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 珠玑徐闻

北跑

<div><br></div><h3>南珠自汉代以来素有美名,“珠还合浦”的典故家喻户晓。</h3><h3>徐闻县于公元前111年置县,是合浦郡首县,合浦郡治设在徐闻,至东汉初年(公元44年),合浦郡治才移至现广西合浦县。</h3> <h3><br></h3>"珠还合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合浦郡盛产海珠,由于郡守贪婪逼民滥采,导致“珠渐徙交趾郡界(越南)”,无珠可采,民不聊生。孟尝到任太守后除弊兴利,让珍珠修生养息,未曾逾岁,去珠复还,原来靠采珠为生的百姓又有了活命的生计。典故“珠还合浦”即由于此。徐闻是南珠的重要历史产区。<div><br></div> <div><br></div><div>大海采珠,不仅艰苦,且有生命代价。清代诗人冯敏昌在采珠歌中写道:<br>“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舟舟过去何舟得,采得珠来泪已枯。”<br><br>1958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南珠生产搞好,要将自然捕珠变成人工养珠”。<br></div> <div><br></div><div>徐闻县西部的流沙湾风浪小,潮差大,海水交换量大,有较强的自净能力,水温、阳光、淡水资源、浮游生物等十分适宜海水珍珠养殖,发展珍珠养殖"得海独厚”。<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村民依海而生,划着小艇到海上就能养珠。</div> &nbsp;<h3><br></h3><h3>我国珍珠养殖之父——原湛江水产学院熊大仁教授认为,流沙湾是我国理想的海水珍珠养殖海区。</h3> <div><br></div><h3><br></h3> <div><br></div><h3>1961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指导下,流沙湾畔的西连镇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人工珍珠养殖场。1964年,人工插核的珍珠成功批量生产。</h3><div><br></div><h3>1990年代,养珠热漫遍了这里的每家每户。一时间,流沙湾布满了养螺桩。西连镇的大井村680户人家,曾经家家养殖珍珠,被称为“中国珍珠第一村”。</h3> <h3><br></h3>海岸上的插珠作业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成为一景。热闹时的景象像泰国的水上街市。 <div><br></div><div>这些让人看似简陋的棚屋,可是珍珠的“产房”,珠贝插核怀胎和开贝取珠都是在这些棚屋中完成。</div> <div><br></div>村中好多姑娘成了珍珠的“接生婆”,她们的莲花妙手将珠核插进贝肉中,让珠贝怀胎。插核是育珠关键技术,稍有偏差,都要造成死珠或吐珠。 <div><br></div><div>这些姑娘心灵手巧,1990年到2000年时,她们曾远渡重洋,到太平洋的大溪地等地传授插核技术。</div> <div><br></div><div>珠娘爱美,戴的草帽要有两朵花,戴的金戒指要有两颗,爱的男人只能是一条心。</div> <div><br></div><h3>开珠时,简陋的珠棚被珍珠的温润光泽照亮。人们认为它的光辉和月光极其相似,在中外的传说中,珍珠的光芒来自月亮,<br></h3><h3>一颗颗浑圆、色泽鲜明、凝重结实的珍珠在珠农掌心里闪光。</h3> <div><br></div> <div><br></div><div>2000-2006年高峰时,流沙湾及周边海区年产珍珠20多吨,珍珠年产量占全国的70%。珍珠加工产品80%销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中设有南珠产品销售网点,形成了完整的珍珠产业链。<br></div> <div><br></div><div>珍珠螺开贝取珠后,其肉是海鲜美味,其壳还可制作纽扣,制作完纽扣后,手巧的珠娘还用来编织灯笼。</div> <div><br></div>但自2010年后,流沙湾内网箱养鱼、扇贝养殖等大量发展,养殖密度大大超过了该海域的养殖容量,加上沿岸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每逢大雨,泥沙圾垃俱下,若遭遇台风更甚,在2014年两场正面登陆徐闻的超强台风打击下,流沙湾生态环境恶化,珍珠病害频发,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珍珠已不珍”。 <div><br></div><h3>2019年所拍的刚从海水中提出的珠贝全身被污泥包裹,这些可怜的珠贝是如何在海水中呼吸呢?珠农告诉我,他去日本学习引进新品种时,真羡慕人家的海水,我们把大海当成垃圾池,人家连死鱼都要捞走的,流沙湾可能养不了几年珠了。</h3><div><br></div><h3>流沙湾珍珠产业急剧萎缩、濒临衰败,至今年产量仅有1吨左右。南珠的光华不再,“珠还合浦”何时再现?</h3> <h3><br></h3><h3>爱护我们的大海吧!让珍珠不再流泪!</h3>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