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亮剑之团 亮剑雕塑</p> <p>图中为《亮剑》作者都梁,左为王近山将军之子王岩,右为六师武装部长</p> <p>2009年8月,都梁先生(左二)首访“亮剑之团”一O三团。</p> <p>都梁情系“亮剑之团”</p><p> 2009年8月26日,《亮剑》作者都梁参加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兵团成立55周年、五家渠建市5周年活动大会后,走访“亮剑之团”—ー○三团。</p><p> ー○三团的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ー团、新编第九旅二十五团、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二十五团。七七一团在抗日战争八年中,大小经历了30多次战斗。比较著名的有:范村“麻雀战”、响堂铺伏击战、凌石屯伏击战、夜袭阳明堡和三次破击战。1946年6月,二十五团奉命撤销,一营编入十六团,二营编入七七一团,机关及团直则编入新四旅旅部各部门建制。1948年2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四旅,原二十五团恢复建制,命名为新四旅第三团。1949年1月,六纵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原辖教导旅改编为十六师。新四旅在陕西泽阳县改编为六军十七师,原辖七七一团、十六团、新三团分别改编为十七师四十九团、五○团、五十一团。1953年6月15日,第十七师发布命令:“奉新疆军区6月5日新务字47号转西北军区与军委命令,兹将我十七师番号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六师。所辖之五十一团(四十九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六师第十六团。至此,五十一团、四十九团指战员集体转业,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四十九团指战员编入第六师第十六团二连。1969年7月10日,十六团农场改称农六师一○三团。</p><p>2012年7月,“中国甜瓜之乡”一○三团举办第二届甜瓜文化旅游节,应一○三团党委的邀请,都梁先生和王近山将军之子王岩先生从北京专程来一○三团参加甜瓜节。7月17日上午,都梁先生和王岩先生在农六师政委马新平的陪同下,首先到七连甜瓜地参加甜瓜采摘开园活动,亲口品尝“金皇后”品牌甜瓜,对一○三团生产的优质、香甜、可口的甜瓜赞不绝口。接着在亮剑文化广场参加“中国甜瓜之乡”一○三团第二届甜瓜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都梁先生和王岩先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都梁先生在开幕式上感慨地说,“当年的英雄部队在亘古荒原创造出一个现代城市,很不容易,可以用“亮剑”的品牌,创造出更好的经济价值。”第一次到访“亮剑之师、亮剑之团”的王近山将军之子王岩先生深情地说:“踏上六师五家渠市这片热土,心情激动,非常亲切,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我相信,如果父亲在天之灵,看到他一手创建的这支部队还成建制地保存在这儿,薪火相传,日益壮大,一定会非常高兴。衷心希望,这支部队在亮剑精神的鼓舞下,越来越强大。”</p><p>开幕式结束后,都梁ー行参观了“亮剑之团”发展历史、军垦文化、亮剑精神图片展,第二届甜瓜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演出结束时,走上舞台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p><p>中午,都梁、王岩先生在一〇三团“亮剑酒楼”共进午餐。都梁、王岩先生对一〇三团大力弘扬“亮剑精神”,命名“亮剑文化中心、亮剑文化广场”,甚至还有“亮剑酒楼”,感到非常高兴。在“亮剑酒楼”前,很多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合影留念,他们没有架子,愉快地与大家合影,瞬间化为永恒的回忆。</p><p>都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和王近山将军之子王岩来农六师五家渠市,参加一〇三团甜瓜节,就是把“亮剑之师、亮剑之团”的身份证实了。”</p><p>都梁坦言,《亮剑》部队的前身是现在的农六师,独立团和李云龙是他在作品创作时的虚构的部队和人。《亮剑》是写铁血军人的,它展现了中国军人在国家危亡时不畏强敌,不惜以命相搏,以决死的精神向侵略者敢于亮剑的精神,也是我们的军魂、民族魂!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以及后来由三八六旅新一团组建的十六团,都是英雄的部队。在写小说《亮剑》之前,就了解了这个部队的历史和故事,可以说《亮剑》写的就是这个部队的故事。</p> <p>亮剑之团城区一角</p> <p>中心城区</p> <p>开幕式现场</p> <p>都梁先生讲话</p> <p>王近山将军之子王岩先生讲话</p> <p>观看文艺演出</p> <p>都梁、王岩先生和团领导在亮剑酒楼前合影</p> <p>2014年3月25日,都梁先生在六师宣传部长高华生的陪同下,再访ー〇三团。在黄家粱AAA级沙湖景区了解沙漠旅游开发情况,在景区电影《荒原玫瑰》拍摄基地,同随行人员合影留念。</p><p>电影《荒原玫瑰》讲述了兵团某边境连队的普通职工,几十年如ー日,用他们朴实的爱国情怀坚持每天升国旗,用简单而真诚的行动捍卫着祖国边防。影片波澜不惊,没有更多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悬念,但平实的故事背后,再现了ー代兵团人跨越几十年的曲折生活经历及屯垦戍边的执着追求。2007年,由新疆电视台、新疆广播电视设备影视有限公司、农六师、五家渠市文化局联合摄制的《荒原玫瑰》(后改名:ー碗泉)特选在ー〇三团黄家梁水库拍摄。黄家梁海子就像是荒原里的ー朵玫瑰花,姿态万千,楚楚动人。