心与贵宾接待中心,也是演出中心</p> <p><br></p><p>亨利王子广场</p><p><br></p><p>广场中央的雕像是亨利王子(1394—1460)。他出生在波尔图,全名唐·阿方索·恩里克,是国王若昂一世(1385年—1433年在位)的第三个王子。</p><p><br></p><p>欧洲对海洋的探索始于葡萄牙,而葡萄牙在大航海中的成功则基于亨利王子的推动、组织和人才的培养。</p><p><br></p><p>亨利王子创建航海专业学校,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开设造船厂,他的门客们研发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卡拉维尔帆船和新型的航海用具;广泛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航海计划和方案。</p><p><br></p><p>亨利王子于1460年去世,终年66岁。</p> <p><br></p><p>继续沿雨后光滑的花岗岩砖石路上行,便是波尔图老街。</p> <p><br></p><p>莱罗书店:葡萄牙最古老、最美的书店之一。《哈里•波特》故事中霍格沃茨学校的魔法楼梯原型就来自于这里的红色楼梯。</p><p><br></p><p>因为人多,进去转一圈的门票5欧元,我们没进去。</p> <p><br></p><p>从门外拉近的楼梯照片</p> <p><br></p><p>网上下载的楼梯照片</p> <p><br></p><p>蓝色青花瓷墙面的圣灵教堂扑面而来</p> <p><br></p><p>圣灵教堂近景</p> <p><br></p><p>许多街道两旁建筑外墙也都贴有青花瓷砖。</p><p><br></p><p>这是阿拉伯人入侵后传入、至今继续流传着的建筑传统。从公元9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墙砖就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形式。在15世纪后期,葡萄牙开始生产瓷砖,到了18世纪时,瓷砖艺术到达顶峰,被运用在各类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与建筑之中。</p> <p><br></p><p>纪念品店里的瓷砖画和工艺瓷器</p> <p><br></p><p>自由广场位于旧城中心, 是城市最繁华的地带。周围有银行、邮局、酒店、餐厅、旅游服务中心和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广场中央是佩德罗四世(Pedro IV,生卒1798-1834)的骑马雕像。 </p><p><br></p><p>佩德罗四世是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九任君主。他同时也是巴西帝国的首任皇帝(1822年10月12日—1831年4月7日在任)。</p><p><br></p><p>作为葡萄牙殖民地,1815年巴西被晋升到王国的位置,有了自己的政府机构。10月12日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自称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于12月1日举行了加冕仪式。</p> <p><br></p><p>波尔图牧师教堂,建于1763年</p> <p><br></p><p>照片中教堂后面的牧师塔高76米,是波尔图老城的制高点。</p><p><br></p><p>——</p><p>位于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始建于1916年的圣本托火车站是这个城市的另一張名片。我们沒去这里是一个遗憾。</p><p><br></p><p>艺术家乔治·克拉索(Jorge·Colaço)耗时14年用两万片釉面磁砖拼出的画面布滿了宽阔高大的站內大厅四壁。这里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奔騰的战马、决战的英雄;有盛大的加冕场面,万民倾城、百官來贺;还有农田山野劳动的人们在刈草堆车、收获山果;也有集市兴隆,醉酒狂欢的盛景......。</p> <p><br></p><p>昨天傍晚时分,雨雾交加,司机带我们入住在市郊的一家酒店,早早就歇息了。</p><p><br></p><p>今天是葡萄牙4日游的第二天,司机将我们一行七人首先拉向距波尔图几十公里外的阿威罗(Aveiro)。阿威罗是一个被泻湖围绕的小镇,镇上有两条运河贯穿,它们的支流在阿威罗切割出许多水道,水道上小舟穿行。因而,阿威罗有「葡萄牙的小威尼斯」之称。</p> <p><br></p><p>司机安排在这里停留一个小时,我们选择租船游览了这个水城。</p><p><br></p><p>我们7人中一位来自北京,她在西班牙购有住宅并申请长期居留,另外两位是来自湖南的一对夫妻。</p> <p><br></p><p>我们登上了这艘彩绘船,当地称之为摩里西罗(moliceiro)。它约15米长,船首尖尖地翘起形成一个优雅的弧线。船夫撑篙,缓缓地在水道中滑行。</p> <p><br></p><p>小船经过小桥、岸边的盐场和仓库等设施,40 分钟的行程,一路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景观。</p><p><br></p><p>通过讯飞翻译机的葡萄牙语翻译,我对撑船小伙说小镇美丽、生活安闲,小伙子高兴地竖起大拇指。</p> <p><br></p><p>在旅行社安排的行程中,有一个离阿威罗约7公里称为Costa Nova的泻湖小村庄,在村庄附近有一排房龄已过百年的彩色条纹屋,宣传照十分艳丽。