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

静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安阳市第十四中学 连书芳 &nbsp; &nbsp; &nbsp; 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换个角度看世界。 &nbsp; &nbsp; &nbsp;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br>&nbsp; &nbsp; &nbsp; 解释风格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告诉人们,既然无助和悲观可以习得,那乐观也一定可以习得和能够习得。从解释风格理论形成之后,塞利格曼的研究方向开始逐渐从习得性无助转向了习得性乐观。<br>&nbsp; &nbsp; &nbsp; 塞利格曼认为普通人和悲观者都可以让自己朝乐观的方向发展,如果能采用一定的技巧,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平常的习惯想法(内心的信念),那他对不愉快事件的悲观性应对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变得振奋和充满活力。于是塞利格曼与霍隆(Steve Hollon)、弗里曼(Art Freeman)两位认知心理治疗大师合作,提出了一种帮助正常人学习乐观的“ABCDE技术”,从而为人习得乐观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br>这一技术中的A是指不愉快的事件本身,B代表个体对该事件的信念,C是指该信念可能导致的后果,D是反驳自己的某些信念,E是激励。如果对不愉快事件(A)的信念(B)不同,产生的后果(C)也就不同,因此,改变的关键就是反驳(D)自己所具有的悲观信念,当反驳任务完成以后,最后对自己进行激励(E),从而巩固自己刚建立起来的新信念。<br>&nbsp; &nbsp; &nbsp; 塞利格曼等人的这种习得性乐观技术其实是将艾利斯(Ellis Albert)的情绪ABC理论和临床认知疗法融合了起来,不过塞利格曼的贡献则在于把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模式最终发展成为了一种适合于普通人的乐观学习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致力于帮助正常人改变已经形成的悲观型解释风格,重新认识和定义不愉快事件,最终使自己变得乐观起来。<br>在经过多年对习得性乐观研究的基础上,塞利格曼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有了建立一种以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为核心的心理学理论的想法。因此,当他于199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塞利格曼发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在了解各种心理疾病机理的基础上也要了解人积极的心理机理,因而他被世界公认为“积极心理学之父”。2000年,他在APA(美国心理学学会)会刊《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杂志上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在该文中,塞利格曼指出心理学自二战以来一直只关注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破坏力量,而忽视了研究人类的美德和建设力量,积极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使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掘,这被认为是吹响了建立积极心理学的号角。塞利格曼还一手构建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框架,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br>&nbsp; &nbsp; &nbsp; “一个中心”是指积极心理学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三个主要要素——乐趣、投入和意义。乐趣通常表现为兴高采烈的外在情绪表现形式(如笑脸等),也即人的幸福和个体自身的主观感受结合得很紧密,所谓感觉好才幸福;投入是指个体对家庭、工作、爱情与业余爱好的投入程度,幸福与这种投入是成正比的,没有投入则没有幸福,反过来没有幸福则也不会投入;意义则意味着个体的幸福并不完全是由个体的主观感觉所决定,人是有理性的,当他对事件或行为有了深层价值的理解之后,他就会不辞辛苦地去做这件事或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能发挥自我的力量,达成超越我们个人之上的目标,尽管在做的过程中也许感觉不太好,但做完之后则会产生真正的幸福。<br>&nbsp; &nbsp; &nbsp;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是: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情绪主要包括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满足、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三个组成部分。积极人格特质则主要由人的力量和美德组成,具体主要包括如爱和胜任的能力、勇气、同情心、复原力、创造力、好奇心、诚实、自知力、克制、自我控制和智慧等多个方面。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大的组织系统(如民主的国家制度、舆论自由等)、中的组织系统(如人性化的单位管理规章等)和小的组织系统(如牢固的家庭关系等)等三个方面,它们为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和积极情绪的获得提供社会支持。<br> 龙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