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是让孩子明白生活的界限和范围的,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的生活中过的愉快,因为规律让人有安全感,稳定的规律能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所以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和维持日常秩序。</p><p> 今天给大家分享《正面管教》的小工具:日常惯例! 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p> <p> 日常惯例表不仅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于高年级(中学生)的学生同样适用。我们班最初使用是在七年级入学后一个月,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写作业磨蹭,再加上科目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大,导致写作业时间太长,睡觉太晚。于是我指导大家就作业问题召开了家庭会议,结合《正面管教》中“日常惯例表”的小工具制定了关于“作业完成计划”的惯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反馈效果特别好。此后,我们又通过家庭会议商讨制定了“手机使用时间”、“我帮爸妈做家务”、“加强锻炼身体”等单项日常惯例表。</p><p> 初中生除了日常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变得更加重要。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我在每学期的开始和期中、期末考试后都会通过班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WOOP目标,而“日常惯例表”就是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上学期间,我们的惯例表有“在校惯例表”和“在家惯例表”双重保障,寒暑假的惯例表更使孩子们的假期过的充实而有意义。现在由于疫情不能到校上课,日常惯例表更发挥了它的作用。 </p><p> 家长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惯例表,合理安排时间,让学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变得有序且有效,亲子关系更加融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部分孩子的部分日常惯例表</span></p> <p>事实证明,“日常惯例表”是《正面管教》中一个很有效小工具。这个寒假我们再次了学习朱洪秋教授关于“日常惯例表育人模式”的讲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倾听家长和孩子的感悟吧!</p> <p>友情提示:</p><p>1、惯例表是孩子的“工作”,所以应该尽量由孩子自己完成由“决定”到“制作”的全过程。</p><p>惯例表形式有很多,可以让孩子自己画,也可以将管理表内容拍成照片,请孩子按照顺序贴起来,还可以请孩子用贴纸、小画片等代表,全部由孩子做决定。</p><p>2、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的就是“尊重”+“引导”+“鼓励”。</p><p>尽量多使用选择、启发式提问,而不是命令和“告诉”。</p><p>3、要“鼓励”不要“奖励”。</p><p>当孩子执行了惯例表,尽量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对应有成就感的“误区”:将“执行自己惯例”的目的,变成了“为了得到奖励”。真诚地跟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日常惯例,我看到你很认真坚持做到了,这就是自律!这就是有规律的好习惯!这会比给孩子各种物质奖赏更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我有能力”的心理需要。</p><p>4、一张惯例表不可能一次制定用到永久!必须经常调整。调整是要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原则。如果制作好的惯例表不能执行,肯定是在某些方面的设置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来共同头脑风暴进行讨论)</p><p>5、《日常行为惯例表》的制作可以从孩子已经相对有规律的生活内容开始,一点点进步,让孩子体会到惯例表带来的稳定、清晰、和成就感,“感觉好才会做得好”。 惯例表的制作与执行,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家庭日常行为规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