</p><p><br></p><p>遗憾的是,我们此次行程被旅行社外包给了带领我们的这位华人司机,却没有打算带我们去。我们在车上提出来后,他说他不知道这地方,竟开车7公里把我们拉到一个四处荒凉的仓库群中,让人哭笑不得。</p> <p><br></p><p>今天的下一个目的地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p><p><br></p><p>里斯本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市区面积84.6平方千米、2019年人口约52万人,包含卫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过300万,相当于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p><p><br></p><p>1143年,阿方索一世(1139—1185年在位)与卡斯蒂利亚王国签订《萨莫拉条约》,宣布葡萄牙正式独立。1147年,阿方索一世率领十字军击败摩尔人收复里斯本。1256年,里斯本正式成为葡萄牙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贸易城市。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如瓦斯科·达·伽马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到了十六世纪,里斯本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大量黄金从当时葡萄牙的殖民地运来,使得里斯本成为欧洲富甲一方的商业中心。</p> <p><br></p><p>司机将车停在里斯本老城区,这里有众多知名景点,如罗西奥广场、奥古斯塔大街、凯旋门、科梅西奥广场和自由大道。</p><p><br></p><p>经过圣胡斯塔升降机(Santa Justa Lift) 拍了两张照片。100多年前,这座升降机是当地公共交通工具之一,高45米,设有两个升降机厢,每个机厢最多可乘载20名乘客,专门用来连接庞巴尔下城较低的街道与较高的卡尔穆广场(Largo do Carmo)。升降级由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弟子蓬萨尔设计。</p> <p><br></p><p>在圣胡斯塔升降机附近是佩德罗四世广场(Pedro IV,1798-1834),也称罗西奥广场。司机把大家带到这里,交待了周围景点,明确了离开这地段的集合地点和时间,然后大家各自散去。</p><p><br></p><p>罗西奥广场长166米、宽52米,广场中央的纪念柱高27.5米,顶端是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铜像。我们在波尔图自由广场上已经见识过佩德罗四世的雕像,他是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九任君主,同时也是巴西帝国的首任皇帝(1822年10月12日—1831年4月7日在任)。铜像基座上的四尊人像分别象征古希腊思想中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p><p><br></p><p>广场地面为黑白碎石铺成的波浪形图案,特别有动感,</p> <p><br></p><p>罗西奥广场有两座喷泉,据说喷泉是1890年从巴黎运来的。喷泉的青铜美女怀抱宝瓶,每当水花朝天喷出,更加衬托出广场的优雅妩媚。</p> <p><br></p><p>奥古斯塔大街(R. Augusta)两边商店、餐馆林立。我们在这里选了一家看上去不错的餐厅用餐,被服务员引到餐厅二楼,味道还可以,只是已不记得当时吃了些什么。</p> <p><br></p><p>奥古斯都大道上人来人往,我们经过几处街头艺人向大道尽头的凯旋门走过去。</p> <p><br></p><p>凯旋门(Arco da Rua Augusta )</p> <p><br></p><p>凯旋门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一座钟楼,但在一个多世纪中逐渐演变建造成为了一座精雕细琢的拱门。凯旋门由6根11米高的圆柱支撑,顶部有4尊雕像,右面的一尊是曾助力若昂一世(1385—1433年在位)上位的贵族努诺·阿尔瓦雷斯·佩雷拉,另一尊是国王若泽一世(1750—1777年在位)的总理大臣庞巴尔侯爵,左边的是开辟印度新航线的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和公元前2世纪抵抗罗马人入侵的领袖韦里亚托。两个斜卧的人物是流经葡萄牙的两条大河——特茹河和杜罗河的河神。7米高的三层宝座之上气势威严的女神雕像代表荣耀,她手执两顶桂冠为两侧代表勇气和天赋的男女青年加冕。</p> <p><br></p><p>科梅西奥广场面向特茹河北岸,16世纪的时候这里曾经是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新建的王宫,在1755年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现在其三面环绕着的黄色建筑是市政府和法院的办公机构。</p><p><br></p><p>1755年11月1日万圣节的早晨,里斯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啸和火灾将整个里斯本85%的建筑物彻底摧毁,9万居民丧生,幸存者80%无家可归。这场灾难对当时葡萄牙经济的冲击无比巨大。</p> <p><br></p><p>广场中央矗立着国王若泽一世(1750—1777年在位)的骑马塑像。他成功地领导人民走出了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阴影。