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从网上搜索到这篇文章,复制到这里,可以让大家了解一下自然界这个奇特的现象。我在去年七月份拍摄过程中,真真看到了苇莺的辛苦,喂肥了寄子杜鹃,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渐瘦了自己那小小的身躯。因此我把这个美篇命名为"义大如天”。无论如何,我都为大苇莺点赞!</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精彩喂食瞬间视频。</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为什么一只大苇莺愿意主动照顾体型如此硕大的杜鹃幼鸟?这其实是一场进化学中的较量,而杜鹃总是可以领先于它们的宿主一步。进化让动物们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身怀绝技”和“足智多谋”。</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杜鹃是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最臭名昭著的“寄生者”。1788年,著名的“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第一次向世人描述了大杜鹃异常残忍的生存策略:雌杜鹃会在每一个被它们选定的寄生的鸟巢中产下一枚卵,而杜鹃雏鸟出壳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寄主鸟产下的鸟卵或是已孵出的雏鸟全部推出鸟巢,以独占“代育妈妈”所有的食物和关爱。每年夏天,数千只寄主鸟的卵和幼雏都会被新出壳的大杜鹃雏鸟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谋杀”,而被蒙在鼓里的小鸟“父母”却还在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个仅存的永远只会喊着“饿饿饿”的杜鹃幼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繁殖季节中已经无法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后代了。不过,并不是所有种类的杜鹃都是寄生性的。现在全球已知的140种杜鹃中,只有40%被发现具有巢寄生行为,而其他60%种类的杜鹃还是像我们熟悉的其他鸟类那样,自己营巢并哺育后代。科学家通过研究杜鹃的家族史发现,这些具有巢寄生行为的杜鹃都是从亲本哺育的祖先那里开始,逐渐踏上巢寄生的进化之路的。对于那些最终进化出寄生行为的杜鹃,总共经历了3次独立的“进化变革”:一次是在新世界杜鹃中(主要包括分布于美洲地区的一些物种);另外一次出现在凤头鹃中(包括南欧外形夺目的大斑凤头鹃);最后一次则是在我们熟知的大杜鹃,以及与它拥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其他种类的杜鹃中。一只大杜鹃雏鸟的食量与4只苇莺雏鸟的食量相当,那么,大杜鹃雏鸟是如何刺激自己的“代育妈妈”衔回足够多的食物的呢?一只杜鹃雏鸟的体型要比苇莺大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巨大的体型并不是刺激寄主鸟“卖力”哺育的必要因素。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把一只乌鸫的雏鸟放到苇莺的巢中,尽管乌鸫和杜鹃的雏鸟体型非常接近,但苇莺给杜鹃雏鸟带回的食物明显更多一些。在之后的研究中,他们进一步发现,杜鹃雏鸟发出的一种“啾啾啾”快节奏乞食声才是其中的关键。而这个乞食声与饥饿的苇莺雏鸟发出的声音极其相似。当科学家把一个小型的扩音器放在小乌鸫旁边,并播放杜鹃的乞食声时,苇莺“父母们”带回的食物量就会明显增加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