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教

房庆斌

<p> 任 教</p><p> 文/房庆斌</p><p><br></p><p> 古言:“目濡耳染,不学以能;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说:所处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p><p> 自一九七零年,我到村卫生所从事司药、卫生保健服务的两年多时间里,所处环境非常利于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一是我的师傅--年近花甲的老医生“崔伯伯”不仅医术高,文学水平也很好,他接触文化人也多;二是卫生所药房(也是我的居所)设在村委会(大队部)院内,见多识广的各级领导及专业人员来往较多;三是当时县里委派的“蹲点干部”--文教局长杨(树霖)叔叔及文教局的孙(学勤)老师等也居住在本院,他们的温文尔雅,博文约礼对我影响很深;四是自己也有机会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专业培训,并有与社、县相关单位的业务往来。在所接触的诸多“高人”的影响、教导和帮助下,加之自己勤学好问,各方面水平都有了长进。特别是自己爱好的文学知识方面较为突出。</p><p><br></p> <p>那时正处文革期间,自己力求上进,十六岁加入了共青团,常协助团支部写宣传稿件、编写顺口溜快板书等;也常有村民要我帮助写信件、申请书;还有村干部要我帮助写“解决村民纠纷协议书”,“家庭分家协议书”等。本村小学有教师短期请假的情况,都是抽我去做代课老师。尤其是妹妹当时上初中,我也常与妹妹了解和讨论所学内容,并帮助她写作修改作文。故而,自己的文笔在村里村外也算有点小名声。</p><p><br></p> <p>当时,公社一所“七年制中学”设在距我村(赵壁村)两公里的村庄(李壁村)。该校的校长晋(维儒)老师、副校长房(九通)老师曾是我小学五六年级时的老师,房老师和我还是同村,对我都很了解。他们看到我帮妹妹写的文章后,更加深了对我的好评和认可。 </p><p> 一九七二年秋,李壁七年制中学的四五年级班,需要一名语文教师补缺。在时任副校长的房老师推荐下,我荣幸地跨入了人民教师行列。虽然是“民办教师”,然而自己深感这个光荣的岗位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那年我十七岁。</p><p><br></p> <p>为了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我通过班主任--带本班数学的李(秋祥)老师了解和掌握班级情况。由于有过几次代课的经历,所以尽快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包括分期目标、方法步骤等)。当时由于教设条件和生源的限制,只能两个年级在一教室同时上课。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最佳的讲课效果,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应做好备课是关键环节。为此,自己在“课外”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详细做好两个年级的“交叉讲课步骤”。</p><p><br></p> <p>由于自己晚上备课和批作业经常熄灯很晚,冬季还要操心闷压好教室的炉火。晋校长数次到我宿舍,有时提醒我不要熬夜,有时检查指导我备课及讲课要点。有时我正讲课时,校长还带几个老师来听课。</p><p><br></p> <p>本校七个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所配备的十多名教师,大都有师大或师专学历,并有着相当的教学经验。遇到问题时,自己也会向老师们请教学习,空课时还悄悄到别的教室门口听其讲课。学校有组织教员们互相听课的制度。得到校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帮助,加之自己的努力,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公社联区组织的考试比赛中,我所带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p><p><br></p> <p>学校既是教学更是育人的园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方针目标。而作为教师的言行举止,须时刻恪守“师者典范”的形象,既要诲人不倦,更要以身作则。为此,自己注意同学生交朋友,努力体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面貌。同时积极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五好学生评比,各项体育比赛,组织课外劳动等。我还发挥自己在识药采药方面的专长,利用劳动课时间多次带领学生校外采药(茵陈、远志、柴胡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还可以给学校增加经济收入,多次受到校长的表扬。</p><p><br></p> <p>  学校的不少老师各自“身怀绝技”。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以及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方面的才能也深深影响和感染了我。有位王老师会自己做乐器,还送给我板胡和二胡。几种乐器自己也是学了一点入门。课余时间老师和有文艺爱好的同学们,常一起排练文艺节目。我是偏爱体育的,常同一帮爱好体育的师生打打篮球,跑跑跳跳。学校的跳远砂池就是我带领学生挖坑挑砂建成的。在联区组织教职员工的体育比赛中,我还取得了赛跑第一名。</p><p><br></p> <p>记得,房老师示范指导文艺排练绘声绘色;韩老师小提琴拉的引人入胜;</p><p> 记得,大家一起用餐时谈笑风生,郭老师讲的故事总是逗的人前仰后合;</p><p> 记得,我们五位年轻教师周日骑车同游县城、参观在建设的辛置大电厂,并在汾河游泳的情景……</p><p><br></p> <p>学校特有的生活氛围,文化氛围,师生们迸发的那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我影响很深,促进很大。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是数学知识方面的欠缺,自己通过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也有了明显的进步。</p> <p>一九七三年夏,我报名参加了中专招生考试,报考了“山西省电力学校”志愿(考虑到我县正在建发电厂)。当时感觉考试成绩不错,信心满满。但当年一直没接到该校的通知书。</p><p> 同年八月,为了落实文“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政策。我村党支部及大队部决定我回村担任团支部书记,作为培养对象。同时也赶上教育系统对教师队伍精简的形势。自己不得不离开整整一年的教师岗位。</p><p><br></p> <p>返回村的那天,我的学生们签名送给我笔记本,并一直把我送到我村口,使我非常感动。我在路边的西瓜地请他们吃了可口的西瓜。</p><p><br></p> <p>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晚上,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一起聚餐为我饯行。饭后的夜晚,我们五六个年轻教师,也是一年中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环着校园内道路绕行,久久不愿分开。面对弯月秋风,杨柳依依的情景,各自吟诗句表达心情。我记得自己也作了一首诗,表达了当时游移不定,茫然自失,期盼光明前程的心情:</p><p> 瘦月弯弯挂树梢,</p><p> 秋风吹得柳枝摇。</p><p> 极目远方夜深处,</p><p> 何时曙光照路桥?</p><p> (2020-3于太原)</p>