</p> <p><br></p><p>立在水中的这两根石柱在1755年大地震中因地基被抬高而留存,成了大地震之前王宫广场上仅有的遗迹。</p> <p><br></p><p>远处是连接里斯本和阿尔玛达城的425大桥</p><p><br></p><p>425大桥原名萨拉查(Salazar)大桥,为纪念葡萄牙人民在1974年4月25日推翻萨拉查的独裁政权而更名。大桥于1966年8月6日开始通车,之后于1999年增加了火车车道,桥身全场2277.61米,跨度为1012.88米,由建设旧金山金门大桥的美国公司建造。</p> <p><br></p><p>特茹河在里斯本阿尔玛达以西15公里处注入浩瀚的大西洋,这里正处于出海口附近,所以河面宽阔,如同海面。蓝天白云之下,海鸥翔集,浪花轻柔,海风拂面,分外舒心。</p> <p><br></p><p>里斯本主教座堂(Sé de Lisboa),自1147年兴建之日起,它已历经多次地震和数次改建,混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教堂主立面的大门和钟楼的窗户是罗马式半圆拱形,门上方的玫瑰花窗和塔楼顶部的箭垛则包含了哥特式元素。</p> <p><br></p><p>教堂前的电车繁忙穿梭</p> <p><br></p><p>漂亮女孩在招呼路过的游人进店消费咖啡和茶点。我和老伴在店里点了咖啡、冰淇淋和蛋挞,在这里等候去附近登爬山顶的同伴。</p><p><br></p><p>从店里出来时,我给女孩拍了这张照片。</p> <p><br></p><p>这一天的行程已告尾声,我们的旅行车慢行经过无花果树广场。广场中央是被誉为葡萄牙历史上最有才智的国王若昂一世(1385-1433在位)的骑马铜像。若昂一世是葡萄牙阿维什王朝(1385 - 1580年)的建立者,他确立了葡萄牙向海上发展的国策,并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吹响了前奏,使葡萄牙的面貌焕然一新。</p><p><br></p><p>若昂一世去世后,被列入影响世界的100位帝王名单中。</p> <p><br></p><p>1415年7月,若昂一世携王子亨利一起,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万名进攻并占领北非摩洛哥地区的摩尔人城市休达。休达是一座港口城市,地理上位于直布罗陀的正对面,扼守大西洋到地中海的咽喉地区。</p><p><br></p><p>1418年,在亨利王子的主持下,葡萄牙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航行探险,在距里斯本西南方1000公里外发现属于马德拉群岛的圣港岛,并由此开始了对马德拉群岛的垦殖和开发。142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德·席尔维斯(Diogo de Silves)在距里斯本以西约120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亚速尔群岛。1434年,受亨利王子之命,吉尔·埃亚内斯(Gil Eanes)完成了绕过当时欧洲已知世界的尽头、素有西非“魔鬼之海”的博哈多尔角(Cape Bojador)。从此,葡萄牙开始了对非洲大陆的全面探险。</p><p><br></p><p>1445年,迪亚士家族的第一代航海家迪尼斯·迪亚斯(Dinis Dias)于西非北纬16度发现了塞内加尔河河口。然后,迪尼斯•迪亚士继续南行,到达非洲大陆的最西端佛得角(Cabo Verde), 抵达沙漠的终点,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人进行了首次直接接触。1455至1456年,亨利王子选派意大利海员阿尔维斯·卡达莫斯托(Alvise Cadamosto,1432-1483)为船长,两次驶向西非海岸,发现了佛得角群岛,并探索了从冈比亚河到格巴河的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海岸。</p><p><br></p><p>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这些离岸大岛成了葡萄牙在非洲西海岸探险和掠夺的前进基地。</p><p><br></p><p>1460年11月13日,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由他主导的约40年的海外探险黄金时期结束。在他去世后,葡萄牙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险与殖民活动致国力大增。史称,若昂一世是葡萄牙帝国的奠基者,亨利王子是葡萄牙帝国的伟大缔造者。</p> <p><br></p><p>旅行车经过庞巴尔侯爵广场上的纪念碑,他的铜像面向着庞巴尔下城(Baixa Pombalina)。</p><p><br></p><p>庞巴尔侯爵是1750年至1777年葡萄牙国王若泽一世的总理大臣,他具体领导了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p><p><br></p><p>从侯爵广场至南边的罗西奥广场的自由大道是里斯本著名的购物街,相当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也是贯穿里斯本这座城市的中轴线。大道上有精美镶嵌的彩绘地砖,两旁布满大量现代化建筑,道路中间是宽阔的人行林荫道,两旁是高档的酒店与饭馆、航空公司、银行、电影院、纪念品商店等。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实地走一遭。</p> <p><br></p><p>当晚,我们随旅行车来到距离里斯本25公里外的埃什托里尔小镇,入住在这家酒店。