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卫辉徐世昌家祠徐公亲撰并书碑文局部</p> <p class="ql-block">关于徐世昌的籍贯,大致有天津说、开封说、卫辉说、浙江鄞县说四种。笔者最近查寻多种资料,认真考析,认为:徐公的祖籍地乃浙江鄞县;出生地为河南卫辉府曹营街徐氏寓所;3岁时他随祖父到开封定居,度过了青少年成长岁月;下野后长居于家族"占籍"地天津;逝后叶落归根由天津迁葬于河南辉县百泉苏门山(注)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年有一则新闻报道:2016年5月10日至11日,徐世昌第五代后人徐定茂先生,第六代后人徐骊女士以及央视九套摄制组人员一起来到古城卫辉。他们不仅走访了当地的徐世昌故居,还拍摄了一组反映徐世昌与卫辉的画面。"真是没有想到,当地(卫辉市)把徐世昌家祠等景点保护得这么好,非常感谢!"站在庭院森森的徐世昌家祠里,徐世昌的玄孙徐定茂先生感慨道。60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卫辉,来到高祖出生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由此可见,徐世昌的出生地卫辉,其后人是认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卫辉市徐氏祠堂《徐氏家祠记》碑文(徐世昌撰并书写,文释见下)介绍,其家自明季由浙江鄞县之绕湖桥北迁大兴,嗣后移天津,遂"占籍"于斯。清道光年间,其高祖徐印川初居开封,后由其高祖母率孙辈移居豫北之汲县(清朝卫辉府)。因后裔繁衍发展,分别在开封、汲县两地落户,"与土著无疑","卫之顿坊店"、"开封之大花园"等地皆有坟茔。传至徐世昌时,徐家在汲县已居住六七十年。另外查卫辉官方资料发现徐世昌还有个乳名"卫生",定也是生于卫辉之意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世昌是在1857年3岁后来开封居住的,这一住就是3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幼小的徐世昌跟随到开封做官的祖父徐思穆移居于双龙巷。4岁入私塾开蒙,师祥符王介卿(名宫午)先生,王介卿曾经以名进士出仕于四川,其贤能名噪一时,徐世昌随之学习并得到薰陶。5岁时徐家搬到理事厅,7岁时徐世昌"从祥符常鹤亭孝廉家驯读",8岁时跟从祥符拔贡张荆璞学习。在开封小巷,徐世昌少壮努力,发愤图强。徐世昌的父亲徐嘉贤25岁就病亡了,徐家由此中落,那一年,徐世昌11岁,家况积困,一家移居到开封小南门内小纸坊街。因家无余财,其母刘氏仍然督子力学。刘氏勤俭持家,靠“针黹纺绩度日”,甚至变卖了首饰,仍请贤师教两个孩子。现居乐观街田家大院的田禾先生说,徐世昌少年时代曾经在田家的私塾读过书,因之乃田家旧交,其家传《田氏家谱》即徐公题名并钤印。在小纸坊街的日子是徐世昌勤奋学习的日子,在这个街巷他居住了20多年,直到出仕。1866年,徐世昌的叔曾祖徐士醇时任鄢陵知县,见他们孤儿寡母生活困难,主动提出“全眷移往依之”,以便就近接济。但刘夫人“力持不可,婉言谢绝,谓恐家世极衰之后,托人余荫,从小受人帮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罔知艰苦,无复有克己振兴之日可期”。刘夫人还特别留心在一些小事情上对孩子随时加以正道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在孩童之时,若摆有三份食物,想得到其中的两份,母亲即严予斥责道:“汝等今日即如此,以后当如何呢?”母亲宁可将食物扔掉也不让他吃,以免养成他贪小利而忘大义的恶习,败坏了祖训、家风,使其深知“居家必先忍让,报国不避艰险”之道理。15岁的时候,他读书、作文渐进。17岁的时候,设馆课诸表弟读书,开始经营薪米,感知生活艰辛。18岁的时候,因 “学富五车”和书法优美而受到其叔祖父的器重,推荐其到附近诸县给县令好友充当“幕府”文书,业余还作“枪手”,赚些银子养家糊口。25岁在淮阳,徐世昌遇见袁世凯,互相倾服,“秉烛夜谈,抵足而眠”,遂发誓“永不相负”,义结金兰。1882年6月顺天乡试中,徐世昌与其弟世光同科双双中举,遂有"双桂承欢"之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民国初期,徐世昌任袁世凯政府的国务卿时,曾给开封5位表亲在小纸坊街修了5座同样的高门大院。在徐世昌于1918-1922年任大总统时,此院人称徐大总统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开封,提起徐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徐世昌经历了家道变故和生活的艰辛,在母亲刘氏的严格家教发奋进取,并将个人命运与中国近代史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当年,古城幽深的小巷曾留下徐世昌读书求学的身影,老门楼老宅院见证了他茁壮成长的过程。徐世昌以一介贫寒书生,从古城小巷起步,纵横清末民初政坛数十年,可以说是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世昌生于卫辉,成长于开封,离总统任后长居于天津并逝于斯,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原英国公墓,后同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苏门山下。因此可以说,徐世昌乃地地道道的近代河南重要历史、政治、文化、书画名人,他一生热爱国家、勤于治学、坚持和平、推行"文治"并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为后世执政者所钦佩,诚如北洋时代结束后继之国民政府所褒扬:“徐世昌,国之耆宿,望重群伦。比年息影津门,优游道素。寇临华北,屡思威胁利诱,逞劂阴谋,独能不屈不挠,凛然自守,亮风高节,有识同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徐世昌学养深厚,在书、画、文、史、诗、编、刻、藏诸领域皆实力不俗,在政治、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亦可圈可点,综合水平在中国历代元首中亦属翘楚人物。