</p><p>随后,都梁先生来到ー〇三团十连徒步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始点了解沙漠探险旅游项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有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有风和日丽、黄羊漫游、苍鹰低旋的静谧画面;也有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惊险场景。中午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夜晚寒气逼人像是进入严冬。沙漠探险;可从东道海子继续北上,沿古驼道横穿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直抵阿勒泰。茫茫大漠绿洲不仅有各种奇观异景,而且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丝路文化遗迹。</p><p>2006年5月,兵团六师与十师共同组织军垦新一代徒步穿越沙漠的“血脉”之旅,以一O三团为起点,途径10连至14连沙漠徒步景点,历经9天9夜成功穿越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到达十师一八二团顶山水库。充分体现了新一代军垦发扬和继承先辈精神,开拓进取,再创兵团辉煌的坚强意志。在ー〇三团十四连沙漠山头上,瞭望ー望无际的沙漠植被、沙漠风光,赞叹兵团人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荒漠变绿洲的卓越贡献。</p><p>午餐时,时任团党委书记、政委,蔡家湖镇人大主任陈治权赠送了刚编辑出版的团历史丛书《剑雨》。午餐后参观亮剑文化广场、广场雕塑等文化设施。在参观交流中,都梁先生得知ー〇三团正在筹建“亮剑团史馆”和知青纪念馆,打造亮剑文化、知青文化、甜瓜文化、军垦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兵团经济强镇、文化重镇、宜居新镇十分赞同。期望“亮剑之团”发杨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亮剑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再创佳绩。</p><p>2019年9月1日,都梁先生在原五家渠市人大主任刘毅陪同下来到一〇三团蔡家湖镇走访,时任团党委书记、政委蒋慧陪同。在一〇三团亮剑文化广场上,都梁与团镇领导就继承和发扬亮剑精神、红色文化、军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就今后如何打造红色文化等方面向都梁先生作了汇报,并参观了兵团知青纪念馆和亮剑团史馆。</p><p>都梁,原名梁战 ,1954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p><p>都梁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参军,曾服役于坦克部队。复员回到北京后,从事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等工作。2000年1月,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亮剑》 。2001年12月,发表电视剧剧本《亮剑》。</p><p>2004年,担任编剧的青春爱情剧《血色浪漫》首播。2005年,担任战争剧《亮剑》的编剧,他凭借该剧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2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奖。2009年,担任抗战剧《狼烟北平》的编剧。2011年,担任编剧的战争剧《新亮剑》首播。2012年,出版当代小说《大崩溃》。2019年9月23日,都梁长篇小说《亮剑》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在皇家梁·沙湖景区参观</p> <p>沙漠徒步起点</p> <p>参观”三北”防护林和沙漠植被</p> <p>团镇办公室楼</p> <p>亮剑文化中心</p> <p>亮剑文化广场</p> <p>赠送《剑雨》书籍</p> <p>给亮剑酒楼老板在《大崩溃》书上签名</p> <p>2019年9月1日,都梁先生再访亮剑之团。(摄影 马德存)</p> <p>参观新疆兵团知青纪念馆</p> <p>参观亮剑团史馆</p> <p>参观中国甜瓜之乡展厅</p> <p>合影</p> <p>都梁先生在亮剑文化广场留影</p> <p>相关链接</p><p>2000年,小说《亮剑》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走进人们的视野。</p><p>2005年,根据小说《亮剑》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亮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先后被全国各地电视台重播数千次,创下迄今无可比拟的收视纪录。</p><p>2005年10月,《兵团日报》刊登原六师史志办主任文定讴《“亮剑”亮出农六师的一段历史》,立即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新疆日报》《新疆消费者晨报》《新疆经济报》《新疆青年》《广州党史》等报刊杂志相继来农六师或对在农六师前身部队工作过的老领导进行采访,发表了多篇关于《亮剑》与农六师历史渊源的报道,而且大多用整版篇幅,有的还放在头题。一时间,《亮剑》与农六师,成了网络点击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p><p>2009年8月,《亮剑》作者都梁来五家渠作客。他说,《亮剑》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农六师前身部队新四旅,主人公李云龙的艺术形象,有新四旅旅长王近山将军的性格特征.和战斗经历。作家都梁还给师市题词:“肩负三大作用,续写亮剑精神”。通过史实的考证和作者的证实,“《亮剑》取材于农六师前身部队”、“农六师是亮剑部队的延续”,形成共识。新疆兵团农六师是“亮剑之师”。</p><p>“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不敌,也敢于亮剑,即使倒下,也是一道岭、一座山”。这种亮剑精神,应该是农六师的前身新四旅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