</p><p><br></p><p>稍事休息后,我与老邓出去采买当晚晚餐。</p> <p><br></p><p>埃什托里尔小镇是一处避暑胜地,遍布高档楼盘别墅。</p> <p><br></p><p>小镇的赌场从下午三点开始,直到凌晨三点关门。著名谍战电影007系列作品的作者就是在这座赌场受到启发写出的。</p> <p><br></p><p>埃什托里尔小镇南面临海,海滨沙滩、岸边岩石、飞翔的海鸟、远处的航船和一望无际的海面构成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这里适合在海滨道路上悠闲散步或骑自行车慢慢欣赏海滨风光,热衷水上运动的人们更可尽情地驰骋大海。</p><p><br></p><p>海岸边排列着众多酒吧、咖啡馆和餐厅。要是能坐在一间海景餐厅里喝着一杯啤酒,吃着美味的海鲜,欣赏海上落日余晖,一定会非常惬意的。</p> <p><br></p><p>第三天的游览目的地在罗卡角和辛特拉,下午从辛特拉回到里斯本,司机将我们拉到贝伦区帝国广场,让我们快速参观了几个地标性建筑的外景。</p><p><br></p><p>贝伦区的港口是大航海时代很多船队出发的地方。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葡萄牙在1960年建成了航海纪念碑(也称为大发现纪念碑)。</p> <p><br></p><p>纪念碑高52米,造型像一艘即将出海的卡拉维尔帆船,亨利王子屹立船首,右手托着一艘帆船模型,左手拿着一张海图。纪念碑共刻有33尊雕像,其中包括国王1人、王后1人、王子3人、领航员10人、船长3人、数学家1人、地图测绘师1人、编年史作家1人、作家3人、画家1人、传教士3人,再加上5位著名航海家:迪亚士、达·伽玛、卡布拉尔、麦哲伦和阿尔布开克。葡萄牙开拓海洋的300年光辉历史通过这些为大航海作出特别贡献者充分展现了出来。</p><p><br></p><p>纪念碑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剑,碑前的地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图,象征当年天主教君主企图征服世界的野心。</p><p><br></p><p>我们没有时间绕过眼前的围栏过马路走拢纪念碑,只能远距离拍下这张照片。</p> <p><br></p><p>纪念碑上著名航海家中,巴托洛缪·迪亚士(Bartholmeu Dias;1450年-1500年5月24日)受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1487年8月率领三艘卡拉维尔帆船从里斯本出发南下,驶过了整个非洲西海岸,1488年3月12日绕过好望角,进入到印度洋。由于补给困难和人员极度疲乏,迪亚士没能继续前往印度,于1488年12月回到了里斯本。他的远航船队共历时16个月,往返距离两万多公里,发现了长达2000公里前人未知的非洲南部海岸线,带回了这个地区比较准确的地图,为后来开辟从葡萄牙到印度,从地中海经大西洋、印度洋到东方的新航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p><p><br></p><p>1500年3月9日,受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迪亚士加入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庞大的舰队再次远航去征服印度。不幸,5月24日迪亚士率领的四艘航船在好望角附近都被飓风掀翻而葬身海底。</p> <p><br></p><p>第二位著名航海家是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 c. 1460-1524),1497年7月8日,他率领4艘船和170名船员从里斯本启航。达·伽马闯过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好望角,耗时四个多月抵达南非沿岸。1498年1月,船队进入到西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抵达了莫桑比克海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查的从大西洋直接至印度洋的深度航行。同年5月20日,达·伽马到达了印度西南部的卡里卡特,成功开辟了印度航路,实现了自若昂一世至曼努埃尔一世共五代国王统治时期八十余年来葡萄牙人的梦想追求,开始了与印度的香料贸易。1499年9月9日,40岁的达·伽马回到里斯本。</p><p><br></p><p>1502年2月,瓦斯科·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第二次印度探险,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新的船队总共有多达23艘战船。1503年2月,达·伽马率领剩下的13艘船只,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丝绸、宝石等,乘着印度洋的东北季风,于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所得纯利竟超过这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p><p><br></p><p>由于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葡萄牙这样一个小国竟囊括了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为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里斯本也成为了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p><p><br></p><p>1519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封瓦斯科·达·伽马为伯爵。