下一步,随着社会的再进步和时众思想意识的普遍提高,徐世昌的文治思想和丰功伟绩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知者的公正认可。</p><p class="ql-block">注:辉县百泉石门山,乃中国文化史上历代隐士之"精神家园",另徐夫人亦当地人,徐公生前于此筑水竹村并最后迁葬于此大意或此。</p><p class="ql-block">另:此文参考有郭剑林"翰林总统徐世昌"、卫辉市统战部所整理"徐世昌简介"、刘海永"小巷中的名人旧居——徐世昌在开封旧踪寻访"、"创建汲县徐氏家祠记"等书、文中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公撰、书"创建汲县徐氏家祠记"文:</p><p class="ql-block">吾家自明季由浙江鄞县之绕湖桥北迁大兴,嗣后移天津,遂占籍焉。道光间,高祖印川公筮仕河南,至今居汴、居卫已七代,与土著无异。当我高祖在任时,曾祖新庵公官湖南,寻卒。其后,高祖母朱太夫人率先伯祖以次居于卫之汲县。叔曾祖芙轩公,官河南、陕西;伯祖汉卿公,祖考笔珊公,叔祖晓沧公、铁珊公,官河南,官安徽。室家则或居汲,或居开封,六七十年来迄未久离于卫。伯曾祖兰生公之少子叔祖宇莱公入杞县籍,成进士。卫之顿方店、唐冈乾隆庙、张氏屯、开封之大花园,则皆有先茔在焉。近且于汲于辉,分建屋宇,买田耕种,守庐墓,长子孙 ,与乡里父老子弟各相契洽,俨有桑梓敬恭之义。我先人之官声行谊,父老子弟得之于闾巷传述者,类能道之。谓为德泽深厚,流荫后嗣,瞩盼于我族姓者甚厚。而我之族姓固将长为卫人,其所以绵祖德、裕后昆,以传衍于无穷者,可不深长思哉?今与诸弟世光、世纲、世芳、世襄、世章公同筹议于汲县城内建立家祠,由我曾祖以下子孙世世奉守。所有出资购基地、建祠宇、筹备祭田,均分别详载章程,俾后之子孙有所稽考,有所遵守。惟此亦仅藉祖宗享祀之修,以明宗法、敦爱敬而已。江南大族每于宗祠附设义庄、义塾,凡族中贫乏之周恤、子弟之教育筹之靡不备,而纂纪谱牒、管理祠产及族人贤不肖之劝惩,皆就族中长老之公正者公举一人董其事。族规之善,足以补官治之所不及。余实闻而慕之,若能即此而渐事推扩,以臻美备,是则余宗族后世子孙同有之责也。勉夫!</p><p class="ql-block">徐世昌简介(卫辉市委统战部整理):</p><p class="ql-block">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东海、弢斋,生于卫辉市城内曹营街,乳名卫生,即卫辉所生之意。幼时在河南卫辉、开封、辉县等地居住。因父亲徐嘉贤25岁早殇,祖父徐思穆不久也病逝,家中生活靠徐世昌卖水、母亲五老太太和过继娘四老太太给人做针线维持。徐世昌17岁即赴河南淮宁县署充书吏,与袁世凯订莫逆之交,并受袁氏资助赴京应试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举进士,选庶吉士。1889年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袁世凯奏准,徐兼任新建陆军营务处总办。随后因为参与保国会,倡新政,于戊戌政变后,赖袁氏之助,免于株连。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在京师设练兵处,以袁世凯为会办大臣,徐任提调。光绪三十年(1904)徐署理兵部左侍郎。三十一年授军机大臣、督办政务大臣。未几,兼办练兵事宜。九月,清廷诏设巡警部,任该部尚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清廷将东三省的“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将军事务,五月徐奉命出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六月奉命兼署奉天巡抚,于是东三省之军政权,归于统一。宣统元年(1909)二月,徐奉命返京,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二年七月以协办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八月升迁大学士。未几,授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四月,清廷废除军机处组织,设立皇族内阁,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以徐为内阁协理大臣。旋即武昌革命军兴起,清廷不得已,于八月二十三日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镇压革命事宜。惟袁以前者被逐,心获不平,乃以“足疾未愈”力辞。徐微服出京,亲往河南彰德(安阳)劝驾。袁世凯复出后,任徐世昌军谘大臣,加赏太保衔。民国3年(1914)5月1日,袁世凯任徐为国务卿。民国4年12月20日,袁世凯筹备帝制,申令封徐为“嵩山四友”之一,以资羁縻。民国5年3月21日,袁下令撤销帝制,特复任徐为国务卿。4月22日徐辞职。民国7年(1918)年9月4日徐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于10月10日宣誓就职,民国11年6月2日徐被直系军人逼迫通电辞职,寓居津门。民国26年(1937)抗日军兴,平津沦陷后,日人多方威胁利诱,请徐出任傀儡,遭徐严辞拒绝。 徐世昌晚年编撰有《清儒学案》、《颜李丛书》、《大清畿辅先哲传》、《水竹村人诗集》等20余种书籍,其中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民国28年(1939)6月6日,徐世昌病逝天津,享年八十五岁。</p> <h3>卫辉徐世昌家祠正门</h3> <h3>卫辉徐世昌家祠碑首</h3> <p class="ql-block">开封小纸坊街徐世昌故居图片</p> <p class="ql-block">天津五大道徐世昌旧居的铭牌</p> <h3>"汴梁晚报"资料</h3> <p class="ql-block">作者收藏的徐世昌国画</p> <p class="ql-block">作者访开封双龙巷介绍徐世昌事迹的"双桂承欢院"</p> <p class="ql-block">作者访卫辉徐世昌家祠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