1524年,新任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任命他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他以第六任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12月在卡利卡特逝世。</p> <p><br></p><p>纪念碑上第三名著名航海家是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 Álvares Cabral, c. 1467-1520)。他于1500年4月22日率领一支由13艘船只、1200人组成的远征队前往印度开展香料贸易。船队按达·伽马的建议,即在非洲西南部热带海域航行时不再沿西非海岸航行,而是向西南方驶入大西洋深处,然后再往南行驶。但在实际航行中,卡布拉尔的舰队在通过佛得角群岛后,遇到强烈风暴并被赤道洋流推到了较远的海域,以致他们把这个往西南航行的弧圈划得太大了,不期然地到达了南美大陆东部隆起的帕斯夸尔山,在赛古鲁港(即今加布拉利亚湾)登陆,意外发现了巴西,为葡萄牙争得一大片位于美洲的广袤土地。</p><p><br></p><p>在赛古鲁港休整后,船队继续向东航行。在经过好望角时,船队中有4艘船在风暴中失事,船员全部遇难,其中就有航海家巴托洛缪·迪亚士。</p><p><br></p><p>1500年9月13日,卡布拉尔的船队终于抵达卡利卡特,再辗转经过印度西南海岸地区的几个重要贸易港口,初步建立了在印度的贸易点,打破了阿拉伯人对香料的贸易垄断,于1501年夏季回到了葡萄牙。</p> <p><br></p><p>纪念碑上著名航海家中的斐迪南·德·麦哲伦(Fernão de Magalhães, c. 1480-1521年4月21日)在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资金支持下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一支由5条海船、265人组成的远航队于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出发。从大西洋穿过新大陆美洲最南端与火地島之间的海峽(今称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再横跨太平洋到菲律宾群岛。1521年4月21日麦哲伦被菲律宾土著所杀。1522年9月6日,船队在麦哲伦的副手带领下越过马六甲海峽进入印度洋,从好望角航路回到西班牙塞维利亚。麦哲伦船队历时1082天,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发现了通往东方的西航路,总里程约6万公里。</p><p><br></p><p>斐迪南·德·麦哲伦生为葡萄牙人、却为西班牙效力本不被葡萄牙人待见,但他在1505-1513年时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东非和印度,在印度地区参与葡萄牙军队的殖民战争并负伤,因此得以能够在葡萄牙被人们纪念。</p> <p><br></p><p>纪念碑上另一位著名航海家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 c. 1453-1515)是位海军将领,在1500 - 1515年连年征战印太地区,被称为“东方凯撒”和“海上雄狮”。1509-1515年间任葡萄牙印度总督,他的血腥屠杀奠定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基础。1510-1511年,因其征服印度果阿,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授予“果阿公爵”荣衔。</p><p><br></p><p>1511年,他还占领了距印度卡利卡特40天航程的马六甲城,控制了前往亚洲的通道。1514年他的船队借由印度洋航线到达了中国广东。此时,从东非莫桑比克到南亚马六甲的广阔沿海地区,约有50座葡萄牙人建立的要塞,保卫着至关重要的贸易航线。</p><p><br></p><p>这张近距离纪念碑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p> <p><br></p><p>借由大航海时代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葡萄牙逐渐步入国力鼎盛期,成为欧洲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定通过佛得角群岛以西2200海里处的“教皇子午线”为界,界东属葡萄牙,界西属西班牙,两国共同垄断欧洲以外的世界,瓜分了地球。</p><p><br></p><p>自此,葡萄牙帝国如日中天,殖民了全球53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葡萄牙语成为了世界第六大语言,为葡萄牙、巴西、佛得角、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普林西比,圣多美和赤道几内亚等国家2.4亿人的官方语言。葡萄牙语也在印度,澳门和东帝汶使用。</p> <p><br></p><p>帝国广场花园里的双马雕塑</p> <p><br></p><p>帝国广场正中心的大型喷泉。</p> <p><br></p><p>帝国广场旁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由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在1502年下令修建,1580年建成,被认为是曼努埃尔风格建筑中的瑰宝。在1755年大地震中,它是里斯本唯一幸存下来的修道院。</p><p><br></p><p><i>“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最引人注目的南门足有32米高,众多浮雕人物栩栩如生;修道院外墙几乎占据了一整条街,300多个精心雕饰的拱门令人震惊;宽阔的庭院四周分布着两层拱廊,浮雕、装饰线条、廊柱无不精美绝伦”。“特色在于扭转造型的圆柱、国王徽章和雕饰精细又繁复的窗框,同时运用大自然图像,如在石头上镶着贝壳、锚等</i>”。“<i>灿烂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教堂内部,拱顶的线条构成简洁有力的几何图案,高大的八角柱笔直地支撑着拱顶,天花板仿佛飘在空中一样,石壁上有精细的浮雕壁龛”</i>。</p><p><br></p><p>首航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达·伽马和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都安葬于教堂内。</p><p><br></p><p>遗憾的是,我们从辛特拉回来已经比较晚了,没能从近处一睹它的风采,更没能进入修道院内部观看,只是从远处拍了几张修道院外景,算是到此一游。</p><p><br></p><p><br></p> <p><br></p><p>国王曼奴埃尔(1495—1521年在位)执政时期,葡萄牙处于最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及其之后几十年的建筑十分华丽雄伟,表现了当时葡萄牙的繁荣和奢华,故被称为“曼奴埃尔建筑风格”。</p><p><br></p><p>据资料介绍:<i>曼奴埃尔建筑风格起源于16世纪葡萄牙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综合了晚期哥特式华丽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西班牙的银器(Plateresque)风格与穆德哈尔(Mudejar)风格,受意大利式和佛兰德式建筑的影响,并且融合了海洋元素,包括达·伽马和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的航行所带来的发现,采用了很多来自非洲沿海地区、巴西和远东的各种发现,甚至大量借鉴了东印度寺庙的装饰风格。</i></p><p><br></p><p>这一时期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和宫殿建设资金都来源于通过与非洲和印度香料贸易等获得的丰厚利润。据史料记载,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每年的工程开销用相当于5%的亚非贸易收入(相当于70公斤黄金)来支付。</p> <p><br></p><p>在葡萄牙17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里斯本的贝伦塔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Hieronymites and Tower of Belém in Lisbon” 是其中之一。</p><p><br></p><p>贝伦塔就在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对面,建于1514年到1520年间,至今有500年历史。石砌的这座五层四方塔楼原本是作为防御工事,后转变为海关、电报收发塔和灯塔。</p><p><br></p><p>贝伦塔白色塔身在碧蓝河水背景下巍峨壮美。</p> <p><br></p><p>受曼奴埃尔建筑风格影响,贝伦塔融入了富有装饰性的阿拉伯元素。例如,在六个岗亭顶端类似于胡椒粉盒形状的装饰物,粗厚的石绳环绕塔身、并点缀石结。</p> <p><br></p><p>我们到达这里已过了参观时间,只能在塔外照照相。</p> <p><br></p><p>葡萄牙四日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将经过埃武拉回到马德里。离开里斯本之前,司机将大家带到425大桥另一端的阿尔玛达城山上的耶稣雕像前。</p><p><br></p><p>耶稣雕像1959年揭幕,高28米,连同下方高82米的门形混凝土基座,总高110米,可与葡萄牙曾经的殖民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相媲美。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高30米,加上基座高38米,座落在710米高的国家森林公园科科瓦多山顶之上。</p><p><br></p><p>耶稣像底座内有一个礼拜堂,通过直达电梯可以到达位于耶稣像底座的观景平台。我们没有上去。</p> <p><br></p><p>叫不出名的圣女在虔诚地向耶稣敬献礼品</p> <p><br></p><p>从这里放眼,湛蓝的海水映着蔚蓝的天空令人心境旷达,神情怡悦。红色的425大桥如长虹卧波,气势非凡。特茹河北岸里斯本老城几百年的故事还在头脑中翻腾。如果此生还有机会再来,一定要多住些时日,细细地体会这座城市自有的韵律。</p><p><br></p><p>再见了,里斯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